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瑞民 《教育探索》2005,(1):105-106
青少年学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行为冲突,是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突出表现:学生交往过程产生行为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指导青少年学生进行人际交往,应当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人际交往观念和态度,给予学生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方法.努力消除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学生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个性是在与他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学生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学生人际交往包括两大领域,一是与成人的交往,包括与父母的交往和与父母以外的其他成人的交往;二是与同伴的交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主要是在班级)度过的,所以,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人际交往对其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小学生的人际交往贯穿于学生的全部生活中,涵盖课内外,校内外。我们培养小学人际技养主要从课堂交往着手.逐渐扩展到学生在课外的活动,家庭、社会中的交往表现。  相似文献   

4.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人际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阶段也是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这个时期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同伴交往是其主要内容。所谓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过程。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因此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培养策略,使同伴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合作竞争,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意义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我们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中小学生人际交往指导模式研究》,正是试图通过交往活动课等形式,帮助中小学生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从而改善和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逐步形成了对交往活动课的基本认识。活动内容:让学生愿意参与社会情境是个体交往技能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具体条件,因而交往指导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情境孤立进行。我们发现,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总是在相应的“压力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只有将他们置身于这种特定的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民办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民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处于一般水平。第二,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女生显著优于男生。第三,在语言表达和待人接物能力上,大一学生显著优于大二学生。第四,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理科学生显著优于文科学生。第五,在总体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异性交往能力上非独生子女显著优于独生子女。第六,在整体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社会交往、异性交往能力上父母未离异学生显著优于父母离异学生。  相似文献   

7.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可以让学生有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可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让他们正确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减少对立与冲突。因此,和谐的交往与沟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能帮助他们成功地迈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因为处理不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而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例子的确不少。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与责任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心理,让他们适宜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成为激烈竞争社会中的强者。本刊选取的这组文章,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和谐交往与沟通的典范。如果您看了本组文章以后有所启发和借鉴,那就是我们的荣幸,就达到我们编辑本专题的目的了。  相似文献   

8.
培养技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应解决更新人际交往观念、加强个性品质修养、学习人际交往艺术等几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南宁三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的428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 《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分析高职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在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深度、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呈显著相关;在直觉—分析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广度、人际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呈显著相关;在言语—表象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深度、主动交往意识、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技工学校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校学生从年龄上正值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技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个性、情感、学习和人际交往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云泾 《甘肃教育》2009,(11):40-40
一、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离不开人际交往能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未来社会更需要人际交往能力。中学生年龄较小,且多为独生子女,他们面临的社会关系较少,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往。体育教学中有多种人际交往及相互之间配合的活动,如篮球、排球、足球等集体活动,最能体现学生个人与集体之间、与小集体之间的交往关系,教师应通过体育课教学活动,使学生摆正个人的位置,处理好与他人、集体的关系。体育课教学中的教学比赛、游戏、保护与帮助等,无不体现出人与人的交往,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与人交往的经验,为以后的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人际交往归因量表对169名交往不良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归因特点和期望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对交往成败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归因上更加消极;成败归因差异显著;交往不良青少年在交往中"自我防御性归因"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交往危机常常导致冲突.为有效地干预人际交往危机,在学生人格成长、综合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学生管理中,除加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引导外,还要运用心理咨询原理,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今后走向社会,进行角色转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及不懂交往的问题。自卑、社交恐惧等五种人际交往障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认识和克服这些障碍,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谐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可以让学生有稳定感,满足感和安全感;可以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可以让他们正确了解他人、了解自己从而减少对立与冲突。因此,和谐的交往与沟通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能帮助他们成功地迈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然而令我们遗憾的是,因为处理不好与同学、老师、家长的关系而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例子的确不少。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义务与责任帮助孩子们学会与人交往和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心理,让他们适宜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成为激烈竞争社会中的强者。本刊选取的这组文章,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和谐交往与沟通的典范。如果您看了本组文章以后有所启发和借鉴,那就是我们的荣幸,就达到我们编辑本专题的目的了。  相似文献   

16.
藏汉同班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育。但目前藏汉学生同班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藏族学生交往对象较少、一些学生缺乏交往主动性、缺乏知心朋友甚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主要原因是藏汉学生的语言障碍、缺乏交往技巧、民俗差异、个性差异及藏族学生的自尊与自卑的矛盾心态等。要从加强藏汉学生交流、培养学生交往技能、构建藏汉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培育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不敢交往、不愿交往、不善交往以及不知怎样交往的问题。自卑、孤僻、社交恐惧等人际交往障碍在高职院校学生中最为常见。分析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原因以及作为辅导员团队怎样指导学生化解交际障碍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成熟与个性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能适应环境,与人正常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良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对学生而言,人际交往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活动和自我意识的形成.现在的中学生,大都热情开朗、乐于交往、精力充沛、思维活跃,但也有些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感情冷漠,不愿和他人交往,甘于自我封闭.因此,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及分析价值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主要包括人际交往的发生,人际交往的选择,人际交往的特点,以及由此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结构,进而揭示了非正式交往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影响等,为体育教育教学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进入中学阶段,同伴交往渐渐成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体。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学校教育引领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交往,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势在必行。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结构;开设交往课程,传授交往基本礼仪和交往技能;通过专门的心理辅导与帮助,引导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共育的交往教育模式。以培养中学生友善、正直、宽容、乐观等良好性格,使他们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所悦纳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