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蕊 《新闻传播》2010,(4):50-50
现在的儿童可以说是"电视中长大的一代",电视造就了一代儿童,这也带来了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问题。在儿童电视发展的今天,儿童电视新闻成人化对当代儿童的负面影响也正在逐渐显示出来,儿童电视新闻的成人化使童年的修行期提早结束,压抑了儿童思想和个性的表达,也降低了儿童理性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
欧心愉 《东南传播》2015,(12):149-152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纷纷开办起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即以"少儿"(6岁~12岁)为主要受众的电视新闻。作为专门针对少儿群体的电视新闻节目,理应充分满足受众对象对获取新闻、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需求,帮助青少年从儿童期更好地过渡到成人期。但现状却存在着节目内容狭窄、节目成人化现象严重、缺少少儿言论、农村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的被关注度较少等问题,作为为少儿受众而生的少儿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更好地坚持"儿童本位"理念,更好地满足当下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需求?本文试图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儿童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与成人大不相同,他们很少通过报纸、杂志、网络了解新闻.电视新闻独特的声画合一与直观性成了儿童获取新闻信息的最佳渠道. 所谓少儿电视新闻就是以少儿为收视对象,借助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运用少儿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为他们及时传递社会信息的节目形态.少儿电视新闻承担着为少年儿童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及宣泄情绪的责任,是少儿电视最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然而目前少儿电视新闻却存在着节目量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成人化"倾向严重、节目内容单调、播报形式单一、少儿言论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亚东 《视听纵横》2008,(1):101-102
目前,儿童节目主持人语言的成人化,影响了儿童收听收看节目的兴趣,是造成儿童节目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儿童节目主持人语言有何特点?如何克服语言的成人化?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儿童受众的特殊性,决定了儿童节目的语言有着与成人节目显著不同的特点,儿童节目主  相似文献   

5.
童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本性,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不可再生、不可以进行复制的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人类最宝贵的一段时间。由于少儿节目是儿童时期最主要的关注节目,所以,少儿节目在进行节目设计时,要以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发展特性和童真的本质,避免出现成人化的思想和眼光,满足儿童的不同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关玲 《记者摇篮》2004,(9):22-23
目前少儿电视节目存在不少弊端,一是少儿节目“成人化”中国少儿电视的实践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少儿节目成人化”成为我国少儿节目的通病之一。许多少儿节目的编导,对儿童所需、所想并不真正了解,只是片面地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编导节目;主持人则故意装成小孩儿样儿,说小孩儿话,以为这样便能吸引孩子。致使少儿节目言语夸张、动作做作,严重脱离少年儿童的实际。二是节目内  相似文献   

7.
王妮 《记者摇篮》2012,(1):34-35
几乎没有孩子不爱看电视,对于他们来说,看电视是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但是,综观目前的少儿电视,有一些成人化倾向较为严重,在经过编导成人审美意识过滤之后,儿童思维的完整性被简化、被忽略。那么,如何做好少儿节目,是少儿节目编导应该不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电视已然成为我国少儿群体了解世界,接收外部信息的重要平台。儿童新闻节目作为儿童信息服务类节目,倍受关注。如何制作出适合儿童且儿童爱看的新闻,就要体现"儿童视角"。《新闻袋袋裤》作为央视创办的第一个儿童电视新闻节目,带动了我国儿童信息类节目的发展。随后,各个地方台陆续开办了类似的节目,如南方电视台《南方小记者》,福州电视台《大嘴巴谍报》等。但总体上,此类电视新闻节目在我国儿童的电视媒介选择行为中所占比重较低,节目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究其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赵熙敏  丁亮 《今传媒》2016,(8):138-13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对新媒体的变革和挑战是所有传统媒体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情境下,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也不能偏安一隅,需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进而寻求未来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赵熙敏  丁亮 《声屏世界》2016,(10):26-2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应对新媒体的变革和挑战是所有传统媒体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关乎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情境下,儿童电视新闻节目也不能偏安一隅,需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进而寻求未来儿童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各种儿童节目层出不穷,但问题也纷至沓来,如成人化等。本文对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伦理问题以及不利影响,并解析了节目中出现伦理失范的原因,包括媒介盈利目的、节目定位和大众的窥视欲,最后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性问题。从直观上看,电视新闻与观众的互动能力显然与网络和各种便携式媒体无法相提并论。但这种判断显然更多的是偏重于时效性和个性化而言。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的互动,恰恰是每一个电视新闻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强调即时性而是关注长远性,不强调点对点而是关注群体性特征。本文从人的因素和互动的综合性两方面分析了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3.
贺蕾 《新闻窗》2011,(3):53-54
何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关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学界业界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内涵是什么?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未来发展趋势怎样?一种观点认为,评论是完全发表观点的,它作为电视节目的一部分似乎不符合电视的语态,不符合电视的表述方式,因此认为这类节目可能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学海泛舟     
葡萄牙的儿童电视新闻葡萄牙电视一台每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六点半,有一个专为7至12岁孩子举办的5分钟电视新闻节目,叫做“每日记事本”。这个节目时间很短,总共才五分钟,播三、四条新闻,不等孩子的注意力分散,节目已经结束。这个节目组的负责人玛丽娅介绍说,节目选材既有严肃的,也有轻松的:既有政治性的,也有科技、文体方面的。但不选择恐怖、暴力等刺激性的内  相似文献   

15.
虽然说我国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可观的,但是就地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成绩还是非常不乐观的,我国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就此我们主要从媒介与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融合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走入电视新闻节目,是近几年我国电视新闻改革的成果之一,主持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视新闻的运作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了电视新闻表现手法,深化了电视新闻的内涵,从而大大推动了电视媒介传播水平的提高。一、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定义和分类对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研究是滞后于实践的。无论是早期的直播新闻,还是稍晚的录播节目,演播室内的节目串联者都是典型的播音员,他们主要播报既定的串联词或文字新闻,不允许修改加工,也不应有过多的表情动作,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传递者。从目前实践看,主持人和传统的播音员有一些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是指电视新闻节目内容、形式、品质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也即由题材、叙事、新闻、视听等元素构成的电视新闻节目设计模版。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可进一步析分为微观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中观的电视新闻栏目和特别节目形态、宏观的电视新闻频道形态三个层面。三个层次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层层含纳、统摄,并通过系统优化,构成大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刘毅 《声屏世界》2011,(7):39-41
近年来.全民电视选秀节目风靡中国电视荧屏。不设年龄、性别限制的游戏规则。让全社会在真正意义上体验到了选秀带来的刺激和快乐。但向所有年龄层赋予参与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成人化”儿童选手的频繁出现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9.
陈筱雯 《新闻世界》2010,(12):96-98
本文以《奔腾电剃须刀》、《多乐士墙面漆》以及《脑白金送礼篇》这三则电视广告为研究样本,运用符号学方法,对电视广告中的儿童形象建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目前广告中的儿童成人化现象主要分为形象的成人化、语言的成人化以及动作的成人化。对于这些成人化的儿童形象,我们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苗艳 《视听界》2012,(5):115-116
电视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大众传媒,CSM媒介研究数据显示,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遗憾的是,少儿节目在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成人化倾向,成为阻碍节目健康发展的顽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