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易班”是上海市教委研发的为学校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虚拟互动社区。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易班”网络整合高校学风建设,并深入探讨“易班”在整合学风建设中的特点,从而分析利用“易班”网络整合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对于当下高校“内涵”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班级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载体与凝聚,对大学生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我国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队伍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探索网络视角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新路成为必然。易班以其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公益性等特点,成为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最佳网络路径,我们可以从易班建设团队、易班平台功能、易班线上活动等角度来促进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易班网络平台作为高校思想引领、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具有组织层次性和稳定性,主体的同质性,内容的丰富性等特征,特别是新版本易班(版本号4.1.6以上),更具备了平台开放性,允许其他功能手机应用接入平台,为高校自主开发本地化功能性应用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易班网络平台的使用研究及师生需求调查,依托易班第三方轻应用开发平台,结合东华大学的易班实际建设情况,探索建立以"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校园事务管理"、"互联网+生活服务"、"互联网+校内活动"四个方面的高校易班"互联网+"模式,以此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生活事务管理有效性,同时增强用户的易班体验和粘度,为高校推进易班进一步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随当前互联网的信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得到转变,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条件下,高校思想教育者一定要重视提升自己的水平,将网络思想政治阵地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转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将"易班"平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易班"平台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将时代的新精神、新任务向学生传授。  相似文献   

5.
<正>"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发展业态和产业结构。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下,高校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互联网技术与教育进行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校信息化改革的创新路径。在此背景下,合理分析高校信息化面临的困境显得很有必要。由张芳编写、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一书,回顾了我国高校信息化的整体建设路程,并结合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柳州师专学报》2015,(5):105-108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重大挑战。面对挑战,可以采取"易班"形式,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三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易班"教学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开发易班教学功能、完善易班教学激励机制等保障。  相似文献   

7.
紧密围绕当前高校"易班"背景下,基于重庆大学"易班"使用基础和实验教学体系,结合"易班"从实验教学前期准备、实验教学环节和总结思考23个方面结合"易班"的独特功能思考实验教学新途径,为高校实验教学与管理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出现更加迅猛的发展热潮,网络思政教育主要以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支撑。在此期间,易班网建设被提上日程,易班网融合大量的网络化社会资源,又通过整合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等方式,为当代人们创造综合性比较强的互动社区,促进师生在网络中构建更好的互动。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实践与创新中,易班网成为比较广泛运用的一种模式。对此,本文首先探析新媒体时代高校易班网建设的现状,其次对易班网建设在思政教育模式实践与创新中的价值及存在的相关困惑展开分析,最后提出开拓多样化思政教育渠道、用易班平台开展思政活动等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实施精准就业背景下,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服务和高校就业信息平台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行的易班平台建设,以就业精准信息推送为目标,构建基于易班的就业服务体系,在"易班就业"模块中建设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系统、企业招聘信息库、学生就业需求信息统计系统、学校就业服务信息统计系统、就业咨询互动区和就业信息精准发布平台等六大平台,基本形成基础数据采集和数据智能分析处理、多渠道的信息精准推送和互联网社区互动交流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高校就业信息服务水平,对于解决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智力资源和高效快捷的传播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探索"互联网+教育"四模式人才培养的改革策略,即"互联网+专业"模式课程体系建设,"互联网+教学"模式网络教学评价建设,"互联网+技能"模式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互联网+实践"模式产学研合作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