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这是当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中心,所用的课时数也最多,那么多的阅读教学时数,完全有时间采用“学一带一”的策略——每学一篇课文,带上两篇同步阅读理解短文,在一节课内限时完成。学生只有学会课外阅读,新课程倡导的课外阅读积累的理念才有注脚,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经典案例]小学语文《三国演义》片断阅读本教案的切入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练习3》“口语交际”《三国演义》内容片断;着力点,学生看过《三国演义》电视或《三国演义》少儿读物一类的。本教案意在通过这一欣赏课教学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激发小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县级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毛主席吗?片刻沉默后,一位小男孩站起来大声答道:嗯——他是个大干部!教室后面听课老师一片哗然,继而是哄笑满堂。  相似文献   

4.
编往读来     
尊敬的编辑部的老师们:你们好!我也可以算作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儿子的房间看到了你们编辑的《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读写天地》,本是随手翻一下,没想到坐下来一晚上把一本看完了,总体感觉这是一本优秀的杂志,它不仅对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极有帮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心智的发展进步也很有益。语文靠积累,古人说读书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摸索:第一个阶段是从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角度着手,整理出版了《中国古代诗文名句欣赏及用法指津》《中学生世界文学名著欣赏指津》等选修教材,竭力唤起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第二个阶段是唤起学生对语文教师的兴趣,努力做一位有诗意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青年小学语文教师,语文和语文教学对我来说还有太多的东西去探索和实践。读一本好书,读一位优秀的教师对青年教师提高业务学习和教学技能是相当重要的,在于永正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一书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应当以人文关怀为己任,构建精神家园,追求诗意栖居,向往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7.
<正>读了李光烈老师的《让学生爱上语文》,心中很有感触。我想,要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首要的条件是语文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语文教学。李光烈就是一位热爱语文教学的好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8.
当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原因之一在于技校语文教材存在学生的低素质与教材的高要求的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应打破现有的一本教材面面俱到、包容众体的体例,重建新的体例,分别编写《应用文和口语交际》和《文化读本》两本教材,从而既体现实用价值,又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一位特殊的对话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话型语文教育中,教材是一位特殊的对话者;只有以言语形式同师生展开对话,语文教材才能守住自己作为语文教材的本位。基于语文教材观的根本性转变,以《课标》为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提出对话型初中语文教材结构体系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社会急剧发展,知识迅速更新,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条件下,要想当好一名语文教师,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好语文教学工作,进而才能做到《新课标》要求的那样:“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4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课时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试一试,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顿时,课堂上鸦雀无声,教师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也只有几个学生在说。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改法:“  相似文献   

13.
前几年,某杂志曾刊登一位学生来信,说高考语文我赢了,我不会去感谢我的语文老师,我要感谢的是《平凡的世界》《读者》《收获》等优秀图书和杂志。并认为,按老师的方法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所以,我认为文本解读是实施有效语文教学的基础。它能体现一位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文学功底。只有准确地解读文本,才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可能给学生以正确、高屋见瓴的引领,才可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整。语文教学只有着重于言语的实践,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作为引导者的我们必须以"人"为本,以"本"为本,用大语文观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课的"度",才能上出一堂堂"色香味"俱全的好课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得到和谐地发展。一、课堂引领有"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在课堂教学中,"平等对话"并不是一种容易把握的情形。如在《一夜的工作》一课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是  相似文献   

19.
【教学片段】 教师在屏幕上出示学生订阅的几种读物及本数(《读写天地》28本、《快乐语文》4本、《兔八哥》7本、《童话世界》8本),让学生先说出数学信息,再提出可用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教师适时出示问题:“《读写天地》和《快乐语文》一共订了多少本?”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8+4=32(本)”,并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是个广阔的天地。课外阅读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言,读一本好书,就像聆听一位圣人的教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加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积累,为改革当前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极好的切入口。为更好地践行《标准》要求,我把七年来探索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途径、方法及体会梳理如下,仅供同仁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组织书源,保证学生有书可读开展课外阅读,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一所农村初中来说,最大的难题莫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