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从“新闻是事学”这个角度来看,新闻报道可以分为事件性报道与非事件性报道两大类。事件性新闻报道一般都具有明晰的发生时间和事件的起始标志。如美国“9·11”事件、印尼海啸事件、驻伊美军的“虐囚”事件、伦敦恐怖爆炸事件、敦煌机场男孩坠机身亡事件等。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不是仅仅报道一个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而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非事件性新闻“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有鲜明…  相似文献   

2.
彭朝丞研究员撰文认为,要采写好非事件性新闻,应从下述三个方面去努力。第一,要精心提炼,铸成重大而新颖的新闻主题。这是首要的一条,是非事件性新闻成败的关键。非事件性新闻的新鲜性,不完全表现为时间要素上,主要表现为,在内容特别是主题的确立上。事件性新闻一般是以报道事件为主,常常是寓理干事,言事明理,勿需过多地去强调主题的提炼。而非事件性新闻则不然,主题是否重要而鲜明,就成为它能否成为新闻至关重要的一环。第二,细心寻找新闻由头,巧用招鲜引新的技巧。新闻由头即新闻根据。新闻要有新闻根据。新闻根据是新闻发…  相似文献   

3.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4.
由于关注的新闻事实的属性不同,新闻分成事件性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关注的事实的时态可以是“过去时”,也可以是“现在时”,是正在发生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只关注已经发生的事实,是过去的事情。它是一种总结、回溯性的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如何”等问题。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这种新  相似文献   

5.
事件性新闻是非事件性新闻的阶段性过程,非事件性新闻是事件性新闻的有机集合。非事件性新闻并不是不及事,而是将具体的“事件”集合为事物,升华为更高境界,具有更深的内涵。在非事件性报道中,背景、层面、过程是新闻素材的三大要素,也是新闻写作中立足“非事”找“事”、静中求动的“矿藏”。在非事件性报道中,发挥人物元素的作用,是报道成功的关键。办法有三:①让人的状态成为非事件报道的主体;②让人的观点成为新闻的主题;③让人的活动成为新闻的连线。  相似文献   

6.
非事件性新闻是区别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件性新闻具有强烈的时间性、独立性。而非事件性新闻并不一定都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一般不是在一个时间或一个地点发生的独立事件。因此人们很难一眼就能看出它是个有价值的新闻,通常它是记者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精心提炼主题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朱天香 《新闻前哨》2005,(12):45-45
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于事件性新闻而言的。事实表明,非事件性新闻中,其实是有新闻事件的。我们探索非事件性新闻的事件化报道,其要领就是将非事件性新闻中的事件“拎”出来。 把问题“拎”出来 有些非事件性新闻在一个时期内处于平静的状态,就像平静的湖水中有危机,有问题。这些问题是长期形成的,有时反映在多个地方,多个事件上。把问题“拧”出来,就会一石击起千重浪,就会成为读者关注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这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从业伊始就必须明白的基本常识。新闻写作最忌的是华而不实,对于较之事件性新闻有更多“可塑性”的非事件新闻更是大忌——切不可把它写成水多肉少的“花架子”。非事件性新闻既然属于新闻范畴,在真实的前提下,就应该写得活,写得美,写得生气勃勃,富有浓烈的感染力。办法之一,就是在坚持“由事实中出问题,用事实来回答问题”的前提下,大胆去构思、去表现,写出个性特色来。文学作品中的那些生动具体、富有独特个性的细节描写,对于读者,总是有磁石一般的艺术想力。而新闻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理论认定这是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名正才能言顺;而非事件性新闻的“名正”问题似乎尚未完全解决。就目前所见,“非事件性新闻”这一概念,最早载人的典范性书籍是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9月版《简明新闻学》,表述为:“对许多事实综合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报道,时效性较差,而寓理性较强,称之为非事件性新闻”。对此,当时就有争议。持异义者认为,这种“新闻”“以讲道理为主,不以摆事实为主”,“不重视时效”,因而一断言非事件性新闻(本文作者:应为“非事件性报道”,否则此语自相矛盾)不是新闻”(第…  相似文献   

10.
1、新闻从准确到精确 准确,是新闻的前提和要求。再提新闻之“精确”,似显多余。 但新闻做到准确,却是一定距离之外的理想。李普曼分析过,新闻一般还只是“彰显一个事件”,新闻背后还有更多的“隐藏的真实”。新闻要表达或反映所谓“真实的客观”还有距离。  相似文献   

11.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加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不过,笔者读了一些经济新闻作品,却发现它们缺少明确的时间概念。这类经济新闻往往是非事件性经济新闻。它们的作者把一般经济活动的过程性、连贯性照搬到经济新闻中,这样,这些经济新闻变成了工作报告的“缩写”,显得枯燥无味。如何才能写活这些非事件性的经济新闻呢?笔者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的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体上,非事件性新闻日益增多。与事件性新闻关注事物的最新变动,关注突显“事件”的特点不同,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这类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正因为有以上这些特点,所以非事件性新闻往往不能像爆炸性很强的事件性新闻那样,一下子抓住读者,打动读者,如果处理不得法,它很容易不被读者关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重视非事件性新闻导语的写作,通过改善导语增强非事件性新闻的鲜活色彩显…  相似文献   

14.
新闻文摘     
何为新闻由头非事件性新闻得以成为新闻的缘由、引子。“由头”即可以作为借口的事。新闻事实要求有较明显的变动性和时间概念,而非事件性新闻在这两方面表现都不充足,因而写出来就会“不像新闻”。在这个意义上,“由头”很重要,它会给人一种新鲜感和接近感。常见的“由头”有:(一)尽可能由近及远,找一个最新的、时间概念较为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二)以作者的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三)避免陈;日的时间概念,以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为新闻由头,如权威人士的见解、评议,不寻常的数据等等…  相似文献   

15.
黄冈市背靠大别山,面临长江,是革命老区。因各种原因,现在经济还不发达。从新闻摄影角度讲,在市内很难碰到在全国独一无二很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在客观条件不利于新闻摄影的情况下.如何拍出更多更好的新闻照片?实践使我体会到只有立足本地,调查研究,发挥优势,从借鉴中再创画面,才能真正做到常柏常新。立足本地勇于创新从新闻报道角度来说,黄冈市平时经常发生的多属非事件性新闻,突发性、重大性的新闻.可以说一般是很难遇到的。那么,要想新闻照片真正成为“独立兵种”,取胜于人,就必须分析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特点与优势,寻找出…  相似文献   

16.
一非事件性新闻反映的问题往往带有启发性、经验性,或者是对一些苗头性问题的敏锐捕捉、分析、反映,尽管不像事件性新闻那样具有“爆炸性”,但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更能以强有力的说服力引导舆论。因此,做好非事件性新闻报道意义重大。非事件性新闻依托的事实不是单一独立的事件,而是时空交错、丰富多元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是一座包含诸多新闻事实的“富矿”。如何开采这座“富矿”,并精选、冶炼出有价值的新闻?难度不小:非事件性新闻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晰的时间空间界限,缺少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做时不好着手;…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由头     
新闻写作中令人头痛的事很多,譬如,有些事件性新闻在事件发生时漏报,事隔一段时间后被记者或通讯员发现。报道吧,已是旧闻,不报道,又有些可惜;又如,一些非事件性新闻,有很多是报道实际工作、生产、经营或存在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获得或形成,写这类报道真让人有点“斗大的馒头不知从何下口”之感。 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新闻由头”。那么,何谓新闻由头? “新闻由头”包括两层意思:一、它是寻找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把旧闻赋予“新闻味”的借助手段;二、它是以借助一个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为由头,对一个专题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进行综合分析,向人们揭示一个宏观事实或新的思想认识问题。 在具体的新闻写作中究竟如何寻找“新闻由头”呢?下面笔者就事件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分别谈谈“新闻由头”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今年第1期发表了张铭清同志的文章:《探讨“非事件性新闻”》,其中对目前“非事件性新闻”存在的弊病以及如何加以改革,谈了一些很好的见解;但在评价“非事件性新闻”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上,有些观点是不能令人赞同的。现提出几点商榷意见,也求教于其他读者。首先一个问题是,“非事件性新闻”是不是新闻?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作者在文章中援引了其他同志对“非事件性新闻”所作的种种解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非事件性新闻”? 1963年第1期《新闻业务》上,曾发表了寄晨同志撰写的《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一文其中就提出了“非事件性新闻”这个概念。该文谈到新闻写作时认为,还有一类新闻不能完全用我们所肯定的新闻写作理论的框框去套,作者说:“这里所指的主要是一部分非事件性的新闻,有人也称之为组织性的新闻”。从此,“非事件性新闻”在新闻界就作为一个新闻种类被提出来了。1980年5月新华社在国内新闻业务改革座谈会上,又重点研究了改进“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问题。接着在该社业务刊物上接连发表了几篇探讨性文章。随后,一些新闻刊物也相继发表了探讨性的文章。比如1981年第1期《新闻战线》上发表了张铭青同志的《探讨“非事件性新闻”》一文;1982年第1期《福建日报通讯》上发表了祁泰同志的《“非事件性新闻”浅析》;1982年第11期上海《青年报之友》上编发了《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材料,等等。  相似文献   

20.
“开场白”是指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由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所做的、类似导语的开篇话。如何使这段开场白先声夺人,为整篇报道锦上添花呢?笔者在实践中有几点体会: 首先,要精心选择背景环境,即开场白在什么样的环境进行才能使内容增值而不是减值。现场报道大体可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的环境选择应在事件发生的最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