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始于科学界对责任伦理的讨论,后来渗透到社会发展与新兴科技发展研究中。目前国内缺乏对全球RRI研究进展与发展脉络的系统性梳理,因此以1999—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 599篇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法与主路径分析法,在定性定量双重视角下,从发文趋势、主导研究力量、热点研究主题、知识演化路径、关键研究内容等5个维度厘清相关知识演化脉络,并揭示主导研究力量与热点研究主题,以期为我国科技政策管理人员决策和国内RRI研究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国际上RRI研究在2012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当前在科学史与哲学、道德与伦理学、管理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中有较多的研究成果,研究的基础知识结构完备、主路径清晰,共有10篇核心文献;主导研究国家为荷兰、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我国排在第15位;主导研究机构为瓦格宁根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牛津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核心学者包括Stilgoe、Owen、Stahl、Fisher和Blok;形成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伦理与科研诚信、公民科学与新兴技术伦理风险、创新管理体系与可持...  相似文献   

2.
“负责任创新”是继“可持续发展”之后欧美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其主要内容是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技术创新实践密切结合,从伦理角度有效评估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以保证技术创新成果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接受性。通过评述“负责任创新”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内涵,阐述其理论框架和方法,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展示“负责任创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的技术创新活动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伦理准则与治理体系:发展现状和战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界定人工智能伦理准则的基本概念,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然后,探讨导致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下的伦理问题,包括自动驾驶、智能媒体、智慧医疗、服务机器人等;此外,围绕应对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探索治理框架体系,包括技术应对、道德规范、政策引导、法律规则等方面。最后,结合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战略部署,指出在社会治理的落地过程中宜采取分层次、多维度的治理体系,并提出在人工智能伦理准则和治理方面的具体措施建议(2020-2035年),包括社会宣传、标准体系、法律法规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与工程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在能源、生物医药、农业和化学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与此同时,其研究与创新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与伦理挑战。文章追溯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渊源,指出了"负责任创新"对责任伦理的积极拓展和对技术评估与技术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研究的升华。在分析了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建议从加快生物安全立法、风险与伦理评估、责任教育与监管、公众对话与参与、跨学科协同和全球治理6个方面,建立健全我国合成生物学"负责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苏屹  王文静 《科研管理》2021,42(11):8-15
   全球范围内技术发展的变革性和复杂性在技术应用层面带来了一些创新伦理问题,许多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际是双刃剑,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也会对自然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不好的影响。负责任创新是一个让公众和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创新研究并且重视社会预期与潜在影响的过程,开展相关研究能有效缓解人们对于技术安全的担忧。文章通过对以往文献进行梳理,将相关研究分为负责任创新参与主体、概念方法、案例应用及存在问题四个维度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双循环”战略,及现阶段中美技术脱钩问题,分别从宏观-国家,中观-行业、产业的角度对负责任创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AI)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人类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诞生于工业时代的传统社会创新理论在AI时代的解释力逐渐势微,学术界提出了重建AI时代社会创新理论的新任务。本文在比较传统社会创新与数字社会创新的基础上,提出AI社会创新的内涵,以此建构AI时代的社会创新理论。本文强调AI社会创新有助于智能识别漂浮的社会问题,推进解决方案的最优匹配,促进社会创新成果的扩散。围绕AI在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匹配过程中的作用,本文以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解决方案的新颖性为框架,首次提出AI自主搜索式、AI赋能生成式、AI自主修补式、AI赋能探索式四种AI社会创新模式。研究发现拓展了已有社会创新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贺芳 《科技创业月刊》2023,(12):104-108
ChatGPT以通用人工智能拉开了生成式AI发展的序幕,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产生深远影响,但其背后也潜藏着社会对生成式AI技术发展的担忧。通过阐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过程及应用场景,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带来的意识形态、法律、伦理、环境等风险,从政府层面、行业层面、用户层面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提出风险治理方案,以期为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于雪  李伦 《科学学研究》2023,(4):577-585
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特征将诱发一系列风险,但这些风险往往难以预知和研判,因而可以在社会场景中部分地引入某些人工智能技术,并通过密切监测其社会影响而试验其可行性。这种将人工智能引入社会的过程可以被视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作为社会实验的人工智能在防控风险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实施过程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伦理问题。这主要源于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是以人为研究对象,考察“人—人工智能”的内在关系,因而对其伦理关切不仅重要而且必要。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社会实验解决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但同时,这种实验本身就存在着伦理争议,伦理的二阶性就导致了隐私、“脏手”、欺骗等现实伦理问题。基于此,应当建构面向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伦理框架,即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以研判和防控人工智能社会实验的潜在伦理风险。通过提出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伦理的治理策略,有助于探索科技伦理治理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9.
发展负责任的数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范式转换本质,决定了它与传统经济在思维原则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也因此显现出典型的两面性:一方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激活社会化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给大众带来更多福利;另一方面在工作、创新、市场和社会等领域产生大量的消极作用。文章把负责任理念融入数字经济,提出负责任数字经济的概念和框架,为根本性治理数字经济的消极作用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负责任数字经济将开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李鑫林  夏保华 《科学学研究》2023,(11):1958-1966
负责任创新透明性是一个基于信息的隐喻概念,旨在突出一种与以往创新实践完全不同的、理想的创新实践形态,即能够营造一种有利于实现创新实效和承担创新责任的对所有行动者可见、可参与的公共场域。负责任创新透明性具有内在的实践动机和外在的实践条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负责任创新透明性虽然面临着技术层面的黑箱挑战和社会层面的多手问题、隐私价值冲突、知识产权制度挑战等,但对这些挑战的应对仍然离不开透明性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黎常  金杨华 《科研管理》2021,42(8):9-16
人工智能在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引发诸多伦理困境与挑战,建立新的科技伦理规范以推动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科技伦理的视角,围绕机器人、算法、大数据、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伦理主体、责任分担、技术安全、歧视与公平性、隐私与数据保护等问题,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治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分析,并提出未来需要在中国情境下伦理原则与治理体系的建立、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跨学科合作、理论分析与实践案例的融合、多元主体伦理角色分工与协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AI)技术的应用正在深入地影响着企业管理变革、业务边界的扩展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结合互补资产的观点和组织学习理论,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AI应用能力和AI管理能力的分析框架,强调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两种能力的功能和作用及其协同对企业效率和创新成本的影响。本文提出,企业必须具备管理AI的能力才能有效应对大数据、数字技术、AI的不断革新及技术带来的组织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变化以及风险;企业AI应用与管理能力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控制AI应用带来的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在人工人力、协调沟通、和数据搜寻方面的效率,同时降低AI应用带来的数字基建、道德情感、数据安全、组织结构变革方面的成本,进而促进企业的组织学习、对内外部数字技术使能资源的获取和管理以及互补资产的形成,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最后,本文为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其涉及的伦理风险,也从科幻作品中走进现实,成为众多主体热议的话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及风险感知理论为基础,以信任为中介,构建了公众对于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感知与其参与风险治理意愿的研究框架,并通过实证检验了相关假设。结果显示: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对公众参与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公众对科研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在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感知与公众参与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该结论为构建“政府主导、专家引领、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新格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新兴技术实现科技向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同时产生潜在的社会负外部性,引发理论与实践关于科技创新治理的关注,以实现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活动的社会责任。而“开放”逐渐成为组织中一种强有力的规范和治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的资源获取方式、运作方式、与环境的互动方式,责任式创新的治理目标均能够在开放机制中得以实现。围绕责任式创新研究,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社会发展三个阶段,构建了以开放科学、开放战略、以及开放社会为基础的科技创新责任治理的开放机制,并结合争议性科学研究(生殖性克隆与预防性基因编译等)和争议性技术创新(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等)的案例检验予以论证。研究构建的从开放科学到开放社会的开放机制为科技创新的责任治理提供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I4S)的兴起,使得如何确保科学系统的公开性、公平性、公正性和多样可持续性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这关系到各国在全球创新和产业革新中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同时也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安全、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AI4S需要引入新的科学组织和运营方式。基于Web3和分布式自主组织与运营(DAOs)等智能技术之上的分布式自主科学(decentralized science,DeSci)与AI4S相辅相成,为AI4S提供强有力的支撑。DeSci可以有效解决现有科研体系中的信息孤岛、偏见、不公平分配和垄断等问题,进而促进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学科合作。文章首先从理论层面对DeSci的基本概念、特征和框架进行界定,其次分析DeSci的研究现状与应用现状,最后探讨和总结DeSci对于科学系统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以全球视角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动力。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理论机理,并采用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不同区域中,人工智能对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大,东北、东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较小;在人工智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效应中,资本形成累积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传导效果明显,人力资本提升效应传导效果不明显。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鼓励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7.
以15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多元化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是技术层面、数据层面和企业层面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人工智能赋能对创新绩效影响路径为技术支撑型、数据驱动型、组织变革型、服务生态型和营销整合型5种,并对每条路径的使用特征进行详细解析.从理论上丰富人工智能赋能和创新绩效影响路径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多数企业加快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9.
Recent research call for action on digital sustainability research could potentially contribute to achieving United Nations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 In this opinion piece, we specifically focu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s a technology that could help achieve digital sustainability. We identify six dimensions related to AI grounded in past literature: sensemaking, relationships among actors in the supply chain, green creativity skills, metrics, strategies, and AI tool improvement. We conceptualize several propositions for these six dimensions, highlighting the nuances associated with AI for digital sustainability to provide clear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AI)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但也为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治理带来了挑战。文章在阐释当前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对人工智能伦理准则、治理原则和治理进路的一些共识,提出了以“共建共治共享”为指导理论,逐渐建设形成包含教育改革、伦理规范、技术支撑、法律规制、国际合作在内的多维度伦理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