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力求认识和趋近的倾向,是推动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动力。初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在化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从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笔者几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也是最好的教师。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  相似文献   

6.
周广 《考试周刊》2014,(72):156-15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化学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近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盛利 《考试周刊》2013,(89):143-14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源。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9.
从古至今快乐是人最大的原动力,只要我们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再枯燥的知识也能够学好.初三是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生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此时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而老师本身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乐意施教于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大家.以下是我这些年来在这方面的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的理念是,初中教学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1.
教师如果从学习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韩海宏 《成才之路》2010,(14):I0021-I002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十几年来在这方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4.
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寓教于乐,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一、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能达到化学教学的目的。例如,我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教师在化学课中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自然基础学科,人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再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这是学习化学的目的。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把化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物质。在教学中有案例很能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也是科学探究的精神源泉。启蒙化学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好奇,如果教师从化学课的起始就能注意以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素养指的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完善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依照化学的学科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实学生科学知识,发展他们的科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物质、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在社会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法把学生课堂中学到的化学知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年龄阶段。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发展成志趣,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初中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