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王渊  李新根 《河北教育》2005,(12):21-23
[背景意图] 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来自网络、书刊上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我们总觉得在面积概念的建立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的处理上,教师都没有充分地展开,而对于一个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起始概念,没有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比如,在"物体表面"的理解与感知上,过去都是局限于物体的一个面,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全部表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再如,在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归纳起来,有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老师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片或学具(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提供两个大小相近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学具摆放,明确只有当摆放的学具大小一样时,才能说明哪个长方形面积大,以此来让学生认识到用来测量面积大小的单位必须要统一;第二种方法是,教师事先在两张长方形纸上画上大小不一样的格子图,然后让一部分学生闭眼,另一部分学生看其中的一张格子图并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格,接着相互交换,并数另一张格子图,最后同时出示这两张格子图.通过比较两张格子图让学生明确:格子的大小必须一样,才能比较长方形的大小.这些设计都很好,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方面体现得不够充分,对老师这样的设计意图,他们不很明确.  相似文献   

2.
求面积与求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是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对长度、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不甚理解造成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观察活动,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一、形成“面积”概念1.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请每一位同学摸一摸数学书面,再请一位同学摸一摸粉笔盒底面,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面。使每一位同学感知并比较出这三个物体表面的大小。2.画图比一比,观察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把粉笔盒底面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3.
通过"面积与面积单位"的两次教学,分析学生建构面积概念时出现的真实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既能了解面积是表示"形"的大小,又能很好地把握面积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理解。  相似文献   

4.
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和正确地掌握面积概念和它的单位,对他们以后学习面积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我在教学面积概念这一节时,为达到上述目的,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边学、边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联系实际理解面积的意义 说到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表面”,对于一个三、四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5.
郭寒英 《湖南教育》2002,(21):50-51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118~120页。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学生理解面积与常用面积单位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精神,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提出下列问题:1.如果没有直尺,怎样测量桌面的长度?2.观察课桌面,估计它的长度,并用所选的长度单位量一量。3.你能估计课桌面的大小吗?会测量课桌面的…  相似文献   

6.
【课例简析】“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教学内容,由于知识间的跨度较大,学生缺乏相关的生活经验,难以形成有关概念的表象。根据这部分知识的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教学时教师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操作感知”、“类比迁移”的方法进行导学较为适宜。【导学设计】教学片断一:理解面积的含义。(一)认识物体的表面及表面的大小。1.让学生观察课本、文具盒、课桌、黑板的表面,初步认识这里所指的物体的表面、以及表面的大小。2.让学生触摸课本、文具盒、课桌的表面,进一步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不断地产生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更能体现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二、案例片断一: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师:(出示两片树叶)老师这有两片叶子,哪片大?生:右手的叶子大。师:这片叶子的什么大?(让学生用手摸)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是这片叶子的表面大。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  相似文献   

8.
《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老师要遵循数学规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循循善诱,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由课前互动"比手掌",到摸一摸课桌面、黑板面、数学书的封面,充分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初步理解面积含义;接着比一比物体面的大小,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再将屏幕上的数学书封面抽象为平面图形,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不同的平面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自然地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丰富概念的内涵。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概念的形成是丰富的、充分的。  相似文献   

9.
薛峰 《广西教育》2013,(37):68-68
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数学经验人手,挖掘其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而后才能建构自己对数学的应用策略。现笔者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出现的误区,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缺乏应用意识。造就概念误区,使学生认知模糊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很多教师认为这都是非常简单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引导,因此将两个课时融合为一个课时,但针对“什么是面积”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班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这点看似简单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感知再感知比较再比较——让学生充分感知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邯郸市丛台区实验小学/韩晓静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两个概念。面积的意义和面积是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59):75-76
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辽海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01至103页。教学目标1.知道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能区分周长与面积的概念、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有序操作,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3.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形成合作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教学关键帮助学生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具学具…  相似文献   

13.
一、设疑激思,导入新课教师摸数学书的一条边,问:我们要知道这条边的长短,可以用什么单位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哪些?要知道封面的大小是求什么?用什么单位测量?评析:选准与新知密切联系的旧知识复习,设置认知矛盾,导入自然贴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比较,认识面积认识物体的表面,揭示物体表面有大小与面积概念。教师指出,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如书本、桌椅等,每个物体都有表面。接着,教师摸黑板面、课本封面,学生摸课桌面、文具盒面,并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然后,学生比比黑板面与课本封面、课桌面与文具盒面,…  相似文献   

14.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5.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曹雯老师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概念、形成概念、运用概念。整节课颇有新意,可谓是“老课新上”。  相似文献   

16.
"量一量"是"面积"一课的第二课时,主要认识面积单位cm2、 dm2、m2。学生刚学习面积概念,对其单位的认识很模糊,如何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感知面积单位的本源,除了创设丰富的体验活动,还要:摒弃单位换算的古板套用;避免周长对面积的干扰;学会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大小。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教学要求: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能正确地说出面积的意义。2.认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的实际大小,并会使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大小。3.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 一、讲解新课,动手对脑,层层深入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还认识了长度单位。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1.面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阮宗香 《成才之路》2014,(36):46-47
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计算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些学生求面积套用了周长的公式,求周长却套用了面积的公式;得到的面积用了长度单位,得到的周长反而用了面积单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混淆呢?一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概念没弄清,二是学生对周长与面积公式的意义不理解。进一步地追溯根源,则是不适当的教学造成的。那么,在教学中应当怎样解决周长和面积容易混淆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9.
正"面积"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正式从数学角度接触,虽然也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听到过,但对"面积"的真正含义是不能全面理解的。因此,教学时一定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知材料,充分地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完成概念形成的每一个步骤,使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全过程,避免使学生产生对概念的片面、孤立甚至错误的理解。一、激活经验,感知概念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  相似文献   

20.
张桂玲 《河北教育》2003,(11):37-37
一、观察体验,建立面积概念 1.让学生摸一摸课桌表面、数学课本表面和文具盒表面,说一说谁大,使学生知道物体表面有大小。 2.出示几组不同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