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静 《大理文化》2003,(1):55-56
鹤庆修志始于明代,嘉靖年间,鹤庆太守马卿(字柳泉)曾编修<鹤庆府志>2卷.至崇祯年间,又由张懋敬、史实斋增修<鹤庆府志>2卷.但都早已散失无存.清代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由鹤庆府通判佟镇主修,邹启孟、李悼云执笔修成<鹤庆府志>26卷.  相似文献   

2.
一苇 《大理文化》2007,(5):29-35
在风光绮丽的洱海源头,在茈碧湖与海西海之间,三营坝子在蓝天下舒展开平坦的躯体,滇藏公路214国道纵贯南北,连接着州府下关、省会昆明,向西北,可抵鹤庆、剑川,直达丽江、香格里拉、西藏。这里是各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地,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3.
鹤庆二题     
北雁 《大理文化》2012,(11):87-88
鹤庆玩水 每次前来鹤庆一心里都止不住一种绵绵的感动。是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暗自感叹,鹤庆坝子西侧耸立的数十里连山,光秃秃的没有一株树木,造化之奇却是让坝子之中星罗棋布地散落着那么多的大小龙潭,星点闪烁,相映成趣。不论寒暑旱涝,亦不管秋冬春夏,一溪溪泉流,一潭潭龙池,一湖湖清水,总是丰盈充沛,美丽至极。水的灵动和秀致,构成了一幅幅别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山水图卷,以至于每一次到来,都会无一例外地被这水的美丽深深沉醉。  相似文献   

4.
鹤庆坝子真是个奇妙的地方.如果论理起来,也不过东西两座山之间稍微宽敞点的夹皮沟而已,不过这鹤庆坝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非常像一个微缩后的中国.鹤庆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南文北武”的文化现象.有人就开玩笑地说:“甸南人生下孩子,连哭声都像是‘子日,子日’似的.”甸南人重视文化的程度一直让甸北人汗颜.而甸北人生下的孩子的哭声都是“扁担,扁担”的.不过现在甸北人走南闯北,有些人已经打拼成了老板,手里阔绰了.一大院一大院的房子,土豪一般,轿车也是一家比一家高档.供孩子读书也是非重点大学不读.而甸中就像是中原一带一样,不温不火,发展不比甸南差,但也赶不上甸北.在中间做中人似地压服甸南和甸北人.在性格上也是甸北人像极了北方人,性子耿直,非常讲义气.而甸南人也像极了南方人,温温吞吞的,不急不躁,生活慢悠悠的.而甸中人则像极了中原人,原原本本,本本分分,不做作,不雕饰,顺其自然.反正你们也无法跟我比,我也懒得跟你们比.鹤庆白族就这样生活在一个高原小盆地里,自给自足,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日子.  相似文献   

5.
高原水乡鹤庆是著名的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北进大理的门户和通衢。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曾属云南、东河阳等郡,南诏、大理国时期建蒙统郡、府,元以降称鹤州、鹤庆至今。  相似文献   

6.
正鹤庆石宝山是玉龙雪山向东南延伸的支脉,属县境内第二座大山。素有"大理有名三塔寺,鹤庆有名石宝山"的民谣广为流传。这皆因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而美丽,它煞费心机,创造万物,创造了人间奇迹,特别安排了这样一处胜境。登上石宝山巅,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这绝对是非常惬意,非常豪迈的。石宝山,典籍记载为"石石缶山",古称峰顶山,以主峰高耸入云而得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鹤庆在大理州乃至全省日渐声名鹊起.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稍微了解鹤庆情况的人都知道,这与鹤庆的中学教育成果卓著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与小学教育有关,但中学作为冰山显露的一角而首先成为明星).  相似文献   

8.
张了 《大理文化》2011,(8):100-103
杨天禄(公元1882年—公元1948年),字石渠,号农人,别号南溟巨海,红火道人等,大理鹤庆甸南杨李登村人,白族。杨天禄是民国时期国内有名的画家,也是鹤庆妇孺皆知的白族大画家,当地人称之为"画痴"、  相似文献   

9.
在洱海源头那风景如画的茈碧湖畔,每年农历的七月二十三日都要举办祭祀河头龙王段老三的本主庙会——海灯会。每当海灯会到来的前两天,当地和剑川、大理、鹤庆、漾濞等邻近  相似文献   

10.
一门三书家     
在鹤庆坝子的东南隅,有龙华、象眠二山,山前有两条河叫漾弓江和银河,二水交汇于山下后向东南方直奔金沙江。这里风清俗美,景观独秀,地灵人杰,曾孕育出许多举人、进士、翰林学子,是鹤庆  相似文献   

11.
平坝海观鹭     
平坝海位于弥渡县城的西南部,虽称为海(云南人常把大一点的平地叫坝,宽一点的湖称海),却没有水天相接和碧波荡漾的景致,但它却彰显着弥渡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爱鸟护鸟的生态意识.要不是如此,平坝海这小小的湖,怎么会成为鹭的乐园?  相似文献   

12.
汀州府地处万山之中,“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花继腊梅长不歇,鸟啼春谷半无名”宋朝汀州太守陈轩的这四句诗准确地描述了汀州的地理形势:千嶂之中,汀州府山峦迭翠,风光绮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府城四周沃野平畴,卧龙山踞城之北,“环境皆山”、“高城固壁”、“枕山临溪为城”汀州府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闽西大地上。  相似文献   

13.
小仙受命.结伴前往东土云南澄江府境内,考察一葫芦状绿色水域,它何以绿如翡翠,明似玉镜.光耀天庭?因小仙为下界湖光山色所迷.抚肩呆看良久。被世间凡人误为化石,因名该湖为“抚仙”,世人不闻王质入山,观棋柯烂之典故耶}正所谓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小仙逗留人间四五百年,天庭也只不过三四日耳。现将小仙此行所见所闻,奏闻吾皇。  相似文献   

14.
拜谒鸡足山     
正我与好友,从宾川县城坐车到鸡足山的山脚下时,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不骑马上山,也不坐索道缆车,而是直接用两条腿走,累了就找个店或干脆就住在山间的寺庙里。鸡足山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与大理洱源毗邻,北与鹤庆相连。古称青岭山,又称九重山,鸡足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圣地之  相似文献   

15.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鹤庆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北端,长期以来在滇西北的商贸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活跃在茶马古道上的鹤庆商帮,不仅促进了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和轻手工业的发展,而且架起了沟通国际商贸的桥梁.今天,鹤庆商帮的后代继承前辈事业,仍有上万名商人、工匠在这条千年古道上演绎新的篇章.为了进一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资源,再现茶马古道历史风采,弘扬茶马古道优秀文化,发展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促进区域经济长足发展,中共鹤庆县委、鹤庆县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30日至10月2日举办了为期3天的"中国·鹤庆茶马古道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16.
正地处洱源县的海西海是一处绝佳的山水,大自然的美妙在这里充分体现。满目翠绿,草长莺飞,绿草如茵,空气清新,水汽袭人,鸟语花香,山光水色交相辉映,蝉鸣鸟叫一片生机勃勃……高原湖泊海西海美得就像一个梦境,就像久别的故人不经意间扑面相遇,又似一个藏在深闺中的美少女,要千呼万唤始得接近她。可谓雄、险、奇、秀、幽之特色于一身,天成地造的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山水画卷。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来这里观光、摄影的游人与日剧增,成为人们体验湿地和亲近自然的一个绝好去处。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安徽省潜山市天柱山脚下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群中,有四处石刻均与一位名叫赵希衮的人有关,尤其是一方笔力遒劲的巨幅"止泓"石刻让人印象深刻。赵希衮在天柱山的四方石刻天柱山又名"皖山""皖公山",是唐宋时期舒州之名山。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舒州升格为安庆府。舒州州治和继之的安庆府治都在今潜山市,因地利之便,景色奇美的天柱山成为  相似文献   

18.
走进鹤庆松桂古镇,很多思绪就像古镇西边马耳山下的流水汩汩流淌而来,鹤庆松桂骡马交易的热闹场景在渐渐远去的马蹄声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踏着马蹄窝深深的青石板路,宛若踩着历史的心跳.走进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鹤庆松桂,就走进了茶马古道上骡马们的温柔梦乡.  相似文献   

19.
袁宙飞  吕文佳 《寻根》2022,(1):118-126
渔灯节溯源 礼俗互动的关键是"互动",而节俗祭祀是这一互动最为集中的代表.一国之内习俗各有不同,决定这种不同的,一是地理环境,二是文化传统.山东半岛地区依山傍海,在黄渤海和齐鲁大地的交汇融合下,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和民俗.  相似文献   

20.
出行偶记     
又凡 《大理文化》2008,(2):11-12
十月底,秋末冬初,穿厚衣服中午显热,穿薄衣服早晚又冷的时候,独自到丘北开笔会.从鹤庆出发,经下关、楚雄、昆明,到丘北,之后绕道蒙自回鹤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