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习作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习作修改这一环节.老师们通过激发学生修改热情、教给学生修改符号、理清习作修改的基本步骤、搭建习作修改展示平台等方法,以期来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提高修改能力.但是,老师们却经常会发现一种残酷的现象——“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做法收效甚微,学生对习作修改的热情没有显著提高,修改能力也阻滞不前,大多数只停留在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层面.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扮演“小医生”的角色,把习作修改视为“治病救人”,通过学习“健康标准”“临床把脉”,再开具“诊断单”和“处方单”来修改习作,提高修改能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教师如何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呢?在长期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这样的经验一得心应手写出来,推敲琢磨改精彩。就是先让学生尽快地把习作的草稿写出来,然后细细推敲,反复琢磨,把习作改精彩。  相似文献   

3.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那么,我们要想培养这些农村小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年级。指导三年级学生起步习作很难,引导他们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更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言物对照”“巧供词语”“扣题分段”“善用课文”等修改习作的方法,指导三年级学生修改习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是习作教学的重要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习作的修改与讲评或“缺席”,或收效甚微。基于“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可以以系统思维整体规划习作评改路径,以渐进式思维构建同类习作修改标准,以差异化思维分层实施修改策略,以读者思维构建习作多元评价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十提高写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写作的习惯,不人言亦言。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习作,在修改习作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中年段作文教学采取略导试作、以作定导、改作成文这三个步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作文教学不断深入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本领。俗话说:钢不厌千锤炼,文章不厌千回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修改习作是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时,笔者重"炼"习作自改之功,取得事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习作评改中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自改和互改”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改进习作评改指导:将习作评改重心由“课外”向“课内”侧重,评改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书面评语(静态)向课内师生合作评改(动态)转变,做到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11.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延用“作前指导、学生习作、批后讲评”的流程进行 ,指导、习作、讲评、修改基本分离 ;同时 ,在具体的教学中 ,又往往重指导、习作 ,轻评议、修改。这样的教学在实践中表现出许多的弊端 :由于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大多只顾写 ,缺少对习作的主动“回眸” ,也得不到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所以往往是“木已成舟” ,方知自己的习作没达到训练的目标和要求 ,致使许多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进而产生对作文的恐惧、厌恶的情绪 ;教师的作前指导常常是就要求讲要式 ,就方法讲方法 ,缺乏针对性 ,难以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4.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这一要求打破了长期习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局面,改变了“高强度,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再次走进作文,欣赏、揣摩、修改、评价、完善,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次修改,直至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朱云 《教育艺术》2009,(9):30-31
写作,是运用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借助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过程。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等条件的局限,他们在文章中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是在修改上下过功夫。”《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2~3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从句段写话过渡到篇章习作的重要阶段。“三态四支架”教学模式遵循了2~3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符合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以及习作支架的类型特点的习作教学模式。依托“三态四支架”展开习作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评价、修改等习作途径,进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吉颖娴 《教书育人》2013,(12):63-63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原先《实验稿》的基础上,将第三学段中关于习作(写作)字数的要求作了修改,将《实验稿》中“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改为“习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可见,新课标在淡化对小学生习作字数的要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抛弃传统的“以字数论英雄”的观念,在学生习作指导方面字数“不为”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鼓励学生自然而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生习作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本文围绕一个“微”字,通过“微写作”“微训练”“微修改”等形式,破解学生“选材难”“构思难”“描写难”“修改难”等问题,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李小会 《教书育人》2014,(10):63-63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说得不假,但这里的“改”不只是老师改,应该包括学生自改和互改。新课标中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习作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三四年级学生要“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要“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好文章一般都需要经过作者认真仔细地修改,因此让学生掌握作文修改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笔者接触到的学生中,当作文初稿写好后,教师建议大家修改文章时,很多同学或是“很不情愿、不想动笔”,或是“浅浅修改、应付了事”……诸多学生面对“作文修改”是提不起劲、谈不起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