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理论认为,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里,不可能实行计划调节。但是,实践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我们不能不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一、马、恩、列、斯关于计划调节与所有制关系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作家们都认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是无政府状态的,生产的比例是靠市场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生产才有了计划性。这样就把计划调节与公有制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邓小平同志敢于理论创新的精神.其中关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的精辟论述,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片面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设想,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社会将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进行直接的产品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由于马恩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货币都已消亡,因而市场也不存在,整个社会生产将由计划调节.  相似文献   

3.
计划调节作为社会经济形式的一种调节手段与方法,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与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产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在商品经济消亡之后出现的一种调节手段与方法。由于目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形式仍然是商品经济,因此它在当代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变为现实。目前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计划调节是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为了更好地运用这种商品经济的计划调节来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改革服务,本文拟就计划调节的含义、两种不同计划调节的区别、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计划调节新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它以所有制方面的特征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同时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形式,区别于排斥国家干预的早期商品经济形式。然而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来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一种具有直接的可操作性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也仅仅是一个在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意向性框架。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经济体制改革中具有直接可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概念,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经济理论中一个十分敏感和尖锐的问题。传统理论认为:商品经济只有发展到资本主义时,在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而成为一无所有者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情况下,劳动力才成为商品。社会主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因而劳动力不是商品。现在看来,这种认识极其偏颇,因而也并不科学。劳动力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它早在简单商品经济时期就已经产生,并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延续。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同样也是商品,却并不意味着剥削关系。本文就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劳动人民的资本经济 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创了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劳动人民做了天下的主人、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家产权的世界新纪元。 我国劳动人民掌握了国家产权,就是建立了物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总称)资本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讲话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凡是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实行计划管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因此都要求计划管理,计划经济不是由公有制决定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市场经济是与商品经济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与资本主都存在着商品经济,因此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也必然实行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和实践无产阶级以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但足,社会主义的实践在发展中,因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理论也不是凝固不变的。马克思恩格斯最初设想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一切生产资料由全社会直接占有,一切生产资料直接归全民所有,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支配生产资料和生产品,全体社会成员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同等地位,也就是“全社会公有”。旧社会的传统和痕迹在经济生活中的表现,只是按劳分配。他们没有具体分析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相同的国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思想,他说:“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当今世界上,不仅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调节,而且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出现了同一种计划调节手段的经济现象,期间必然包含着共同的基础。这种共同的基础是什么?有的学者提出了生产社会化决定计划调节存在的观点。不  相似文献   

10.
竞争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现象还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现象?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着竞争?如果存在,其作用又是什么?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又有什么区别?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种,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有着重大意义的.一、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的客观性长期以来,有些人一直认为竞争只是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有产物,社会主义社会并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本文认为,商品经济是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产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还存在着利益差别,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个人劳动还不能直接成为社会劳动,因此决定了商品经济的必然存在和发展。而商品经济的运行总体是市场经济,无论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都离不开市场这个基础。我国现阶段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具有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列宁在十月革命前曾这样描述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人类从资本主义只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即过渡到生产资料公有和按劳分配。”(《列宁选集》第3卷第26页)列宁这段话以后便被概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而成为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特征的传统公式。也就是说,考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入手。列宁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马克思和列宁所设想的未来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商品经济,实现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全社会所有。但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实践都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阶段还必然长期存在,并且必须经过发达的商品经济阶段,才能创造出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从而为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条件。所以,按照列宁的传统公式,即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已不能客观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征。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呢?或者说每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呢?  相似文献   

13.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它最直接、最基本、最原始、最一般的形式——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表现出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就以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表现为局部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失业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是我国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和权威性经济学辞典的共同观点。但我认为失业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同样会存在,它是与商品经济共存的现象。所谓失业,就是能够工作,需要工作,并且在寻找工作的人没有机会获得工作。从任何生产活动都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来看,我认为,失业也就是劳动力没有获得与生产  相似文献   

15.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组合模式,是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统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分离。当前我国在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为目标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两权适当分离”,这是把人为地超前出现的产品经济运行转到商品经济运行轨道上来的一种必要措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的。本文试图探讨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分离——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组合模式,是同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在产品经济条件下,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统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实行分离.当前我国在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为目标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两权适当分离”,这是把人为地超前出现的产品经济运行转到商品经济运行轨道上来的一种必要措施,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要求的.本文试图探讨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分离——统一”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几十年来的传统观念认为,资本范畴以及同它相联的剩余价值、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等范畴,反映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是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经济范畴,对社会主义不适用。这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商品经济历史性的论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文章认为,社会主义仍然存在着商品经济,剩余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在任何社会始终存在。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剩余价值在社会主义也必然存在,只是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变了,它体现的关系不同。  相似文献   

18.
抓廉政、反腐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在进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廉政建设尤为重要。我国的廉政建设要吸收资本主义国家廉政措施的有益经验,更要建设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廉政。(一)资本主义国家腐败现象的特点与廉政建设的目的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私有制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启迪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提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二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在全世界同时实现,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依据上述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行了设计──即建立一个实行公有制、平均分配、计划调节的社会。 列宁发…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虽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对象,却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抽掉资本主义性质,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大部类必须保持恰当比例、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以及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等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