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全市 《学会》2004,(10):19-20
伟大的时代洋溢科学精神,伟大的实践诞生科学理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这种发展观被称为“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陈艳萍 《今日科苑》2010,(10):124-124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理论核心是以人为本,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家胜 《科协论坛》2006,21(10):19-20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期刊出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277-27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期指导学报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期刊出版工作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徐立兵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317-318,321
通过论述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历史过程,深刻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指示精神,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生产力,实现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管理理念的日趋成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科学的发展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总揽全局的战略思想,对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速科技进步 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验,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要以科技服务经济  相似文献   

8.
王海霞 《未来与发展》2005,26(4):61-62,56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形成相应的教育理念,以此来指导教育过程,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并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渗透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周光召 《学会》2005,(9):6-7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从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对发展观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概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徐宗俦 《科协论坛》2004,19(7):13-15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这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思想理念,更是一种工作要求,作为学术期刊编辑有必要从编辑的视角解读“以人为本”。文章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做嫁衣,扶植新人;以质论稿,不徇私情等三个方面解读了“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文章认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建设过程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搞经济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计划要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揭示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十一五”期间中国发展将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十一五”计划应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协调、公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五大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概括。其中,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本质和核心。“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共享发展理念相互促进、密切联系,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  相似文献   

15.
要建设具有高水平生态文明的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实现思维方式和一系列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从机械论思维方式走向系统思维方式;从“控制自然”走向“尊重自然”;从物质享乐主义的“物质至上”价值观走向“精神至上”价值观;从“增长至上”的发展观走向科学的发展观;从“奢侈性”消费走向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用这一全新的观点来指导学会工作,就是要以人为本,为会员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满足会员学术交流、交友、创收等多种需求;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学术活动、创收工作并举,推动学会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13,(4):33-34
近年来,新疆科协全面贯彻落实发展观,按照“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以“新要求、新干法,高水平、高效率”统领工作,稳步推进学会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全面、协洞、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更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社会公正的普遍实现,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制度文明,都将成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其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必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在经济市场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的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在市场,  相似文献   

19.
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改革开放25年的经验,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全面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发展观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贯彻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将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概括为“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是全面建…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时期工会干部如何做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登信 《今日科苑》2010,(14):221-22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2010年是加快推进公路事业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营造工作亮点,以优异成绩迎接交通运输部检查的攻坚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