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推进学校持续改进是国际社会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路径和方向。因此,基于学校改进构建的办学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是实施学校办学质量评估的基本依据,其对了解学校发展质量,找准学校发展着力点和短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目标、过程和结果研制维度构建了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维度和指标,并在F教育集团加以实践应用,取得了很好的评估效果。研究表明,基于学校改进建立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标,应秉持学校持续发展理念,突出课程与教学改革重点,紧扣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目标,着力校长胜任力,并把握学校特色与文化着眼点,这是全面评估学校办学质量,找准学校办学质量改进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特色学校计划、学院类学校计划、信托基金学校计划、自由学校计划等一系列政策。通过对这些计划实施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成果的研究,提炼出公立学校教育多样化,扩大学校自主权,以"特色"建设提升质量,关注个体需求等英国改进薄弱学校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改进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前乡村学校面临的核心问题.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需结合乡村区域特色,彰显其文化属性.其分析逻辑有三:一是文化学思维方式与教学过程改进行为方式具有一致性;二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行为是一种特殊文化;三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为践行文化理念提供场域和养分.内容设计、课堂规律、授课流程、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和教学应用等是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的切入维度;可通过重塑教学设计的文化内涵,揭示课堂教学的文化规律,赋予教师授课的文化意蕴,构建课堂中师生互动文化,突显教学活动的文化功能,强调问题解决的实践文化,助推乡村学校教学过程改进.  相似文献   

4.
学校改进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多个主体和多个维度构成的横向与纵向结合的系统。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四主体-四维度-三重认识论的综合学校改进研究框架。该框架的意义就是基于技术认知兴趣、实践认知兴趣、解放认知兴趣这三重认知论,从理念、结构、行为、关系四个维度,对四个主体即政府、学校、变革代理人、社区的改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学校改进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与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学校改进,仅仅关注学校组织结构的变革和制度的完善或者扩大学校和教师的自主权是不够的,必须将其与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有效学习联系起来,重视教师专业群体的发展以及与教学、学习有关的学校文化的改变,必须关注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情感、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培养,关注来自经费的和技术的等相关支持条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教学活动、管理活动与治理活动是学校改进的基本内容。教育教学群体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力量,管理群体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力量,治理群体是治理活动的主体力量;先治理群体,再管理群体,后教育教学群体,是学校改进的空间次序。从相对重要性的角度讲,治理群体在学校改进中要起到引领作用,管理群体在学校改进中要起到示范作用。在专家团队中培养热诚者,在工作团队中梯次推进,是学校改进的群体策略。  相似文献   

7.
学校改进是一种“系统而持续的努力,目的是在一所或多所学校里改变学习条件及其他相关的内部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持续性是学校改进的重要特征.美国的研究表明,许多学校持续改进的过程模型都遵循“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休哈特循环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这些过程模型引导了学校科学、理性的持续改进.介绍和分析美国教育学会的“卓越学校的关键——持续的学校改进”模型和全美学校评价学会(NCA)的“学校进步的突破点”模型,对我国的学校改进研究将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进程中,信息社会改变了人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组织管理方式。在此背景下,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学校传统的集权式领导或外控式管理日渐衰弱,品牌塑造下学校管理的改进成为必然。文章对学校管理改进的价值效应和主要困境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于学校组织结构的改进、管理制度的改进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以求突破。学校管理的改进不仅适应了教育的多需求、新发展,也更益于凝聚和塑造学校的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9.
学校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可以从三个基本维度来阐释。一是学校精神的情感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情感的感染性、教育性与情境性;二是学校精神的意志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意志的目的性、坚定性、实践性,焦点在于如何形成积极的、果断的、自觉的群体意志;三是学校精神的价值观念维度,主要关注学校群体信念、群体信仰与群体理想。在学校精神的三个维度中,学校群体价值观念处于最高层次,对学校群体情感、学校群体意志起指导作用,并决定着学校精神的性质、方向和效应。学校群体情感是学校精神的基础,学校群体意识对学校群体情感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参与由香港中文大学优质学校改进计划的一所中学为个案,分析教师在学校改进中发生改变的路径。认为教师是学校改进中关键的、能动的内在变革者,教师改变的关键是心与信念的改变;大学成员是学校改进的重要外在促进者,学校领导及教师团队则是学校改进强有力的内在支持者。  相似文献   

11.
2006年,基于学校改进的需要,美国密歇根州提出了系统的学校改进框架,主要包括5个模块、12个标准和26个基准,而且每个基准下设若干针对关键特征的范例问题,以引导和增加各区和学校对学校改进基准的认识。密歇根州学校改进框架强调以学生成就为本,具有系统性,同时,体现了"学校改进的合理路径应从行为改变开始,而非从观念变革开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学校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意蕴,可以从三个基本维度来阐释。一是学校精神的情感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情感的感染性、教育性与情境性;二是学校精神的意志维度,主要关注群体意志的目的性、坚定性、实践性,焦点在于如何形成积极的、果断的、自觉的群体意志;三是学校精神的价值观念维度,主要关注学校群体信念、群体信仰与群体理想。在学校精神的三个维度中,学校群体价值观念处于最高层次,对学校群体情感、学校群体意志起指导作用,并决定着学校精神的性质、方向和效应。学校群体情感是学校精神的基础,学校群体意识对学校群体情感起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校文化是长期演进、积淀的结果。学校文化建设应和学校的生命一起跳动,同时呼吸。学校在构建本土特色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始终重视汲取学校办学传统中的优秀精神财富,在此基础上构建既保持学校优秀传统,又适合当代社会特质的学校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4.
动力不足是长期困扰学校改进的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我国中小学校改进实践的分析和作者参与学校改进的经验,指出了学校改进的主要动力来源,论述了学校改进的动力生成机制,辨识了学校改进的动力供给与传递障碍,并据此提出了建构与优化学校改进动力机制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学校欺负及其社会生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欺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学校暴力形式且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中小学欺负问题的基本特点。然后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阐述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个体特点,欺负/受欺负与儿童的同伴群体、家庭和学校等社会生态系统的联系,指出今后学校欺负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儿童青少年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态系统,在理论构想与研究设计上要充分考虑个体与其社会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相似文献   

16.
学校与社会相对独立,学校以个体方式生存与发展,学校实践主体的特色意识与创造个性是决定学校特色发展的三重前提。其中,学校与政府、市场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人的关系是影响当今中国学校特色发展水准的四大问题。深入地分析这些问题,有利于找准当今中国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改进需要学校管理者的理性抉择。在学校改进的路径上,选择渐进还是跨越,涉及学校改进能否收到可持续性的效果;在学校改进的动力上,如何争取资源支持并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涉及学校改进怎样策划未来的发展战略;在学校改进的评价上,是检测静态的结点还是动态的序列,涉及学校改进怎样营建激励机制。学校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手段与目的永远统一于培养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进步,志愿者文化逐渐走入校园,学校成为志愿者服务的新兴群体,纵观学校志愿者文化的服务现状,存在的服务意识初步形成,内涵领悟有待加深,组织机构有待完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服务短期收效明显,长期机制有待健全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志愿者文化的实践问题,以及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以此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及维度对社会、教育及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德育目标、德育理念、德育内容、领导机制、师资队伍、德育途径、德育特色等多方面指标。其实效性评价方面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教育、个体三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学校改进研究需要把学校改进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区分学校改进和学校改革、学校改变,避免学校出现有改革、改变而无改进、提高的现象。通过对中外学校改进研究四十年历程的回顾,揭示的逻辑是:学校改进要以满足全体国民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为动力、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以法制和证据为依据、以育人模式和办学体制为内容、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