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焕杰先生《对(愚溪诗序)一处译的思考》一发表在本刊2006年第5期,专门针对《愚溪诗序》末“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一句话,对人教版教参里的解释提出了一些质疑。章较长.归结起来有两点:一是“寂寥”的解释有错.二是“莫我知也”的内容应该修正。我仔细阅读了蔡先生的章,回头再重新研读了《愚溪诗序》原,发现蔡先生的观点亦有可商榷之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陈庆新 《现代语文》2005,(10):118-118
<愚溪诗序>教学第二课时,为阐发文章托物兴辞、寓意深远的写作特点,本人援引教参中<古文观止>的评论:"通篇就一‘愚'字点次成文,借愚溪自写照,愚溪之风景宛然,自己之行事亦宛然.前后关合照应,异趣沓来,描写最为出色."并对此大加阐述.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想] 1.注重演绎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从"贬谪文学"引出贬谪作品<愚溪诗序>,从序的种类引出"诗序". 2.运用"互文性解读"理论将教学引向深入.以中华书局版<柳宗元集>与课文参照比较,改正课文标点之误.以原来学过和将来要学的课文与<愚溪诗序>参照比较,使学生理解"异质而同构"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有柳宗元<愚溪诗序>一文.文中"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一句,点明了名"溪"为"愚"是受了古代愚公谷故事的启发.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愚公谷"故事的内容,课后设置了一道古文今译的练习,选用的是刘向<说苑·政理>中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5.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  相似文献   

6.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其《八愚诗》所作的序,通篇贯以"愚"字,让人感染着他那淤积于心中的浓浓的愤懑不平。但是,《愚溪诗序》的字里行间却弥漫着淡淡的美意,细心品读,那美之意  相似文献   

7.
标点指瑕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2004.9),编选了柳宗元的名篇<愚溪诗序>.其中第三段的标点符号值得商榷.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余,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相似文献   

8.
对道宣"照录"刘孝孙说"刘孝绰撰<诗苑>"之序作综合考察,便知据此无法证"刘孝绰主编<诗苑>".以由"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说证其不能撰<文选>,犹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而忘记了科学常识."<诗苑>就是<诗苑英华>",而以此作刘孝绰为<文选>实际编纂者的"关键核心"无任何实质性意义,根本动摇不了著统撰<文选>说.从总集编撰的实质性层面上考察,昭明太子完全可凭一己之力完成<文选>.  相似文献   

9.
汪鹤龄 《学语文》2002,(3):17-17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试验修订本)课文《愚溪诗序》后有一道翻译练习题。文中有几句是这样的:“臣故畜(?)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之去。”人教社配套的《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教学用书》)这样翻译:“我曾养过一头母牛,产下一头牛犊。牛犊长大了,我卖了牛犊,想买一匹马驹。卖马的年轻人知说:‘牛不能生马。’就牵着马走了。”  相似文献   

10.
《愚溪诗序》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序"的樊篱。山水里质朴醇厚的景物、波澜跌宕的文脉、妍媸互现的衬托等等,恰似夜空里璀璨的星星,无不溢彩流光闪现。本文从美学角度品读,共享《愚溪诗序》蕴藏的美。  相似文献   

11.
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五年之后,从河东龙兴寺迁居河西“愚溪”之畔.他改冉溪为愚溪.并写了《愚溪诗序》、《愚溪对》、《八愚诗》等诗文,大谈特谈其“愚”.可以说,这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饱经五年打击摧残与  相似文献   

12.
一、课文悟读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为他的处境颇为不平的同时,更多的是为文章巧妙的艺术手法而拍案叫绝。古人说:不平则鸣。身处险恶处境中的柳宗元心中的怨恨不能不说,又不敢直接说;牢骚不能不发,又不敢直接发。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和王叔文一样丢掉性命。柳宗元毕竟是散文大家,这一篇《愚溪诗序》作为《八愚诗》的序,借题发挥,巧妙地抒发了心声。文章通篇以“愚”为线索,处处见“愚”,可是到底“愚”在何处呢?阅读文章自然不难找到答案。文中有“愚溪”“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似乎这“…  相似文献   

13.
迁客骚人每游历山水必有所赋,柳宗元也未能出其囿,《八愚诗》就是其“寄情山水”之作,可惜今已亡佚;然与之相匹配的《八愚诗序》则幸存于今,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能以“愚”独步千古者,唯柳氏而已矣。《愚溪诗序》乃柳宗元为他的《八愚诗》所写的书序,纵观全篇诗序总计545字,共有27个“愚”字统摄其中。一篇短文用如此之多的“愚”字实属罕见,但也决非偶然,实为柳氏有意为之。“愚”字有何寄寓?现就笔者个人的理解谈谈自己肤浅之论,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以“愚”宣泄诗人内心情怀柳宗元《愚溪诗序》中却…  相似文献   

14.
“愚”人     
汪邦春 《教育文汇》2013,(16):46-46
近读柳宗元的《愚溪诗序》,颇有感触。全文着力表现一个“愚”字,人“以愚触罪”,溪也因人而愚。溪与人既同病相怜,又相映生辉,言虽委婉含蓄,情则慷慨激昂。个中情味,怎一个“愚”字了得。  相似文献   

15.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的一篇美文,"八愚"是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园林胜景."八愚"遗址已成千古之谜.永州学者经实地考察,提出了"吕家冲"说、"柳子街120号至126号的愚溪北岸"说、"柳子街口钴鉧潭北坡"说.钴鉧潭是风景"尤绝者",是连接"八愚"的纽带,确认钴鉧潭是破解"八愚"之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愚溪诗序》是柳宗元为自己的《八愚诗》写的一篇序。要了解和感受作者渗透在文中的情怀,就必须先从作者写作《八愚诗》的背景谈起。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柳宗元等人执掌朝政,他们革新时政,以打击豪门贵族和宦官藩镇等势力。然而,永贞革新很快便遭失败,唐顺宗被迫让位给太子李纯  相似文献   

17.
"莫"字词性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惠 《现代语文》2006,(5):128-128
"莫"最初是"暮"的本字,<说文>:"莫,日月冥也."<说文通训定声>:"莫,假借为无."段玉裁认为是引申义,<说文>段注:"引申为有无之无."几乎所有对"莫"的训释,皆以为"无"字,如<广雅·释言>:"莫,无也."<诗·邶风·谷风>:"德音莫违."笺:"莫,无也."<小雅·天保>:"以莫不庶."笺:"莫,无也."<礼记·檀弓>:"莫相予位焉."注:"莫,无也."<论语·阳货>:"小子何莫学夫诗?"皇疏:"莫,无也."皆以"无"为训,这种训释含混模糊,因此,后世对"莫"的用法争论颇多.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愚”说的由来 ,一是与愚公谷的典故有关 ;二是因遭贬受辱 ;三是政治不清明。《愚溪诗序》、《愚溪对》与称愚的内在实质是大智若愚的面纱、愤世嫉俗的激辞、长歌当哭的斗争形式。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7课的课文《愚溪诗序》时,笔者在走进教室前就在思考:前面刚上完两篇篇幅比较长的文言文,学生都上得没劲了,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讲文言文?再说今天的这篇《愚溪诗序》篇幅不长,而且又是一篇自读课文,就让学生读吧。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陈亢问于伯鱼日:子亦有异闻乎?对日: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诗>乎?"对日:"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日:"学<礼>乎?"对日:"未也.""不学<札>,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日:"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是孔子的学生,伯鱼(字鲤)是孔子的儿子.这段话的意思是:陈亢问伯鱼说:父亲对你有什么特别的教导吗?伯鱼答:没有.不过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着,看见我从庭前小跑而过,就问我:"学<诗>了吗?"我说:"没有."父亲就告诉我说:"不学<诗>,就不能很好地跟别人交流."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天,父亲还是一个人站着,我又从庭前跑过,他又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没有."他又对我说:"不学<礼>,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