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儿童新闻,顾名思义,是写给儿童读的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类,一般地说,是用儿童感兴趣、易理解的笔法,描述发生在儿童中间、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及国内外重大事件。既然是新闻,儿童新闻无疑地应该具备新闻的共同属性,要讲究真实和新鲜,讲究新闻价值,同时,也有它自己的“个性”。这种  相似文献   

2.
小记者写的所闻和大记者写的新闻大不完全一样的。毫无疑问,小记者应当以写儿童新闻为主。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儿童新闻也是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和要义,对儿童新闻也是适用的。 那么,什么是儿童新闻呢?所谓儿童新闻,可以包合两种理解,一是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新闻,二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新闻。这里应特别指出,“写给少年儿童看”七个字,是儿童新闻区别于一般新闻的主要特征。第一种理解,少年儿童是新闻内容的主角,儿童报刊上这种新闻比较多,但同时也可以在成人报刊上刊登;第二种理解,少年儿童是所闻的主要读者,是专门为少年…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新闻改革当中,进一步明确新闻的作用十分必要。这可以使我们对新闻的基本属性有一个科学的理解,以此作为基石来正确指导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新闻的本来面目是以传播人们所关心和感兴趣的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信息为根本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的一种类型,经济新闻因其事关国计民生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但是,在实践中,经济新闻的读者面却比较窄。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新闻的固有特性所限。因为这类新闻报道的对象是经济,专业性强,一般读者理解起来难度大。二是经济新闻的采访难度大,不易捕捉到读者感兴趣的元素。记者在采访经济新闻时,被采访者往往因商业机  相似文献   

5.
[问]常听到儿童新闻一词,什么是儿童新闻呢? [答]儿童新闻,是指写给儿童少年看的新闻。据统计,目前我国有儿童少年报刊180多种,总计发行量达7578万份(册)。这些报刊在文体上,包括消息、通讯、图片新闻、报告文学等。由于这些都是“为儿童写、给儿童看”的新闻,所以都该称为儿童新闻。[问]有些同志认为:儿童新闻是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新闻。这种讲法妥当吗?  相似文献   

6.
(一)报纸是新闻纸。而新闻就是反映事物最新存在状态的信息。一般来说,读者的兴趣是报纸选择新闻的标准。凡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感染力大、社会反响广泛的信息,读者才会普遍感兴趣;而读者普遍感兴趣的信息,不管刊登在哪张报纸上,读者总会喜闻乐见。人们把当今社会称为“信息  相似文献   

7.
对报道策划的扭曲理解,使一些媒体将策划变成了对新闻事实的导演与干预,颠倒了新闻反映者与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记者成了新闻事件的制造者;策划时不看对象,只是根据自己的一厢情愿去策划,对受众需求的了解仅是经验式的,选题是自己感兴趣的,至于受众是不是感兴趣,就不得而知;从报道的选题上看,一些媒体似乎放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报道策划的时候,不是本着解决问题出发去分析问题,而是着眼于大暴露或者是屈从、迎合于受众的低级趣味,在打擦边球上下功夫;对于事实或问题本身的研究不足,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从而抓不住一件事实…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新闻理论中,可读性主要是指单篇新闻的信息传达易于为读者接受,报纸在内容处理上对文本进行加工,使之便于阅读和易于理解,从而提高新闻信息的接受度和感兴趣度,强调更多的是传播技巧和角度。在现代社会,报业发展进入"厚报"时代,读者阅读以"速读"为主,报纸信息源和定位的趋同带来报业发展的同质化倾向,单篇的稿件或者新闻文本很容易在海量同质的信息中迷失自我,即使稿件如何地吸引受众,也  相似文献   

9.
社会新闻是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类别,社会新闻对读者来讲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却可以满足读者许多精神需求、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抓住这些要点看点做社会新闻,叫好又叫座,读者、纸媒都会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儿童所获得的新闻渠道有很多种,包括网络、电视及报纸与杂志等,其中报纸与杂志等是小学教学活动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成为儿童获取新闻信息的最常见途径。少儿新闻的主要传播对象为儿童,所以其中的新闻主要以传递社会教育与道德教育等为主,实质目的是向儿童传达一些积极、阳光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使得儿童能够在获取新闻信息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总之对于儿童未来成长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少儿新闻出现了一些问题,即新闻内容单调、"成人化"现象、少儿言语缺失等,尤其未从"儿童视角"来布置少儿新闻内容,以至于不能满足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因此,亟需对少儿新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如何正确地将"儿童视角"体现在少儿新闻中,从而以进一步推动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儿童们往往认为专门为科学家所开设的博物馆与现实生活并无联系。正因为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甚紧密,各种展览被笼上一层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烟云。除了学校组织或由尽职的父母领着,儿童们是很少主动地参观博物馆的。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否与博物馆的性质、启蒙思想、展厅环境有关系呢?如何使那些仅仅偶然参观博物馆的儿童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博物馆,并对展览感兴趣呢?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借助于陈列在法国巴黎科  相似文献   

12.
记者对新闻的理解,更多的来自实践。回顾一个采写过程来谈亲历性报道,也许比重复新闻定义更容易让人进入思考的境界。我选择一篇典型的亲历性报道——《八千米击浪向战场》(刊《解放军报》2001年8月20日二版),谈几点看法。1、挑战性军事记者的亲历性报道应当具有挑战性。如果你说“我明天要去亲历一个班务会”,编辑部未必会感兴趣。如果你亲历的活动是常人难以实际感受的,本身就具有新闻的新鲜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新闻名篇的记者,大都是在第一线亲历战争的人。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坐在电脑网络前就可以汇集万里之遥的新闻,但名记者仍在…  相似文献   

13.
郭鹏霞 《青年记者》2007,(20):37-37
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逸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在我国,都市报与社会新闻有着不解之缘,都市报的崛起与社会新闻的勃兴存在着共时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新闻逐渐由边缘走向了主流。  相似文献   

14.
热情与灵感     
一位青年记者去农村采访回来,写了一篇感情真挚、很有文采的目击短新闻。要说这篇稿子的内容,的确很简单,也很平凡。写的是一位农民帮助患病邻居抢时播种的事。这样一件看似平凡的事,记者却写得娓娓动听,十分感人。当问及他的采访体会,他说了这样一句语:“只要对生活充满热情,不冷漠,新闻本身就会给你以灵感。”新闻就是要写得使读者感兴趣。而要让读者感兴趣,记者首先对自己要写的事件和事实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陈思宁 《新闻传播》2009,(11):120-120
什么是社会新闻,什么是社会新闻采访?从其定义上看:社会新闻。是指没有鲜明行业特点而又为大众广泛感兴趣的,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2页)。社会新闻采访实际上是新闻记者综合运用自己各方面知识的过程(摘自《社会新闻采写艺术》第101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种形式、各种规模、各种特色的横向联合经济活动应运而生,开放型经济成了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舆论先导作用的报纸,要促进本地经济的改革开放,就必须自己首先改革开放。过去,由于我们片面理解地方特色,把本地新闻同地方特色划等号,结果作茧自缚,报道的路子始终拓展不开。近年来,我们大胆破除上述观念,认识到报纸的地方特色,并不是只登本地新闻。凡是与本地政治、经济活动有关、对本地工作有借鉴参考作用、本地读者关心和感兴趣的新闻和信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新闻就是像骨头一样光滑”的事件描述,没有细节,没有背景或含义,新闻是人们所需要或感兴趣的信息。对于一份地域性较强的市民报纸,新闻的内容包括,为市民提供一定量信息的内容,包括人们的商务活动、体育、教育、娱乐、科学、医疗和技术。一张优秀的市民报必须是一个信息的巨大超市。  相似文献   

18.
作为纪实摄影的新闻摄影,如何把握捕捉精彩瞬间是至关重要的,而瞬间的捕捉又需要快捷与准确,犹如猎人捕猎一样。对儿童题材摄影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孩子天性好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感兴趣,但注意力又不够集中,兴趣很快会转移。孩子的神态,扰如天上的云彩,瞬息万变,所以拍摄动作一定要迅  相似文献   

19.
据资料表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兴趣正日渐浓厚。上世纪80年代初,喜爱经济新闻的受众只有10%左右;到80年代中后期上升到30%;进入90年代,受众对经济新闻普遍关注,读者对经济新闻很感兴趣和感兴趣的比例达~U60%以上;2000年后,这个比例更是高达68.5%。经济新闻在受众心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下技术发展迅速,一边是新闻信息的泛滥,一边是受众难以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高质量新闻。借助网络平台,新闻众筹这种新的新闻内容生产模式应运而生。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新闻众筹网站的梳理,总结出新闻众筹模式的一般特点,并对新闻众筹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