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文章认为,就表现内容而言,《诗经》中《风》、《雅》部分明显不同:《风》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感性生活,而《雅》则集中表现了外在的社会生活;就呈现形式而言,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雅》更注重理性、详尽地阐发观点,能更灵活地运用起兴手法,更少使用语气词与复沓;就作者而言,《风》、《雅》之作者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也大致不同。  相似文献   

2.
《诗》描绘的是一个自然、真实的世界,《风》《雅》《颂》根源于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阶层的作者和不同的描写对象。《风》中的人们歌唱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打猎、耕种、采摘、纺织、守候、等待既是他们的生活,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雅》与《颂》同样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写起,或融入政治因素,或带有宗教色彩,所体现的既是一人之情感也是所有人之情感,皆本于人伦、切近人情。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4.
金英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33-135
《毛诗序》系统地阐述了先秦儒家的文艺观,是先秦到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诗歌理论的总结。它继承了儒家诗教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解诗的依据,采用“关”“刺”的方式解诗说诗。《毛诗序》较之儒家诗教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它将诗篇与特定的时代盛衰联系起来,有“《风》《雅》正变说”。《毛诗序》解诗说诗也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雅”又有“正”的意思,有《大雅》、《小雅》之分。“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花间集序》作为我国词史上第一篇词论,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词学家们对它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本认为:《花间集序》没有把花间词说成齐梁宫体与晚唐五代娼风的结合;《花间集序》的宗旨是倡“雅”贬“俗”、扬“清”赞“艳”。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述开始出现对《诗经》的关注,这些文学史著述对《诗经》的研究风格各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但在《诗经》的收集与整理问题上众说纷纭,更对风、雅、颂的相关问题新见迭出,而且还就《诗经》的解读与研究提出了新视角与新方法。这一态势不仅反映了《诗经》研究的逐渐深入与发展,更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乐毅《报燕惠王书》和诸葛亮《出师表》,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时刻,上书给后主的,因作者经历与写作背景的相似性,文体与上书对象的共同性,两篇文章表现出了惊人相似的情感,又因写作目的及作者和身份,处境的不同,二文在选材重点及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虽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人文景观之中,但在"复仇"这一基点上仍具有可比性。二剧对复仇母题处理上的差异:就思想主题而言,《赵氏孤儿》是对社会、伦理的批判,《哈姆雷特》是对文化、人性的批判;就戏剧形态而言,《赵氏孤儿》以"故事"为中心,《哈姆雷特》以"性格"为中心;就人性刻画而言,《赵氏孤儿》是鲜明的个性与单纯的人性的统一,《哈姆雷特》是性格的复杂性与蕴涵的多义性的统一;就对传统文化、现实秩序的价值取向而言,《赵氏孤儿》是持认同和实用的态度,《哈姆雷特》是以否定和颠覆为旨归。  相似文献   

11.
六诗考     
诗的体裁分类,前人有风、雅、颂三分法,风、赋、比、兴、雅、颂六分法二说.六分法来源古老,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教六诗日风、日赋、日比、日兴、日雅、日颂."<诗>原也是歌、器乐、舞蹈的统一,<周礼·春官·大师>的六诗,本是根据歌乐的表述方式的不同."六诗"基本按风(徒歌)、赋(吟诵)、比(和唱)、兴(合唱)、雅(配器乐)、颂(配打击乐和舞蹈)这种音乐性递增的次序排列,是依乐序设教的.所以,"六诗"本是歌乐的六种表述方式.当口头传唱的歌乐发展成为文本的诗后,"六诗"名称虽得以保存,而其原始功能却丧失了.延用下来的"六诗"职能因此发生了根本变化.赋、比、兴发展为文辞的修辞手法;而风、雅、颂则充当了区分<诗>的内容的类别.  相似文献   

12.
宫廷文学是以帝王 (包括诸侯 )的宫廷为流行场所 ,由帝王本人及其御用文人、乐师和一些朝廷大臣创作的 ,主要是描写宫廷活动和宫廷生活 ,用以歌功颂德、点缀太平、娱乐享受和表达讽谕的文学作品 ,它集中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政治理想、生活情趣和审美意趣。除去《大雅》和三《颂》全为宫廷乐歌外 ,《小雅》和《国风》里也有不少宫廷乐歌 ;运用考据与理解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就能比较准确地识别《诗经》中的宫廷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诗六义”,孔颖达提出了“三体三用”说,但是没有详细解释“诗六义”把“赋比兴”放在“风”的后面的原因,导致部分学者质疑此说。孔说固然合理,但“诗六义”的排列也有其内在的逻辑。“风”是最先形成的诗歌体制,而“赋”是“风”最早的诗歌表现手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和伦理道德等因素使人们的一些情感不敢直接表达,于是出现了比较隐晦的表现手法“比”和“兴”。而“雅”、“颂”在情感表达上,可以说是“风”的延续,所以排在后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之初是以和乐的形式存在流传的,正所谓风雅兴寄,弦歌鼓舞。从对《诗经》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的音乐美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在礼乐教化、文学语言的形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音乐曲式方面都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风、赋、比、兴、雅、颂”六义中,“风”、“雅”、“颂”原典已有,无须注明。毛公之传,独举兴体,不及比、赋,其根本原因乃在“比显”而“赋同”——比辞太明显,而赋辞为三百篇所通用。不难看出,“风通而赋同”五字虽然简短,但所包涵的思想蕴涵却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董仲舒《春秋繁露》20多篇称引《诗经》,篇目主要涉及《大雅》、《小雅》、《邶风》、《卫风》、《魏风》、《周颂》、《商颂》、逸诗;多引用《诗经》原来诗句,带有较强的哲理性而少描述性与抒情性,注重《诗经》的"志"与"质";改易引用《诗经》部分字词或句序,为释文所用;引用《诗经》的一些诗句,进行阴阳灾异观点的阐释;客观上使严肃的论说文章增加了诗意和文采。  相似文献   

17.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笔者认为《咏怀诗》从风格体制来说,应该是源出于《小雅》,并有所发扬光大,且对后世的“咏怀”、“感遇”一类诗歌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诗经》分类,二“南”归入“国风”。宋人疑经,以为孔子时代无“国风”之名,只有乐名“南”、“雅”、“颂”;于是倡“南”独立于“风”外之说,自宋至今未有定论。本文辨说“南”与“风”为同音假借,“南”就是“风”,记乐时代用“南”,说诗时代用“风”。在诗教传承中“南”演化为“风”,在音乐传承中“南”又派生出“乱”、“盐”、“艳”等音乐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