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标话的形成     
标话、上坊话和下坊话三种语言应在1000多前就在怀集共存了。原始标话与汉语方言长期交流融合,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各地的标话。这种语言吸收了很多汉语的成分,但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子没有变。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语言资源学是以语言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资源的生成、演化、分布,语言资源的结构系统,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等问题的学科。语言资源学(论)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语言的属性,更好地保护、开发语言资源,使语言更加高效地为人类交际服务,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语言资源学(论)的建构为科学研究语言资源提供了理论指导,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南土话是分布在郴州、永州地区的归属未明的汉语方言,处于官话的包围中.湘南土话作为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交际和思维工具,与当地的民俗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对研究湘南地区的民族源流和移民历史有重要价值.如今湘南土话濒危,建立湘南土话博物馆是一项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濒危语言和开发土话资源的重要实践,对研究该地区的民...  相似文献   

4.
语言态度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通过对苏州大学生对苏州话和普通话态度的问卷调查,从语言评价、语言能力、语言倾向、语言预测等角度来分析苏州大学生的语言意识。调查研究表明,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使用比例与交际场合有密切关系,即场合越正式,普通话的使用比例越高。年龄越大的人,对苏州话的认同度越高,其苏州话使用能力越强。目前苏州语言使用的主要格局是苏州话与普通话并存。  相似文献   

5.
桂东北地区是我国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境内分布有官话、粤语、客家话、土话平话、湘语、闽语等6种汉语方言,有的方言内部还有差别较大的次方言;有勉语、壮语、标话、苗语、侗语、茶洞话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文章对桂东北地区内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地理分布、人口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是了解本地区语言生态的难得材料。  相似文献   

6.
邓婕 《甘肃高师学报》2013,18(1):67-70,86
从泸溪白沙瓦乡人的语言价值观、语言忠诚度、学习和保护乡话的态度考察瓦乡人的语言态度,透视乡话濒危的现象,剖析乡话使用衰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论俄罗斯语言文化学理论的建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文化学是通过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近几十年来语言学家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之所以将语言与文化相联系,是因为语言具有促进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能力。民族语言学、民族文化学和民族心理学的发展都是以语言和文化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为条件的,也可以说语言文化学是语言国情学理论发展和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工具说”、“权利说”、“资源说”,是语言认知的三个视角,其中,“资源说”最为恰当地为方言保护提供了理论支持。苏州话是一门有悠久历史并仍在被使用着的,具备资源特征的方言。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说明了它的资源价值:作为吴文化资源;作为审美对象资源;作为文化产品资源;作为人文科学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9.
濒危语言在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哲学研究、以及语言类型学研究等方面潜藏着巨大语言学价值;在人类文化知识、人类历史以及人类思维方式研究等方面蕴含重要文化价值。对濒危语言实施挽救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毕业生必须自我推荐自主择业的今天,笔者以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即说话的才能尤为重要。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空有满腹经纶却言语木讷,无法准确表达观点思想的人们将寸步难行。因此,中学时代就应注重和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由于新教材内容包括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与生活等,涉及面广,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创造了一个“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的绝佳环境,因而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差异是语言差异的根源,语言差异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方面,是词汇内涵、交际语内涵、习语内涵和体态语言等方面的不同,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西民族生存环境和民族精神生活不同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居室建筑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在汉字形体与汉语词汇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居室建筑词语的本义仅仅是为了反映客观的居室建筑事象,后来这些事象成为新的文化意义的象征物,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我们通过居室词语可以窥见汉民族与居室建筑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心理文化。  相似文献   

13.
装饰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资源,是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归属,而西方现代绘画艺术思潮曾影响了中国现代的装饰设计师,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又给我们的装饰语言带来了新生。所以,中国目前的环境装饰语言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追求"现代"审美观念,现代风格的装饰艺术对社会文化思潮产生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二是强调中国风格中的和谐,"中国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其和谐、优雅、平衡、有序,从精神内核上与当代人追求的审美观不谋而合;三是对怀旧情致的眷恋,反映出国人对朴素理念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不能脱离社会及其文化环境而被人们准确接受和正确理解的。脱离语境或社会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理解语言,往往会笑话百出,甚至不知所云。外语的阅读理解与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也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总结了多位语言学前辈们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语言文化背景和阅读理解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在教外语的同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阿昌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有少部分分布在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因其有语言无文字,阿昌语承载了其全部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基于保山阿昌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语言态度等的了解,对下一步阿昌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学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文学语言的内核,它制约着文学语言的表现形式。文学语言虽然是一种具体的文化信息,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但它却能反映出纷纭复杂的文化万象。种种文化现象都可以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出来。本文试图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阐明文学语言是受到各个层面文化的制约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18.
汉英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自在语言系统、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空缺现象的产生,研究汉英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文化差异对形成两种语言词汇空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以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推动民族文化传播为特征的国家文化利益日益凸显。外语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指导外语教育所采取的行为和举措,已逐渐成为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谋求文化利益的手段之一。外语教育政策必须以科学的语言战略观为指引,以正确的政策目标为取向,以政策系统顺畅运行为保障才能真正维护国家文化利益。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过程中第二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已被教育界所广泛注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媒介,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因此文化输入应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之中。从三个方面来论证了第二文化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必然性:一是为什么英语教学要考虑第二文化的输入;二是怎样把第二文化输入植根于英语教学中;三是第二文化的输入对第二语言教育的促进。通过论述可以得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