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浸渍-过滤法将TiO2负载于载体颗粒竹炭(BC)的表面,制成竹炭负载二氧化钛的TiO2/BC复合材料,并对竹炭和TiO2/BC复合材料进行电镜扫描和甲醛吸附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竹炭负载上TiO2后,TiO2在载体竹炭上的分布较均匀,主要集中在竹炭大孔和表面的凹陷处,没有将孔隙阻塞,所以TiO2的负载造成的竹炭比表面积减小的幅度并不很大;竹炭本身极性较弱,属于弱极性的材料,负载上强极性的TiO2后,极性增加;竹炭负载TiO2后,其对甲醛的吸附性能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2.
竹炭负载二氧化钛吸附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溶胶,采用浸渍-过滤法将TiO2负载于载体颗粒竹炭(BC)的表面,制成竹炭负载二氧化钛的复合物TiO2/BC,并对甲醛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BC和TiO2/BC对甲醛都具有较强的吸附,但是达到饱和吸附时,TiO2/BC的吸附量较大,单位时间内TiO2/BC的吸附甲醛的质量比BC多,且经过多次负载的TiO2/BC其对甲醛的吸附量增加,以负载3次为佳。  相似文献   

3.
竹炭的微波改性方法、机理与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竹炭的制备原理,利用微波辐照技术代替传统的加热技术在N2、CO2。氛围中对竹炭进行改性,以期提高竹炭的吸附性能。通过比表面积测定及亚甲基蓝吸附值测定,探讨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样品粒径3种因素对改性后竹炭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有效地提高了竹炭的吸附能力,微波功率和辐照时间是决定改性竹炭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并通过改性前后竹炭对常见重金属离子和卜的吸附性对比,发现改性后的竹炭对常见重金属离子和F^-的吸附性能大有改观,该法有望成为提高竹炭吸附性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Cu2+、Zn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竹炭、煤质活性炭及过二硫酸铵氧化处理的煤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研究了三种活性炭对低浓度的铜、锌离子的吸附性能,采用N2吸附等温线、Boemh滴定及零电荷点测定等对活性炭进行表征。经氧化处理后,煤质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尤其是羧基的含量显著增加,pHPZC值降低,较未氧化的煤质活性炭有更高的Cu2+、Zn2+的吸附容量。竹炭对Cu2+、Zn2+的吸附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对浓度为8mg.L-1的Cu2+、Zn2+溶液,吸附量分别达到1.87 mg.g-1及2.2 mg.g-1,与氧化后的煤质活性炭较为接近,作为对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以果壳活性炭为载体,制备活性炭(AC)/二氧化锰(MnO2)纳米线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TG)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活性炭与MnO2的有效复合。在复合材料中,MnO2纳米线多以无定形态的形式存在且尺寸均一,将活性炭有效胶结在一起,从而使得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降低,但其孔径大小保持不变。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AC/MnO2复合材料对于有机染料具有明显、高效的降解效果,对亚甲基蓝的降解主要是吸附和光催化两者协同效应的结果。该结果拓展了活性炭在光催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竹炭对直接耐酸大红4BS的吸附行为。测定了吸附质的初始浓度、竹炭用量和pH对竹炭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质浓度增加,竹炭的吸附率减小。竹炭用量增加,吸附率提高。溶液的pH在2.0时,竹炭的吸附能力最好。竹炭对直接耐酸大红4BS溶液的等温吸附均服从Freundlich方程式。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广告宣称:竹炭可以吸附人体内有害物质,净化血液中的毒素,还有助于人体消化排泄、清洁肠道、排毒养颜之功效。基于这种理念,一大批"竹炭食品"走向市场,比如竹炭花生、竹炭面包、竹炭蛋糕、竹炭月饼等等。事实如何呢?竹炭的吸附能力不如活性炭竹炭就是用竹子烧出来的炭。与木炭相比,竹炭的化学成分没有大的不同。不管是竹炭还是木炭,都是炭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无定形炭。它们有很多微孔,从而大大  相似文献   

9.
茶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以茶产业剩余物——乌龙茶茶梗为材料与工业活性炭为原料、硫酸亚铁、柠檬酸为添加剂,复合制备出具有独特吸附功能的材料。然后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添加剂、不同配比复合材料对苯、氨水、以及甲醛的吸附性能,从而来确定出最佳的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1)在最优条件活性炭含量为80%,硫酸亚铁含量为4%,柠檬酸含量为0%时复合功能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2)加入适当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苯吸收值、甲醛吸收值,是制备较高活性炭和茶梗复合制备复合吸附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柠檬酸法合成了系列纳米钙钛矿型La1-x Agx MnO3(x=0,0.05,0.1,0.2,0.3,0.4,0.5)稀土复合氧化物,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不同水溶性染料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利用TG-DTA和XRD技术对该系列氧化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XPS技术测其表面吸附氧的含量.结果表明,La1-x Agx MnO3表面吸附氧的含量随掺杂比的不同而有规律的改变,进而影响其光催化活性;吸附氧的含量越高,对应的催化剂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1.
竹炭-有机复合吸附剂对Cu~(2+)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竹炭及其改性体粒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及铜离子(Cu2+)初始浓度等因素对Cu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及其改性体对Cu2+吸附率随粒径减小而增大,用量增加而增大;Cu2+初始浓度增大,吸附率减小;对Cu2+吸附平衡约2h;最佳吸附温度为20—40℃,pH为3—4。改性体2效果最佳,30—50目粒径时去除率达99%以上,当溶液浓度为1.26g/L时,其比吸附量最大,为95.8mg/g。  相似文献   

12.
研究活性炭的两种典型的表面修饰方式;考察氧化条件的改变对活性炭中羧基量的影响;分别考察硝化过程中还原时锌的用量、氧化条件以及活性炭与卟啉金属盐连接反应时的温度条件对产品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菜地土壤为供试土壤,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质炭原料(毛竹粉、稻草)、不同生物质炭添加量(0.5%、1%干土)对土壤甲烷、氧化亚氮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生物质炭相比,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中相同添加量的稻草炭的有效性高于毛竹炭;相同原料的生物质炭其添加量越多,温室气体排放量越小;在生物质炭施加初期,对甲烷排放的影响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影响效果增强,而对氧化亚氮、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正相反;生物质炭对氧化亚氮的影响强度高于甲烷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4.
利用造纸厂废水污泥制备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造纸废水处理厂污泥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活性炭,考查了活化剂的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固液比等方面对污泥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锌溶液为40%、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15 min、固液比为1∶3的最佳条件下制备的污泥活性炭碘值达到320 mg·g-1,而加入10%的茶梗添加剂制备的活性炭碘值可达503 mg·g-1,因此引入添加剂可以改善污泥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利用该污泥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加强开发并推广污泥制备活性炭新技术,实现废水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成为处理剩余污泥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竹炭基功能型复合板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竹炭为基料、热塑性白乳胶为粘接体、无纺布为增强和表面装饰材料,通过热压胶合制备竹炭复合板材。分析板材的性能指标,探讨板材制备影响因素,发现胶料含水率与板材成型难易相关,温度对力学强度影响小,双面覆无纺布能起到明显增强作用,施胶量对板材的力学、吸附性能和导电性能均有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湿含量,采用增强措施,调节胶含量,可以制备出集吸附和导电于一体的功能型复合板材。  相似文献   

16.
对中学化学教材中木炭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以酒精灯的氧化焰处加热变黑的铜丝或铜片来代替氧化铜粉 ,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时间短 ,易于操作 ,成功率高 ,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7.
遂昌县地处浙江西南山区,是著名的“中国竹炭之乡”和“中国竹炭产业基地”,但是目前该县的竹炭产业发展面临着多种困境。在研究遂昌竹炭产业集群构建创新平台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在构建创新平台的过程中,要以官产学研合作平台、技术创新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主,同时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