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般认为,晚清女权运动从属于民族解放运动,以民族解放为目的提出女权要求,是晚清女权思想的主流。作为晚清女权运动喉舌的妇女报刊,其女权思想大致逃不出这一范围。但是,不同的妇女报刊,由于创办人和撰稿人的不同情况,在女权问题与民主解放的纠结中,呈现较大分歧和差异,显示了晚清女权思想的复杂性。以《女子世界》、《中国新女届杂志》和《天义报》为中心,便可以一窥晚清时期妇女报刊女权思想的三种倾向:激进民族主义、温和主义、女权本位的无政府主义女权思想。  相似文献   

2.
关于郑大华教授的《晚清思想史》,学界大部分前辈认为此书在许多方面为晚清时期思想史的研究做了有益的探索,也有部分学者就此书的一些内容及写法等提出不同的见解。笔者以为思想、文化与哲学的范围难以区分,总体而言,《晚清思想史》抓住了晚清思想发展的主流脉搏,勾画出了晚清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对每一种思想都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价,虽不尽善尽美,但不失为一部思想史力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晚清时期完成了从传统军事思想向近代军事思想的变迁,相对同一时期的西方,这个过程具有反应性、内发性以及迟滞性等特征,究其成因,同晚清地缘政治环境、经济技术实力、社会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声名显赫的中兴名臣,被尊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其学问造诣之深,古今罕见。他终生以书为伴,并形成一整套藏书思想和读书之道,其内容为现代人们的图书收藏与阅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晓轩 《文教资料》2013,(19):80-81
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的教育一直局限于以家庭为主的女学中。晚清时期.在西学东渐的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冲击下,爱国的知识分子在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时,关注到妇女的受教育权的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形成不同的女子教育思想。本文对晚清时期女子教育思潮进行探讨,分析了解中国女子教育各时期的思潮观点、贡献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7.
晚清时期是中国翻译史上一个非常重要且独特的时期,其翻译事业的繁荣程度和小说翻译的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当时的翻译活动及译本也存在其独特性.晚清小说翻译活动对中国当时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邹容《革命军》成稿于1903年3月,是辛亥革命的代表著作之一。仅在晚清时期,《革命军》正刊本、合刊本、伪装本、合辑本等版本多达二十余种。通过对晚清时期邹容《革命军》版本的叙考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革命军》文献价值与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利于厘清晚清古籍善本与民国新善本的历史演变进程,有利于把握晚清民国时期革命文献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研究在晚清、辛亥、五四、抗日这样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除通论性研究外,各个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具体问题和人物民族主义思想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所拓展,但也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浮生六记》和《京华烟云》中两位女主人公陈芸和姚木兰的命运遭际来揭示中晚清妇女的生存状态。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内,女性所负载的沉重枷锁绵延已久,在整个封建时代她们都被视为是男权主义的附庸而并未获得个体存在的价值。中晚清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她们仍然承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压迫,甚至沦为"三从四德"等封建旧思想的奴隶。即使是思想开明,追求自由性灵的先驱女性,也未能彻底摆脱这种思想的桎梏与迫害。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洋务运动标志着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始,那么,清末“新政”则是晚清和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它把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中国军事、文教和经济近代化进程推向深入,同时在政治近代化方面又取得历史性突破,客观上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晚清统治者政治上的保守却使其随晚清政权的倒台遽然终止,晚清近代化进程的继续因之夭亡。  相似文献   

12.
清词中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自明代实已开启词的复兴之端。政治因素只是诱发词的复兴的一个"契机",词的内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才是清词中兴的更重要原因。晚明云间派的理论对清初词坛及这一时期词的理论、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满足文化的形成、发展对清词中兴起了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视。人口的激增与出版业的繁荣同样为词的中兴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认为,传统文化对小说的歧视导致其创作主体沦为华士商贾,整体品位不高。而要实现“新民”,就必须吸引新兴知识分子投身政治小说创作,利用小说的通俗性、感染力来传播启蒙思想。近代出版业的兴起与科举制的废除为此提供了现实条件,促成文学格局从以诗文为主向以小说为主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对清末商部创设之绩效的整体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机构改革方面,在中央设立了商部来专门管理工商业经济事务。商部的创设是中国传统政治管理体制向近代迈进的一步,它的创设对启动中国近代工业化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但由于制度安排的缺陷和局限性,也深深的影响了商部社会绩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晚清的政治危机在知识权力化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也是传统知识的危机.晚清西学汉译的兴起,主要是我国传统知识领域觉醒之后挽救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它的发展却经历了由扩充传统政治体制下的知识的初衷滑向了传统知识机制的变革,折射出一条新型知识--新型知识分子--新型公共关系--新型政治的发展逻辑,彰显出晚清时期的翻译对中国传统知识转型与传统政治转型互动所具有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6.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晚清国籍法之由来及影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华侨国籍问题的产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外交涉最终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的出台。晚清国籍法的颁布 ,是清政府侨务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 ,对我国法制史及外交史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 ,其法律效果极其有限 ,并导致了华侨双重国籍这一历史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在中国仍至世界锑业发展史上,湖南华昌炼锑公司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华昌公司因掌握了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而迅速崛起,在世界锑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日益险恶,华昌公司贪大求快,且过分依赖海外市场,最终迅速的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9.
《农学报》创刊于晚清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之际,作为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期刊,在汲取前人办刊经验的基础上。编辑进行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探索。在农事新闻栏目中,从标题设置、报道范围、新闻选材、报道方式等方面均开创了独特的编辑思想和策略,对农事新闻在晚清社会中的传播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奠定了《农学报》在农学史与期刊史上的标志性地位。  相似文献   

20.
晚清政坛,权力运作胜于政治创新。回守祖宗成法,警惕任何变化,是当时政治的基本特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表面是因慈禧贪权昏愦,实则是围绕晚清皇权安全所形成的政治结构内部的紧张性,长期作用于最高决策层的结果。这种结构性紧张状态的长期维持,使得晚清政治精力被耗尽而不能有所建树。反观奕诉遭黜事件,正是这一紧张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