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渗透美育。在《新课标》彰显美育的理念下,本文主要谈两方面问题:一、审美客体——语文课文的美学结构;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渗透美育.在《新课标》彰显美育的理念下,本文主要谈两方面问题:一、审美客体——语文课文的美学结构;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全社会日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育应该重视弘扬人的主体性,完善人格培养。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产物,它是由两者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教材内容是一个遍布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育系统。在其间荟萃了古今中外的不少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民族和国家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及审美理念,构成了一个强大的美学资源库。由此在高中语文新课程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迫在眉睫,并通过阅读写作等重要的训练手段,帮助和指导学生在感受美理解美和提高美创造美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一种新型的审美机制,试图推动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领域的巨大突破,完成对新人的培育任务。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美育已被列为教学的目标之一。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情感熏陶感染学生,净化学生的灵魂,丰富学生的感情。语文课恰恰就最具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形象诱导的特色。语文课本中百分之七十的课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这些名家名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这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象美、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的美学教育十分有利。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然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把语文教育提升到审美教育的高度特别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教育放到了首位,要求高中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关键是提高语文教师的美学修养。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挖掘教材的美学意蕴,对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开展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有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同时,语文当中的美学因素也非常多,是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良好途径。但很多学生感受不到语文之美,认为语文比较枯燥乏味,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美学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响应新课改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号召。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语文课程要重视并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初中生处于对美有强烈追求的时期,而且教育本身也包含了智育、德育、美育这三个部分,所以加强初中生的美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完善人格的学生的必然要求。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点。散文教学美育包含的内容:散文配乐朗读的音乐美。音乐美可以运用到散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比如,在课程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背景音乐来引出课文,提起学生们听课的兴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配乐朗读一下课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的范围是生活,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学生求知和健康成长有着极度的重要性、紧迫性.语文教育应该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审美的最高境界往往是超功利的--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培养人的健康审美情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体味鉴赏美,创造美,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深度研读教材,提炼课文中的美育精华,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让语文以"美"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在"美"的氛围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香 《教师》2012,(16):36-36
美育对促进人的发展有着德育、智育、体育不能替代的作用。高中语文的特点是人文性强,它对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学是生活教育,是审美教育,我们应教会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品味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应有的美。语文教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我们应充分利用它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为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关晶晶 《成才之路》2021,(11):40-41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高中语文的美育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均衡、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创造力。文章以《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5.
正美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具体表现为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形象直观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能力。目前,美育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却是薄弱环节。因此,为顺应时代的迫切要求,把语文教育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转变为现代大语文教育观,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加强美育学习。下面谈谈本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的一些认识。一、进行美的熏陶,培养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吴瑜萍 《课外阅读》2011,(11):306-307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古代诗词教学为契机,通过创设情景、熟读成诵、析象悟情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所谓的美育,指的是培养人对美的感知与认识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既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十分适合在其中渗透美的教育。而在诗词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美,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地认识到美、感受到美,激发出学生的审美欲望与审美能力,而这便是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8.
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欣赏美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语文教师既要明确审美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基本任务以及实施审美教育的紧迫性、必要性,将美育理念贯彻到具体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语文学科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欣赏美的愉悦,激发创造美的热情,并在作文中收获创造美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中蕴含极其丰富的情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素材,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资源,把美的元素浸入学生的成长血脉,在美育中滋养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美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审美教育即美育是培养人的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的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则是通过课文中具体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丰厚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丰富的表达手段,让学生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