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表示引进动作对象或发出者的介词"给",是学习汉语的韩国学生使用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留学生中介语语料库为语料来源,对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进行分类诊断,并从汉韩对比及汉语本体的角度探求了偏误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
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翻译成日语的对应词均是格助词"に",而日语里的格助词"に"的意义和用法则有十四种之多。正因为"に"的意义和用法众多,日语母语者在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误。本文对不同汉语水平层次的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日语母语者习得汉语方向介词"向、朝、往"时出现偏误的类型主要有误代、错序、遗漏和杂糅四种,导致偏误产生的原因包括母语迁移、回避策略、过度泛化和教材误导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给"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介词,也是学习汉语的二语习得者使用时偏误率较高的介词之一。本文选取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给"出现的所有偏误句作为研究对象,归纳留学生使用介词"给"的偏误类型,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泰国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对介词短语"在+处所"掌握得不太好,他们在使用中容易出现偏误。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汉泰语言本身的差异,尤其是汉语"在+处所"的语序和语义方面与泰语有比较大的差异,以及对外汉语教材对介词短语"在+处所"的讲解存在笼统、不充分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杨华 《现代语文》2009,(8):117-119
外国留学生在汉语习得中较难掌握的是虚词.他们用虚词(主要是副词、介词、连词)造句时,偏误的发生率很高.本文主要分析留学生在习得虚词"在"的过程中产生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6.
汉语介词是现代汉语最重要的虚词,由于汉语介词自身的重要性以及汉语的特殊性,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介词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偏误。文章对近年来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偏误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齐雪帆 《教师》2013,(8):115-115
"在"作介词时,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许多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偏误。本文拟对英语母语者运用介词"在"的偏误进行归类分析,从语言习得角度探究英语母语者使用介词"在"的偏误来源,并进一步提出解决此类偏误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兼类词,有动词、介词、助词三种用法。日语中没有介词,与汉语介词语法功能相似的是日语中的格助词,汉语介词“给”的用法很复杂,在日语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使得日本留学生在习得介词标记“给”时经常出现偏误现象。运用中介语理论,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日本留学生作文出现的“给”字句偏误进行分析,首先把偏误归类,然后分析“给”字句偏误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给"作为介词时,没有什么实在意义,表示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且可以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在中介语理论指导下,运用偏误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外国留学生介词"给"产生偏误的原因,针对偏误原因提出教学上的对策,以期提高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时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误,为此我们对哈萨克族学生学习汉语介词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从"使用方面的偏误颇多。汉语介词"从"和英语对译介词不论是从语义还是从句法、语用方面说,都不是等值的。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从"时所发生的偏误,与母语迁移有关,学生将母语(英语)介词在语义、句法及语用方面的规则套用到"从"之上,这些偏误的比例约在30%以上。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从"的特点,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周彤 《中国轻工教育》2019,(2):35-39,49
"在"在现代汉语中是集动词、副词、介词、助词词性于一身的语法词,是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之一。本文总结归纳"在"的用法,采用偏误分析法对西安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学习"在"时所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纳分析,旨在对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授语法词"在"时,提供些许分析偏误类型的思路,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彭瑜 《文教资料》2011,(5):42-44
通过对缅甸学生汉语中介语语料的分析,作者发现缅甸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汉语介词,但在使用中仍然存在着大量偏误。本文将从语义功能方面对语料中出现的介词进行分类分析,并解释其偏误现象,进而为缅甸学生的介词教学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NP"结构是越南学生习得介词"在"过程中使用较多、偏误率也较高的一种结构,越南学生在学习和使用"在+NP"时产生了9种偏误类型,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目的语规则的泛化、介词"在"自身的复杂性、学生学习策略的主观偏离等,在对越汉语教学过程中使用病句教学、基本句式教学、语境教学、汉越对比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有效避免此类偏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介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运用意象图式视角,首先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在使用介词"从"时的偏误进行分析;其次,对介词"从"和英语介词"from"从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层面进行偏误对比分析,进而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在"和"从"作介词表示时间、处所。本文将此与英语介词进行对比分析,以母语负迁移和目的语负迁移造成的偏误为切入点,在语义功能、句法功能两个平面上对时空介词"在"、"从"的偏误进行分析。语义功能上,对汉语介词"在、从"和英语相应介词进行认知分析;句法形式上,则观察时空类介词宾语的位置关系、共现关系,对搭配错序和介词框架偏误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中介语理论和偏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韩国学生汉语习得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存在词汇偏误、语法偏误以及语用失误等三种偏误类型,而各种偏误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偏误的形成原因,认为是语际迁移、语内迁移、文化迁移和学习策略导致了这些偏误的产生。最后就此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韩国等外国留学生的汉语习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在中国和泰国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偏误分析等方法,对泰国学生汉语委婉语的习得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造成泰国学生委婉语习得偏误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分析所得结论,提出几条汉语委婉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汉语的维吾尔族学生的中介语系统中,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维吾尔族学生在汉语学习中出现的词语理性义偏误类型进行概括与分析,不仅有助于汉语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出现的偏误,在教学中掌握主动,还有助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把握汉语习得的规律,增强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汉语介词“给”一般在韩语中用助词“ (ege)”来表示,不过功能不尽相同。在汉韩翻译中,“ (ege)”除了“给”以外,还可以用“向、对、跟”来表示“ (ege)”。因此,此部分成为韩国学生在学习中文时较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内容之一。本文先对“ (ege)”和“给”进行简单的对比,重点分析二者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区别,并根据汉语文章中存在的偏误,分析韩国学生分不清汉语中几个对象介词的原因,找出学生习得汉语介词“给”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