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因受文化因素的制约,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恭维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文章从恭维语的使用、应答模式、语用原则诸方面作了比较,探讨和论述了英汉恭维语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恭维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结构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导致了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的功能、价值观念和文化规约三个方面的差异,了解这一文化差异不仅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而且可以避免产生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3.
恭维是人们日常交际中频繁使用的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恭维及其应答构成了人们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个方面。通过对当代几部中美电影中具有代表性的恭维语及其回答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其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存在着差异。但是,这些特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现代交际中已经趋向弱化。对不同文化中恭维语及其应答的研究,将对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礼貌语言。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语言中的恭维语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主要通过比较中西方恭维语在恭维对象、场合、应答等几个方面的差异,来探讨中西方恭维语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礼貌语言.恭维语的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社团对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场合以及对恭维语的反应各有不同.对中西方的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功能、价值观念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真正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恭维语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用语,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虽然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但又受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交际规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不同的语言,其恭维语也必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运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汉哈恭维语及其回应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出两种语言文化在恭维语及其回应使用上存在的异同,以求能为多民族地区的社会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既涉及文化的规约也涉及语言的规约。不同民族的言谈语用规约差异常常是文化差异的映射。汉英文化差异决定了两种语言的语用规约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称呼语、招呼语与道别语、恭维语与道歉语等。对汉英言谈语用规约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8.
恭维语翻译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9.
石璐 《海外英语》2013,(15):145-146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从恭维或赞美语论日常交际中中美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是使用最为普遍的语言行为之一,但是这些恭维或赞美用语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从差异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恭维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而美国人则"尊人"不"卑己".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的外语教学要使学生获得一种跨文化意识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1.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5,22(1):16-19
本试图分析言语交际行为中的化干扰现象,研究语言规约和化规约在中西化中的差异。从言语交际的层面,探讨问候、称谓、称赞、禁忌和委婉等社交礼节用语的语言、化差异和交际障碍,并分析造成交际障碍的化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12.
称赞是社交中重要的寒喧方式之一,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语言交际行为。由于受各自特殊文化的影响,其内容、语言形式和应答模式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作者在本文中探讨英汉称赞习俗文化之间的差异及其对英汉称赞语及应答语的交际影响,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3.
从民族文化心理的社会性、时代性和忌讳性三个角度来探讨了英汉语中高速汇褒贬感情色彩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做到正确使用英汉语词汇。  相似文献   

14.
称赞语是各种语言文化日常交际中经常使用的言语行为。它有助于加强交际双方的感情交流,促进社交。本文分析英汉称赞语与应答语的差异,探讨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以期增加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强文化意识,促进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侗族祝赞词是在社交场合中为了构建人际间、村寨间的和谐关系所说的好听之语,即所谓的溢美之辞。在传统的侗族社会生活中,大量运用到祝赞词。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经久的艺术生命力侗族祝赞词是一个民族的声音,增进人际团结和友谊的润滑剂,促进社会和谐的诗篇,属于人类生活的赞歌。可见,侗族祝赞词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我们要继承与盘活好这笔遗产,使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更好的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侗族祝赞词是在社交场合中为了构建人际间、村寨间的和谐关系所说的好听之语,即所谓的溢美之辞。在传统的侗族社会生活中,大量运用到祝赞词。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经久的艺术生命力侗族祝赞词是一个民族的声音,增进人际团结和友谊的润滑剂,促进社会和谐的诗篇,属于人类生活的赞歌。可见,侗族祝赞词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我们要继承与盘活好这笔遗产,使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更好的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一门外语的时候,刚开始许多东西我们还意识不到。语言和使用该语言的民族、国家、以及它的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学习外语时,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该国家的文化增强对语言的学习。所以在日语的教学中,灵活使用教材中的故事和传说,加强对文化的介绍,能使学生学习外语语言的趣味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称赞是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其内容、语言形式和应答模式都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讨文化差异对英汉称赞语及应答语的交际影响,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运用以文化信息为底蕴,以语用意图为导向。因此在分析语言层次与文化层次的基础上,探讨文化与语用的关系,提出语言教学的文化语用观策略,以期让教师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教学和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得体地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