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纷繁复杂,既是外部各列强的军事威胁所致,也是其自身逐渐衰败而造成的自然结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及宗教信仰等诸社会因素。其自身衰败的历史自马其顿王朝末期便已出现,而这一帝国政治上的特点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历史上更是显著而持久,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命运。末代王朝帕列奥列格王朝统治时期的一系列内战更是使帝国衰败的历史无法得到逆转,反而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萨珊波斯帝国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是早期拜占庭面临的重大外交问题。达拉斯城战役是查士丁尼积极谋划的全局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对波斯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辉煌军事成就的序幕。它为拜占庭军队的西征准备了条件,也展现了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军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地中海世界中古史极其重要的部分,拜占庭史和拜占庭文化在欧洲中古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历史贡献也非常突出。加强相关研究并恢复拜占庭历史与文化在欧洲中古史上的客观地位,对于调整欧洲中古史教学和科研体系极为迫切,不仅具有理论框架上的纠偏和补足的学术价值,也有完善世界中古史知识体系、进而推进我国世界史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粟特商团事件后,西突厥汗国遂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并联合拜占庭帝国对萨珊朝波斯进行了多次军事进攻.学者皆认为西突厥汗国与拜占庭的结盟是贸易联盟关系,笔者通过东西方史料论证其盟约的性质是政治联盟,并对两国结盟后的影响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5.
公元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进行了密集的移民活动。当时的编年史作家塞奥法尼斯认为,皇帝尼基弗鲁斯一世在经济上的贪婪是促成其频繁移民的原因。考虑到塞奥法尼斯敌视尼基弗鲁斯一世的立场,本文认为9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移民政策有比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政治原因和宗教文化原因。尼基弗鲁斯一世的希腊移民政策是在两个帝国的现实博弈下出台的稳固拜占庭西部边疆的战略举措。尼基弗鲁斯通过强力手段向希腊地区输入登记在册的拜占庭基督徒,增强了拜占庭帝国在希腊地区的政治影响力和宗教文化影响力,实现了拜占庭帝国对希腊地区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巴尔干半岛西部地区边界争端、族裔冲突、宗教纷争频发,差异性远超同一性,原因在于该地区错失了历史整合的时机。7—11世纪,拜占庭帝国在巴尔干西部建立起了有效的直接与间接统治体系,还通过推动基督教化奠基了文化影响。然而,自11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对此地区的统治逐步失效,文化影响程度极不均衡。14世纪中叶起,拜占庭国力衰落,不仅在巴尔干西部的统治崩溃,而且随着其在此地区内最大的文化载体塞尔维亚帝国覆灭,承载、延续拜占庭文化的统一体被彻底打破,也经历了文化影响方面的崩溃。拜占庭势力在巴尔干西部地区的涨落,导致地区内部拜占庭化程度不一、拜占庭斯拉夫文明传统的整体性被打破,是南部斯拉夫人族群以及这一地区历史整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小亚细亚半岛和巴尔干半岛是拜占庭帝国的基本领土,位于亚洲西部的小亚对拜占庭帝国的财政、国防等曾经起到很大作用。公元11世纪起,随着拜占庭内部矛盾的加剧和突厥民族的兴起,双方在小亚地区爆发了冲突。随着拜占庭在曼兹柯特战役的失利与其内部军区制的瓦解、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激化,拜占庭的国力日趋衰落,小亚地区被突厥人逐渐占领。突厥人在小亚采取了一系列得当的占领、统治措施,使其在小亚的统治地位得到巩固,并使小亚逐渐被突厥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曼兹柯特战役背景的介绍来分析此次战役对双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拜占庭帝国是怎样灭亡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四五三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中世纪的重大事件之一。资产阶级的史学家,把拜占庭的灭亡说成是土耳其人侵略的结果,甚至把它看作是决定拜占庭帝国命运的唯一原因,这种故意夸大外部条件的说法,显然是对历史的歪曲。事实证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主要是因  相似文献   

9.
拜占庭帝国皇帝君士坦丁是历史上首位信仰基督教的君主.从被其部下拥立为帝到赢得统一战争的胜利;从实行各项政策改革到迁都拜占庭,他一生成就的霸业无一例外都与基督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君士坦丁和基督教的关系变化所产生的结果不仅左右了中世纪欧洲社会进程,更对今天的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拜占庭文化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水平较高。十三世纪以前君士坦丁堡一直是整个中世纪地中海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甚至1453年拜占庭灭亡之后,拜占庭文化仍对欧洲和东地中海各国文化发生长期持久的影响,以至在这广大的区域内,到处可以看到拜占庭式建筑,到处可以发现拜占庭的古物。  相似文献   

11.
拜占庭手工艺术具有很高的水平。在拜占庭一千多年历史中,手工匠人在国际贸易活动和社会豪华生活的刺激下,制造出大量艺术杰作,其中尤以金银制品、象牙雕刻和宝石加工品为突出。这些艺术珍品虽然历尽沧桑,但在数百年后的今天仍以其精美绝伦、绚烂多彩令世人赞不绝口。今日保存在欧洲和地中海各国博物馆中的大量拜占庭手工艺品就是拜占庭先进手工艺术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的是拜占庭壁画镶嵌艺术的艺术意志及其精湛的美术工艺。通过对其艺术分析,将拜占庭时期的精神主义表现形式与镶嵌工艺运用到现代礼服设计中,实现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现代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3.
希腊北方沿海有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岛上山崖陡峭,林深草密。在那些人迹鲜至的地方分布着20个大小不等的修道院。上千名修道士和数百名隐士在这些修道院及其周围地区过着死气沉沉,毫无生机的修道生活,他们很少出山,几乎不闻世事,一心禁欲苦行,这便是举世著名的阿索斯圣山,它独立于世俗国家,如今仍是希腊的国中之国。由于岛上建筑大多承自拜占庭时代、各修道院内珍藏着大量拜占庭古物文献、修道土们坚守拜占庭时代的古朴生活,因此这里又被人们称为“活的拜占庭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英语诗坛的先驱和一代宗师。诗人晚期以"拜占庭"为题创作的"驶向拜占庭"和"拜占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王国的追求以及对艺术与精神永恒的向往。尽管两首诗在主题、象征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二者的不同。本文拟从意象、"拜占庭"古城描述、主题三方面分析两首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农业法”有两种俄译文;一种由李普什次(Е.Э.Лцпщиц)译出,刊在“拜占庭社会经济史文献汇编”,莫斯科,1953年,页103--108。另一种译文,见格拉青斯基编“中世纪史文献”卷一,莫斯科,1953年,页190--198。本译文是根据前者重译,但是遇有出入很大的条文,则根据后者加注,以资比较。拜占庭封建关系进展的过程,是从第七世纪中期延续到十一世纪末期。这一时期可分成两个阶段:(1)从第七世纪中期到第九世纪中期,即自由农村公社占优势的阶段,当时封建制度还只是在形成的阶段,封建贵族政权还没有十分巩固,足以消灭自由农村公社;(2)从第九世纪到第十一世纪末期,即封建关系充分发展的阶段,那时,封建关系已成为拜占庭的统治制度。拜占庭的农村公社维持得比较久长,反抗大领主的掠夺,也比较有力。其原因是,当拜占庭农村公社正在开始崩溃的时候,斯拉夫部族侵入,定居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带来了自由农村公社制度;这有助于当地农村公社的维持和巩固。所以,农村公社成为第七世纪到第九世纪时期的拜占庭农村经济生活的基本形式。下引“农业法”并不是一种由政府制定的法律,而是拜占庭人和斯拉夫人关于农村公社的习惯法;它的出现时期约在第八世纪中期(也许在第八世纪后半期)。它是关于第七——九世纪拜占庭土地关系史的最重要资料,反映出拜占庭农村公社的生活情况,从这里可看出耕地是在公社的自由农民手里,所有未分“公地”和磨坊仍属于公社所有。农村间发生疆界争执时,公社出面进行诉讼。同时,农民有交换份地之权。土地所有者不得拆除别人在其土地上所建造的房屋。土地在收获之后,可作为牧场。另一方面,在公社里农民阶级已开始瓦解,财产已不平等。有些农民由于无力耕种而放弃自己的份地,有些农民耕种别人的土地,向土地所有者缴纳什一税。同时公社的富裕农民不仅有牲畜、劳动工具,而且有奴隶。此外,农业法中还列举各色各样的违法处分和罚款。从这法典中我们也可找到关于拜占庭农村广泛流行的谷物种植、葡萄园、园艺和畜牧等等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罗斯远征君士坦丁堡"是罗斯有史以来发动的第一场针对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周边的军事行动.这场远征给拜占庭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拜占庭居民也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帝国损失惨重.由于这场远征的攻势震惊了帝国,使帝国开始了解、认识并重视这支崛起于南俄大草原的新兴力量.这场远征还让拜占庭改变了以往的...  相似文献   

17.
房龙  谢伟 《科技文萃》2005,(8):144-147
拜占庭这个词语,有时是作为一个古老城市的名字,有时则是作为留存在我们记忆之中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说它古老,是因为这座今天名为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公元前7世纪就已经存在了.历史上它曾经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中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君士坦丁堡.  相似文献   

18.
纵深防御战略是拜占庭历史上君主最常使用的军事战略之一,自君士坦丁一世首创,在莫里斯统治时期最终得以确立,一直影响到帝国中后期,为君主们所重视。它的推行反映了拜占庭早期君主们因时因势而行的治国策略与智慧,同时也是君主们探索帝国从早期向中期转型的重要手段。莫里斯最终确立的纵深防御战略被记载在《莫里斯的战略》中,其战例在塞奥非拉克特《历史》中具体体现,这一战略是莫里斯所施行的一系列政治与军事改革措施之一,为帝国的成功转型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曾在欧洲中世纪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自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启用新都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十几万土耳其军队攻陷这座千年古都为止。拜占庭帝国存在了1,100多年。在此期间,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照亮了中世纪地中海世界,深刻地影响了西欧和斯拉夫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因而在世界文明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十六世纪后,人们开始注意到一度淹没无闻的拜占庭帝国,对其发达的文化给予更多的重视。学者们从大量的古物、史籍中发现了拜占庭文化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拜占庭帝国的宗教艺术人物形象中,"军人圣徒"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是作为基督教殉道者的军人,在死后被尊奉为圣徒,也化作了护佑拜占庭帝国和军队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