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卫生毒理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专业学科,融基础性和应用性为一体,毒理学基础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预防医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针对卫生毒理学的学科特点,本文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毒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实践的初探,实现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介绍实施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并分析实施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翻转课堂在毒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卫生毒理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性。为适应现代预防医学教育的发展需求,针对课程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微信平台开展卫生毒理学案例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展现了新媒体技术对教学的引导作用,是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崔维忠 《中学教育》2006,(10):51-51
跨学科综合教学是以某科知识为主,综合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地理科综合语、历史、理化等学科知识,就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选择、调控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教学,适应了科学发展综合化的需要,消除了传统课程中忽视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的现象,使相关学科的有关知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教学论课程是培养未来特教师资形成学科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课程.为了适应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成效,特殊教育教学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具体对策为:精选课程内容;整合相关学科知识;改革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加强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张晓方 《时代教育》2014,(9):134+136
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是医学教育的发展、我国卫生改革和弥合临床医学教育与预防医学教育裂痕的需要。提高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实践能力,首先应建立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实践基地和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其次,调动临床医学生主动参与预防医学时间的热情和实践工作,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的知识与能力,更早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医德。第三,开展专题调查,提高临床医学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教师加强协作的必要性教师加强协作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 ,从根本上说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能力的高低不是以掌握知识多少来衡量 ,而是以对相关知识整合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强弱来衡量的。要求运用多门学科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将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 ,淡化学科专业知识体系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 ,加强相关学科教师教学上的协作 ,是高中教学中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加强协作 ,也是学科间知识联系和渗透的客观要求。政、史、地三科都是强调以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去研究自然现象和…  相似文献   

7.
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医学英语词汇很多,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对于语言类的学科教学来说,隐喻思维是一种很常见的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隐喻思维培养的困境,并从深入挖掘学生的隐喻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隐喻思维认知能力三方面具体提出了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隐喻思维培养的路径,以期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和记忆医学英语词汇,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医学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医学人才,医学物理学的教学工作也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针对当前医学物理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特点,教学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把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将讲授知识与学生对医学物理学的兴趣培养、能力培养、思维培养等相结合,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 前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对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的教育观念和传统方法已明显地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所以致力于化学教学的人,更应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物开放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命科学既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又是医学农业发展十分迅速的重要基础学科。实践证明,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地、适宜地和合理地安排生物学开放性实验和设计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