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国民经济增长也维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本文在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以现有的统计数据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力图揭示中国家庭长期以来的高储蓄率之谜。首先,验证了父母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和家庭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并对其稳健性与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检验了家庭教育重视程度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机制,即对教育重视程度越高的家庭拥有越高的教育支出,并对家庭非教育支出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导致家庭储蓄率上升。最后,研究提出了降低家庭储蓄率、促进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世代交叠模型,引入住房消费因素,构建两期交叠模型研究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房价与储蓄率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互影响,进而利用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对房价与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显著为负,房价的上涨并未导致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反而导致"储蓄搬家"现象的产生。同时,房价与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内生性关系以及非对称的负向互动影响,且房价对居民储蓄率的负向作用程度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收入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加快、收入差距的扩大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均显著促进居民储蓄率的提高。此外,因短期内中国传统的节俭习惯难以逆转,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存在"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4.
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大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基于甘肃省2012—2018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不均衡,旅游产业发展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而区域经济发展较慢;两者之间的耦合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协调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必须狠抓经济增长不放手,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为了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若不同的实验,有些实验获得了成功并成为其他国家的经验而得到效仿。人们很容易的把日本和其他东亚经济实体的高经济增长率归结为这些地区较高的储蓄率,认为高的储蓄率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增跃。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三变量模型计算中、美、日三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周期和增长率时产生的较大误差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误差与各国虚拟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致.计算结果表明,美国虚拟经济占GDP比重在不断提高,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下降,从而找到其金融危机发生的数量基础.三变量模型暗示了凯恩斯政策只是在民众的消费系数不太高、恩格尔系数不太低、民众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才是科学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量化分析融资约束对实体储蓄率的影响,提出基于上市企业的微观证据分段回归分析的融资约束对实体储蓄率影响的量化分析模型.构建融资约束对实体储蓄率影响的统计特征量,根据实体储蓄率影响变化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关联关系进行量化博弈分析,采用分段样本回归检验分析模型进行融资约束对实体储蓄率的影响关系建模,实现融资约束对实体储蓄率影响的量化评估.以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得知,在外源性融资激励下,对实体储蓄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调整银行的货币资金准备率,平抑企业的现金持有度水平,降低呆账滞账额度,提高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结构、收入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结构、收入不确定性显著促进了居民增加储蓄,且后者因素的影响在西部地区的作用强度要高于非西部地区;实际利率、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储蓄率反而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储蓄率对银行资管、金融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稳定性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结论对今后的人口政策特别是二胎开放政策的制定,以及市场深化改革或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Jeffrey Wurgler直接考察资本配置效率的方法,运用协整检验和Gm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甘肃省农村金融效率.实证结果表明:1996~2007年甘肃省农村贷款配置效率整体较低,其农村金融市场配置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优化制度环境,引入新的金融机构是提高甘肃省农村金融效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低碳农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在调研甘肃省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循环经济目前在甘肃省的发展情况,从政策、技术、经济、经验等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 2013年农村家庭数据,考察了我国1986年《义务教育法》与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本文使用转移矩阵方法描述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基本情况,发现父代与子代的受教育程度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从教育代际流动性和教育代际向上流动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以上两项教育政策对农村居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发现义务教育政策与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改善农村家庭代与代之间的教育相关性,但显著提高了农村家庭的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可靠的.政策建议包括:政府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系的开放性;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缓解贫困家庭与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资金约束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构建一个新的产业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2007-2019年我国纺织业的经济和环境统计数据,应用DEA-Tobit模型对我国纺织业的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生态效率较高,且资本投入结构因素、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因素及人员投入结构因素与生态效率正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储蓄率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储蓄率又会导致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银行风险加大、抑制居民消费等阻碍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所以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学者更加侧重于笼统地分析人力资本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经济作用.为此,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职业教育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以及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数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能够明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居民储蓄高低的判断是备受关注同时也是颇有争议的问题,纯理论分析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提供了实证研究的逻辑和思路.通过对1985~2004年我国居民储蓄的估算发现,居民储蓄率并不和居民储蓄额一样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二者均显著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因此,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是偏高的,基本政策导向应该是提高居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和适当降低居民储蓄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1995~2006年河南省的普通高等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与经济、科技做了相关性研究.为今后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了出口退税政策对经济系统作用的机制,说明了出口退税对出口的增长、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以及出口产业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接下来,通过出口退税对出口额、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基于更好的发挥出口退税的经济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国1975-2008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基于协整模型的分析框架实证研究了美国研究生规模与宏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生产总值、研究生教育经费、全职教师数量和本科毕业生数量与研究生数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存在自动修正机制对短期非均衡动态误差的调整与纠正.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全职教师数量和本科毕业生数量对其研究生数量起正向作用,研究生教育经费对其研究生数量起反向作用,这是由美国现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教育政策而导致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及其与社会经济背景的关系,笔者以1951~2002年台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相关文献数据为依据,经过审慎比对、交互分析,发现台湾技职教育的发展与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国民年所得、国民储蓄率、国民生活水平、社会价值观及政府教育政策,似乎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关联性.援引台湾技职教育发展的经验,或许有助于其他地区或国家预测其技职教育发展的趋势,俾为制定技职教育政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分析甘肃省1995-2013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得出"经济增长和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之间皆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的结论,并由此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