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语文拓展性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本文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一次总结,从立足课本,跳出课堂;积极引导、尊重学生;学有所获,鼓励创新;以及其他要思考的问题来阐述对语文拓展性教学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李春霞 《新疆教育》2013,(11):15-15
近年来中专学校的生源素质整体下滑,加上学生对语文课有着严重的厌学情绪。如何提升中专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我们尽快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呆滞的尴尬局面困扰中走出来。我以为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笔者认为应该跳出语文作为纯基础性课程的认知,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体现职业中专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和“应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学生学情的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是充满诗意的、是充满绿色的、是充满睿智的。教学者们为了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千方百计,在教海中各显神通.一展风采。可我们教学的基础是以“生”为本,以“本”为本,在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我们必须深入文本,钻研文本,跳出文本,用大语文观的视野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恰如其分地把握教学的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得到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年的语文考试告诉我们.不学课本是不行的.但只学课本也是不行的。我们的教学,必须做到既扣文本,又能让语文课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有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和必要的引伸,从而带领学生感知语词精灵的跃动,使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多年来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语文成绩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冯芳 《学周刊C版》2011,(10):117-117
语文课程的第一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就学校语文教学而言,小学六年.阅读教学也就不过三四百篇课文.其所涉及到的内容.对于如今新知识极其丰富的“知识经济”“网络时代”来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相似文献   

6.
吴赟 《考试周刊》2010,(7):50-51
在初三语文复习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堂上往往走马观花温教材、轰轰烈烈战“题海”,以至于语文复习课“高耗低效”、“枯跺乏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何提高初三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性。是语文复习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教师要在语文复习教学中.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知识面.努力为学生构建多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7.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所以语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让语文教学渗透于学生的生活中。学习语文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学习的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观”.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把生活与语文教学融合起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让生活成为教材.把社会当作课堂.努力使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系统工程”,单靠课堂教学来抓语文教学质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每个学期内都把课文教完了,学生也把教材学完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拓宽语文的学习和运用领域、以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正如《新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最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更要有开放的视野,善于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李祝良 《成才之路》2012,(15):29-29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离不开“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重视知识的积累,为想象提供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品析语言文字,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跳出思维定式,开拓思路,激活思维,发掘想象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期待落实的目标。但目前有些教师对语文积累的理解过于片面,视野不开阔,针对性不够强。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怎样从课程结构上去把握语文积累呢?我认为:不能局限在语言这一层面上,我们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单一的认知教学。人文因素被剥离在语文之外,使语文失去了多元综合性的整体特征。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不只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更要构建学生各种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创设各种机会.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寻求综合效应。力求实现“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的统一,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较长时间在较多场合都能听到或看到这样一种表述:“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真的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吗?语文教学真的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就主体、教学主体和语文教学主体作一番辨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实质性改革一直是当今课改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跳出传统的语文教语文的模式又是课改的关键。小学语文具有基础性强、实践性多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多元化课堂的开展,能够把语文作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丰富知识的良好平台。当然,在跳出语文教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瑞红 《新疆教育》2012,(12):112-112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最近高考改革政策中提出:“要降低英语在高中中的比例.增大语文的分值。”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并加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这也促使我们语文教师要更加努力、更加用心地实施语文教学.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教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升人高三之后.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复习整个高中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我们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承载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有其深刻的思想性。可是,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选文内容的认识一是感觉“大”,一是感觉“远”,学生的感受既浅薄又表面化,因此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拓展延仲思想教育内容,促进认识的内化,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和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它的概念内涵,并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找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切入点,积极展开教学,让“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9.
刘旺 《考试周刊》2010,(55):49-49
由“教”到“不需要教”,中间的过程长短不一,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缩短这一进程。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推进教学的开放,强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开展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诚然,语文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现代语文教学更是呼唤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