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缘起: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推行"集体备课"开始一段时间,老师们都能做到相互交流、探讨,可后来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学负担过重,已使众多教师感到累、感到苦,感到无力搞教改。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投放埋头书写教案这一环节中。不,与其说是书写教案,不如实事求是地说是一字不落的抄写别人的教案。毫不保留地说我抄写教案并不是真正为了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但就是这项基本工作.往往成为带给我们烦恼的头一桩事。按理说,没有一个教师不愿意认真备课,但一次次的抄写教案、重复劳动,让我们对备课心生厌烦。记得几年前,我正在办公室照着教案奋笔疾书,准备应付领导的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5.
学校对教师教案的评价,往往会把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的填写是否完善,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等作为教案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会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所以,我们对教案管理进行改革,实行“分头备课,  相似文献   

6.
吴学高 《教师》2013,(25):18-19
我们在集体备课方面的探索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原来的备课模式,分年级分学科由教导处提前一周安排主备人备好课.周六按年级分学科集体通研,形成教案,下周一印发到任课教师手中,由教师修改使用。教案的形式分为两边式.左边为主备内容.分为教材分析,单元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时间,教具准备、教法等内容:右边为任课老师修改内容。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工作量。又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教案工作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7.
稍微留意一下老师们的备课我们就不难发现,身边的很多老师甚至是部分骨干教师都在搞“优质备课”。一本优秀教案在手,备课就变得非常得心应手了。字抄写得工工整整,内容抄得具体详实,环节抄得滴水不漏,还时常来点插图表、漫画等花样点缀、粉饰,以求编制一份优秀教案以备检查时获得高分。更具普遍性的是大多数教师的备课经常课后补写,即使是课前备好的,也基本不按所备的去上课。工整写出的教案成了摆设,这种备课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会有多大的帮助?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恩:新课改教师应如何有效备课?  相似文献   

8.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与语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语文练习一直存在着盲区与误区: 一、练习的思维强度不够 [案例1]某现象描述 许多教师的教案或教学设计中经常有类似的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  相似文献   

9.
已往学校对教师教案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教案评估的依据。为此,教师花费许多时间去抄写教案集的教案以应付学校的检查,至于是否认真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精心预设教案倒居于次要位置。基于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以新课程为导向,改变备课方式,把教师们从繁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变传统的抄教案为实质意义上的备课,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全区课改伊始就对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学科进行“备课资源共享”的课题研究。现将我们的一些探索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用心灵备课     
好多教师都把备课片面地理解成“写教案”,这就是一种“悲哀”。我曾在“小学语文论坛”上读到过一篇文章《我不写教案》,作者的观点虽然有些偏激,但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抄写教案”的一些弊端。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把“工具性”放在第一位,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可以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找参考教案照抄的,那就没人深究,无所谓了。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富创造  相似文献   

13.
时下,学校对教师备课的管理,主要是检查教师的教案。教案的数量是否达标,各个项目填写是否完善,乃至书写是否工整、字数的多少,都是备课评估的依据。为此,许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去抄写教案以应付检查。虽然学校要求教师持教案进课堂,然而,"进课堂"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师的工作之一,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备课,这一令人既喜亦忧的话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说喜,是因为这是一项创造性工作,它能够使广大教师在方寸之间思接千载,驰骋万里;它能使教师享受愉悦,感受成功,实现自我;说忧,是因为这项工作在实际教学中已演变为抄写现成的教案。沉重而繁琐的抄写令老师们劳力劳心,使教师成为教案的“执行者”。  相似文献   

15.
高雅静 《学子》2013,(10):35
作为一名教师,常年陪伴我们的不外乎就是备课教案本和教参。我们上课前要备课,参考的资料无一例外几乎都是各种教参,各种教案设计。这样,虽说方便了教师备课,但同时弊端也显现出来:因为有了现成的教案设计,我们都变得懒惰了,不愿动脑思考,只是不停的在教参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然后稍加改动抄写到备课教案上。教师讲课时干干巴巴没有新意,学生听课时勉勉强强也是索然无味。恰逢学校进行课改,作为参与的实验教师,我要改变这种照搬照抄的现状,寻找出一条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抄教案小议     
抄教案小议王其林近日.我去一位教师家作客,见他正坐在桌前一字不差地抄写从同年组教师那里借来的语文教案。我当即指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据悉,在同年组、同学科之间,教师相互传抄教案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抄别人的教案.除了一部分人不会写之外.更主要的还是懒惰...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很多教师被抄写教案困扰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案与课堂教学是两回事:教案无非是应付检查,写教案纯粹是浪费时间: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的、内容、手段等组成的,具有灵活性。其实不然,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主要是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备好课。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在微信圈里看到调侃教师的顺口溜,其中两句是:"抄写教案几乎崩溃,迎接检查比牛还累。"顺口溜虽然难免夸张,但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学校也好,教育行政部门也好,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检查考核,每次必然少不了查备课查教案,只要教师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结构完整,就OK了。至于这个教案到底是教师自己思考设计的,还是照抄参考教案的,没人深究。其实,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极  相似文献   

19.
谢玲 《教书育人》2008,(8):42-42
教案,是学校对教学进行管理的唯一法宝.在不少学校管理者眼中,没有教案的检查,就没有了管理. 有的学校还规定了处罚办法来逼迫教师"自觉".检查和评选教案是很多学校的通行做法.通常的查教案,主要看教师是否有教案,是否及时写了教案,是否有足数的教案,而那些格式规范、内容详细、字迹清楚的教案,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大会小会表扬,甚至还是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一些教师为了教案能被评上"优秀",不吝辛苦,一笔一画地抄写教案,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这样造就的仅仅是"教书匠"或者是"熟练的誊抄工".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关于新课标理论谁都能头头是道地说上一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老路上,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学校对教师的备课管理仍然停留在检查教案的课时数与书写质量上。教师为了应付检查,无奈地按照检查标准的要求完成规定数量的教案,甚至有许多人在检查前加班加点补抄。教师被抄写大量无用的教案拖得精疲力竭,不仅白白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降低了钻研教学的激情。抄写教案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厌烦的事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大家在百般无奈之后终于有一天突然回过头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