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在,不少家长很重视养成孩子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但往往不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有一些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情,对孩子什么时候起床、睡觉,不注意也不关心。有的孩子跟着家长到晚上10点、11点钟还没有睡觉,第二天早上就不能按时上幼儿园;有的孩子晚上看很长时间的电视,白天不到午睡时间,就困得眼睛睁不开。而对这类问题,有的教师也没有及时向家长提出,这样日子一长,既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又逐步形成了幼儿不良的作息习惯。  相似文献   

2.
读书对于一个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重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很顺利地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和其他家长一样,根据孩子年龄特点不停地给孩子买书,但慢慢地发现,无论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无论我们采取什么办法,孩子总有不读书的理由来应付我们。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是由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造成的,而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又往往与家长有关。从孩子的学习习惯与方法考虑,家长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不要陪读。心理专家发现,对孩子而言,“陪读”极易形成双重依赖,即思维依赖和情感依赖。有家长陪他做功课,不懂就可以问家长,自己动脑的主动性就降低了;做功课时有人陪着,就不会有孤寂感,但长期这样就很难从心理上断乳。2.最好别让孩子在卧室里学习。孩子在家学习时,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要有一个能够安静地学习的房间。但现在孩子的房间往往挂满了各种卡通或娃娃之类的玩具,孩子…  相似文献   

4.
孩子在家上网课,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孩子查漏补缺,增进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互动,更有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非常时期的网课教学,从学习心理角度说,确实存在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会让孩子遇到新的心理问题,让家长遇到新的心理困扰。  相似文献   

5.
我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一个问题,现在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习惯于进行"饭碗危机"教育,而不习惯、不擅长进行"梦想"教育。我认为只有点燃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梦想而学习,才能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很多家长同意我的观点,但是他们很苦恼,孩子的梦想总是飘忽不定,朝三暮四。杭州一位妈妈说,孩子小时,看"女子十二乐坊"组合拉二胡,说长大也要当二胡演奏家。  相似文献   

6.
且对亲子共读的内容、方法、途径缺乏了解。在许多发达国家,一般在孩子1岁半时就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我国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还比较落后。缺乏培养的结果就是,孩子是否有读书的习惯全靠“机遇”,“机遇”好,孩子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机遇”不好,孩子几乎就不读书。孩子们因为缺乏培养而无法享受到读书的权利和快乐,这是一种不公平。这个问题也让我们成年人反思,因为这不能怪孩子,这是我们成年人的问题,是我们的状态影响了这些未成年人的阅读。家长首先应该是亲子共读的积极参与人。现在有很多家长重视阅读这个问题,他们也很希望在自…  相似文献   

7.
王金战 《家长》2011,(7):35-36
经常接到一些家长的“恐慌”电话,他们表示一到周末或孩子放假就无比惆怅。一是不知道应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因为说多了孩子容易逆反,不说又“看不惯”,有的家长甚至直接说:“我一想到孩子要放假了,我就害怕”;二是很多家长因为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害怕孩子独自出门有危险,所以干脆把孩子关在家里,但又担心孩子总不出门,性格会变得孤僻。  相似文献   

8.
<正>一、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我们农村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重要。更有家长和我说"幼儿园怎么不教孩子写字?怎么不考试呢?不要总是给孩子讲些习惯方面的东西,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的"等等这些话。我们很能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但是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怎么能因为家长的要求而去残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呢。二、让家长要有"家庭教育"的思想观针对这些类似的情况,我想首先要改  相似文献   

9.
陈晶 《成才之路》2010,(18):84-84
家长会一直作为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方法保持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但很多时候却成了形式化,因为在家长会上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介绍考试成绩和说说某某的表现的方式,结果成了说教会、批评会,家长不愿意听,教师也不愿意开了,于是我就让"家长会"变一个形式,让它成为专题的报告会。我的家长会经过尝试之后,陆续开展了《学习习惯怎样养成》《要了解孩子的青春期心理》《怎样和孩子说话》的专题讲座,不仅让每位家长知道怎样与孩子交流,而且也让每个家庭知道了如何用良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总有家长向我询问,为什么高中老师不常与他们交流孩子的情况。深入了解后,我方知问从何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微信群"已被普遍应用于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家校互动中,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通过"家长群"发布事务通知、作业要求、近期活动与学生情况,家长通过"家长群"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种种表现。虽说也有家长会抱怨群里的是是非非,但大家总觉得有这样的沟通方式利大于弊,以致听不到了来自微信的叮咚声,这些家长反而不习惯了。  相似文献   

11.
贺静 《下一代》2011,(7):47-48
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家长由于教育理念的滞后或偏颇,再加上没有好的培养方法,孩子的现实与家长的期望往往有很大的距离,这让家长倍感焦急和懊恼。人总是按照习惯做事,而习惯的事情再经过仔细加工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擅长。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让孩子善学不妨从养成习惯着手  相似文献   

12.
常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不专心,依赖家长,速度太慢,这说明孩子还没有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那么,良好的作业习惯如何培养呢?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3,(4):74-74
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一辈子受益无穷。但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宁愿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而家长又往往把孩子的这种现象归结于缺乏上进心,不听话。其实孩子是否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与家长是否掌握恰当的方法培养有很大的关系,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呢?  相似文献   

14.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15.
春节假期来临,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之前建立的规则和作息习惯会被打破,担心不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生活散漫,不免产生焦虑情绪;也有一些家长认为,难得的假期就该特殊对待,让孩子放松一些没多大关系,不必过于纠结.  相似文献   

16.
大便报告表     
经常有家长询问孩子在园的大便情况。班上有许多孩子不愿在园大便,经了解有的孩子怕大便耽误玩的时间,有的孩子不习惯幼儿园的蹲坑,有的孩子大便时需要有成人陪同。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也为了让家长放心,我及时把孩子的排便情况记录下来。但是,不管怎么提醒,还是有孩子不愿意在园大便。  相似文献   

17.
目前钢琴教育以其对儿童各方面的益处成为了广大家长为孩子选择素质教育的首选.但在广大琴童中不一样的孩子所体现出来的学习效果却并不一样,有轻松优秀的,也有吃力困难的.本文就会对这种现象的成因——学习习惯加以阐述,以说明不同的钢琴教育会对儿童的学习习惯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影响.进而使广大家长对钢琴教育对儿童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以选择真正能使孩子受益的钢琴教育.  相似文献   

18.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而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则是每一位父母。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幼儿园的事,是老师的事。只要孩子学习好,那么吃饭、穿衣、收拾玩具等,家长都可以代替。很多家长都有“树大自然直”的思想,错误的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做事情了,现在只管学习就行。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确有一定困难。但决不是就不能辅助孩子学习。具体地讲,可以做下列事情: 1.首先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朱云 《师道》2012,(Z1):61
小学一年级刚开学,便有家长和我交流,说准备带孩子到有关教育机构多报几个培优班。听后不禁让我感到不可思议,刚上小学的孩子有必要培优吗?家长为什么非要带着孩子四处培优?聊天中我得知,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四处培优就能让孩子走得更远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