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教师培育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心和关键。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可以:撷诗引歌入课,唤醒家国情怀;对话、牵手历史名人,渗透家国情怀;弘扬乡土教育,提升家国情怀;找寻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升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怀是基于自己熟悉的故乡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厚地域风俗的高尚心境。乡土情怀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人文资源。语文教师积淀丰富的乡土情怀和教育素养才能构筑教育人生。为了给学生打好语文的底子,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语文学习的返璞归真,建立民族自尊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习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有家国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引领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有传道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把思政教育当成"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有仁爱情怀,思政课教师才能让思政课更具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树立思政教师的"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是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涵养家国情怀中肩负使命担当,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以家国情怀浸润道德与法治课堂,使每个学生都充满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从而更好地实现本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而班主任的任教学科也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班主任管理的模式。语文教师具有特殊的语文情怀,能用自身的学科情怀、人文情怀、人格情怀引导学生,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6.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的情怀素养对提高思政课的效果和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涵养家国情怀、传道情怀、仁爱情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家国认同、身份认同与职业素养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程。而在思政课教师培养过程中,党的坚强领导、学校的科学管理和教师个人情怀修养是提高思政课教师情怀素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诸多教学内容中都隐藏着德育特别是家国情怀教育的因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染、在关注社会生活中引导、在活动体验中培植,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初中历史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初中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初中历史教师肩负着两项重要任务,一是教授历史知识,二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目前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文化素养,改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论述了提高初二学生历史素养和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的方法。此举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教师发展的专业情怀.也即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生命情怀.它具体是指中小学教师立足职业奉献的价值情怀,在创造中享受职业快乐的幸福情怀,与学生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成长情怀.三者共同支撑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情怀是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核心.它需要学校文化来引领。课堂智慧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关键,需要教师自生性动力、共生性动力、外驱性动力“三力”驱动。这样,教师才能成就学生、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成就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