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潘婷 《湖南教育》2003,(2):22-22
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非常有深意,有些却不怎么好,不得要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敢问,想问,更应该会问。学生问问题,是从模仿开始的。因此,首先应注意“言传身教”,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问问题,给学生作提问的示范,才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模仿的机会。当学生提出了质量较高的问题时,应引导学生比较详细的讲叙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这样想呢?”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提问者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维,以便下次再提出有深度  相似文献   

2.
许文兴 《学周刊C版》2010,(4):114-115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所以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必须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则在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尊重学生提问的权力,遵循能力发展的规律,让学生“想问”、“敢问”、“会问”、“有问”、“多问”。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想问、善问、敢问、好问,把握“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旋律,让学生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里的“问”,就是指问题意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设法诱发学生对事物追根溯源的愿望,使他们掌握正确提问的方法,培养提问的兴趣和爱好,简单地说,就是“想问、会问、爱问”。而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创设情境。一、创设问题情境,诱使学生想问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探求的欲望,急于明白“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针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的“问学”意识和“问学”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为此,需要把握价值,重视“问学”;创设情境,激发“想问”;转变观念,鼓励“敢问”;明确要求,促进“会问”。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抓住课文的 重点,通过设疑的方式来达到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其实, 这种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突破“教 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大胆鼓励学生想问、敢问、会问、 善问。  相似文献   

7.
常见教师在执教课文《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时,会问学生“从这个故事里你感悟到什么?获得什么启示?”多数教师都是想让学生获碍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但问题是。教师常常不能用这样的问题来反省自己,让自己在看问题时能有一种正确的“因果关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沈杰 《考试周刊》2014,(79):170-170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问答"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最常见的教学模式——师问生答,提出对动态生成教学的理解,进一步讨论如何提问、如何让学生质疑,进而让学生敢问、想问、善问、会问,以期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课堂教学情况看,存在着“教”就意味着提问题,“学”就意味着回答教师的问题之现象,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并拾测教学效果,这无疑是对的。但我更主张让学生多问并会问“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些至理名言都说明:人们要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科学上有所发现制造,就必须以质疑问题开始,因此就应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掌握质疑的方法,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现就数学实践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供同经磋商。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倡导课堂上的问题应是贯穿教学的主线,要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追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一内容或某~问题,为了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往往在一问之后依据学生的发言再次提问,直到学生形成正确的解答为止,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追问可以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虎 《湖南教育》2003,(8):43-43
心理学中关于认知的差异规律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与现有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时,就会诱发学生信息收集和探索的兴趣,使认知协调;差异程度中等时,学生的兴趣最大。因此,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就是制造“矛盾”,产生“悬念”,使学生的认识中度失衡,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想问、会问。  相似文献   

13.
以“生问”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教育出创造性人才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它与一些课堂的“教师满堂问,学生只顾答”的教学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开展,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及时变以“生答”为主的教学为以“生问”为主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张小碧 《小学生》2024,(3):121-123
问题是思维的基础。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发展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所关心的焦点问题。基于这一诉求,本文在总结问题意识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实况,以培养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的能力,探究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构建策略,让学生在和谐、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致宏 《考试周刊》2009,(25):59-60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总习惯于“及时”给学生作评价,给学生“指点迷津”,它起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解惑”之功。但这种及时评价,有时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一种说法的定性,一方面会抑制学生新想法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学贵于思,思缘于疑”,无疑则无思。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问题”不仅是整个科学探究过程的起点,而且还是探究活动各个阶段的起点.会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质疑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利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则是各位教师认真思考、潜心钻研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18.
蒋兴伦 《辅导员》2014,(14):145-145
陶行知先生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挣也不会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去吃米。那么,在数学教学与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鼓励、培养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呢?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探个究竟,想问个“为什么”,这样既能激发学习热情,又梦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目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有家长的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更有教师的原因;那么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想问、能问、敢问、会  相似文献   

20.
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途径。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而不发”、“问而乱发”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问不得法。问是发的条件,发是问的结果,要求学生发得好,教师首先要问得好。教师怎样才能问得好呢?最重要的是要把问题“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以下是本人对这一问题的浅见。  “提”在点子上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作为启动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已被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所提倡和运用,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呢?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应该是能够激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