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高职院校土木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一专多能”的要求,培养土木专业复合型人才要调整优化高职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培养计划,体现能力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加强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既懂医又懂法的医事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培养目标、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土木工程和法律在实际工程的合同签订、施工、管理以及相关法律纠纷中密切相关。一是土建行业需要项目管理者具备法律法规知识减少工程项目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和工程纠纷;二是工程领域已出现的法律纠纷需要熟知工程实务的法律工作者进行有效的处理。因此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推进、土建行业的规范化、国际化趋势的加快,土木法学复合型人才在相关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法学和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需要大量法学、会计学交叉复合型法学人才,这种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定位在精通法律、熟悉会计审计知识上。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是:创新教育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伴随各领域对法律人才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需求,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培养模式相比,辅修双学位双专业模式在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独特优势,比较适合我国当下大部分高校的特点。为此,各高校的法学教育要进行必要的改革,担起培养法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财经法学由于先天不足,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境.为了解决就业难这个问题,我们输出的“产品”需要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即既懂法律又懂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我们需要转变培养思路.财经类本科院校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充分发挥自身的财经学科优势,以服务社会为立足点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并制订适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全球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既精通法学理论与实务,又懂外语、懂科技、懂WTO规则的复合型法学专业人才.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反映全球化时代精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教育理念;突出法律外语人才的特色培养;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相互结合与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法和措施要侧重于改革教学方法,扩大学生自主学习;整合办学资源,加强法律服务与法学教学和研究相结合,强化涉外法律实践环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法学教学资源的优化和共享.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法律院系必须适应经济与社会的新要求,探索新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必须改变以前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应用性、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考虑学生的志向和毕业后的就业需要,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10.
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复合性知识基础和复合性思维。对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因材施教,结合实践,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培养道路应做到从选拔阶段做起,根据学校师资队伍情况,拟订招考计划;结合实际情况,由从事过律师职业与教师职业的教师培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思想基础入手,对传统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学术研究型人才、法律应用型人才、法律复合型人才进行分类培养的目标设计,讨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新模式,并从制度保障、教学设施保障和师资保障等方面论述了法学本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需要法律和新闻知识技能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但这样的人才却很缺乏。目前我国高校的传媒法教育刚刚起步。201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新闻—法学"本科实验班,新闻与法学两个学科在全国综合类大学中首次实现校内联合培养。本文对美英等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传媒法教育及传媒与法律复合型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考察,并对国内各高校的初步探索进行了系统分析,就如何推进新闻传播与法学两个学科教学科研融合,加快和完善传媒法教学科研等学科建设的重要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多学科跨专业知识人才的大量需求,致使各国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加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人才培养的共同趋势,是我们在构建复合型人才模式中必须要学习的。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借鉴国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对高校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向多适应性与多样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对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许多高校仍采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应借鉴美国在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积极推进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以培养更多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的逐步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一形势下,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受欢迎。文章对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了总结,审视了当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思考了我国高校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法学本科培养目标是确立法学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培养方案的指针.中国5个层次的50所高校法学院系的网页资料表明,80%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8%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2%是通识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显示,大多数高校培养目标中都有"高级专门法律人才"的提法,但是这一表述明显是不科学的,既与国家倡导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政策相违背,又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应着手构建分层次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985"、"211"工程高校应偏向培养研究生后备人才;一般本科院校应走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至于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培养应用型的基层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社会对法学与会计学的复合型人才的输出需要增加促使在财经类院校的法学会计学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应该受到关注。文章根据社会需要首先确定法学与会计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再阐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以及实现方式的培养模式改革方案论述,最后提出人才培养改革几点注意事项,为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英语十法学”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英语和法学两个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专业融合程度难以达标;课程设置较为僵化,学生的课程负担较重;老师和学生的精英意识仍未激活;培养目标有模糊化的倾向。完善“英语+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师资问题;开设《法学通论》、《外国法律概况》等综合课程;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名法学院的导师,制定关于强制要求学生与导师见面的细则;修改培养目标,建立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高校法学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法学教育观念,从内容和形式上对我国高校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法学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型英语人才或法律人才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应该充分利用ESP理论的特点,通过改革传统法律英语教学,借鉴国外先进法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举行法律英语大赛等途径,培养出更多国际型、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