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居服装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家居服装产业呈现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它的设计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内的重视。文章从现代家居服装的起源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影响其设计的主要因素,探索家居服装设计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母婴世界》2010,(11):133-133
收到这款家居服,清新淡雅的紫色小花纹吸引了我,虽然衣服是大号比较宽松,但穿在身上整体效果不错。很适合像我刚生完宝宝的妈妈,家居服就是要穿着舒适轻松的,衣服的面料也很轻柔透气,质感非常好。  相似文献   

3.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13,(12):43-43
有一些人喜欢穿睡衣出门,特别是在晚上散步的时候,带着自家的小孩子,一家人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其他路人诧异的眼光。小孩子自然就学大人的样,不分场合地随便穿衣服。迎新年晚会上,二年级的小杰穿着家居服就到校了,而同学都穿正装,小杰明显感到不自在,回到家就和妈妈闹起来。妈妈说他还是小孩子呢,穿戴有什么要紧,学习好才是正理。小明感到很委屈,觉得在同学间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4.
从康德的美学观点出发,同时考察大学生生活环境来看大学生的服装美,指出穿着的“完美而不刻意”同时需要依靠合适的姿态与情感的流露所表现出来的无目的合目的性才是大学生的服装美所在。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10,(12):4-5
“千年极寒”就要来了,你会怎样来抵御严寒呢?还在客厅穿着破旧的家居服、过时的拖鞋瑟瑟发抖吗?宅在家里也可以打扮得关美的!就让我们一起变身“软绵绵”萌女吧!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语文"古代作品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文化、道德、情感、审美等方面对其进行当代性的推衍。探讨"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价值,提出在当代性内涵的推衍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因素,增强"大学语文"古代作品教学的当代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指以课文中文本作品的美为内容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古代诗歌的审美教育是艺术审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语文古代诗歌中包含着音韵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等多种多样审美因素,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16日晴我的心里,住着一位小天使。从很小很小的时候起,从第一眼看到文字的时候起,心中的小天使,就欢呼起来,雀跃起来了。于是,我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做一个书写文字的人。在午后,穿着一身家居服,坐在窗边,晒着暖暖的阳光,品一杯咖啡,码出属于自己的、带着特有的墨香味的文……  相似文献   

9.
草木 《小学生时代》2008,(12):24-26
帕拉·法赫今年刚9岁,她和马戏学校的同学一起化了装,穿着银光闪闪的表演服装怪模怪样地走路,活脱脱像个机器人,逗得观众们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家居服市场不饱和,消费呈两极化。通过对上海服装市场的调查和对消费者在产品质量、款式、服务、价格等消费特征的研究表明,多数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拥有家居服,偏好休闲宽松的款式,对家居服领域的品牌来说,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人们对穿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服装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与传统服装技术融合的新兴产品,它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潮流。本文主要介绍了可穿着的电子智能服装的基本概念,通过分析服装的电子可穿着技术,指出了未来的电子智能服装将在通信、医疗保健、家庭娱乐、军事和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2.
贵州苗族服饰可分为十二型八十一式,可谓类型复杂而多样。各种类型的服饰采用寓意、比喻、象征或谐音的手法以物寄情,使其不仅具有历史文化记载特征,而且还承载了"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特征和人生"轨仪"的文化属性。贵州苗族服饰无论其款式、色彩、纹饰及装饰品和穿着方法的多变,皆是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  相似文献   

13.
沿淮的花鼓灯服饰通过具象的外化形式反映出淮河两岸灯舞的风格特点,体现了沿淮民众的造型观念、色彩心理等审美思想。花鼓灯服饰的发展衍变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语境的改变沉淀了深厚的精神思想内涵,透视出了淮河流域花鼓灯灯舞服饰审美风格的变化,这对进一步研究淮河流域服饰造型的演变、现状及其传承发展趋势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装色彩,装扮体表,美化生活。它集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于一体,充分展示现代人的审美思想及追求。服装审美心理与色彩的产生、色彩引起的审美心理及其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探究色彩与服装审美的心理关系,对着装、服装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傣卡服饰是傣族花腰支系中一个特殊的服饰类型,其样式简朴古老、工艺精湛,具有很强的装饰美感,是傣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审美研究极其重要的证据。通过分析傣卡服饰的造型、色彩、纹饰、配饰等,对其蕴含的装饰语言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着重研究道家思想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应用,找寻道家思想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优点,将道家思想融入到我们现在生活生产的环境中,传承道家思想,汲取道家思想精神内涵,让道家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重新焕发生机,为道家思想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体现在服装的意境美、音乐的视觉美、语言的融合美以及画面的色彩美等方面,这些影片所体现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都来自于中国自古以来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观众艺术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古装影视剧的制作水平和质量更加关注,这就对古装影视剧的视觉文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皮制"裘"中国古代的王侯将相、庶民百姓都可以穿着,但品质有别.对于平民百姓而言,"裘"始终还是奢侈品,因此,"裘"也是身份地位高低的标识.后来,产生了诸多非皮制的类"裘"衣物,也以"裘"称,语言中随之产生了系列"X裘"词,X突出质料,"裘"标记其类."X裘"系列词汇产生的原因,从语言外部讲,是民族交流的日益繁荣和编织技术的不断改进;从语言内部讲,是"裘"的语义特征的突显."毡裘"褐裘"锦裘"等突显"裘"的毛外露的特征,"布裘"绵裘"缁裘"突显"裘"的厚实保暖的特征;"葛裘"则是据布裘类推而来的夏衣."X裘"系列词汇中蕴含的诸多语言、文化方面的要素为"裘"所掩盖,词义也很容易被误解.系统考释"X裘"系列词汇,有利于语文、服饰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中国古代的服饰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凝结着沈从文先生下半生心血的一部巨著,这部巨著资料丰富,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明清,时间上历经万年,涉及的研究对象也远远超出了服饰范围,堪称一部浓缩的古代文化史,在书中,沈先生利用出土文物等资料解决了一些古代名物训诂方面的难题,如:衽,小山,便面,步障,捉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