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课特色 1.学练结合,学玩相间,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善诱利导,以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点拨、激励等方法,成为学生真正的引路人.  相似文献   

2.
陈明海(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泊里镇中心中学266409):吴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很完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既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进行大胆尝试的探究模式,又有4人一组的小组合作练习模式,还有绑住双手跑步自主体验"关爱残疾人"的人文教育。场地安排合理,既安全,又便利高效。同时通过  相似文献   

3.
<正>一、点而有时——对最佳点拨时机的把握点拨最讲究的是时机,作为点拨客体的学生与课堂教学,很多的时候呈现的是稍纵即逝的"一瞬间",教师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点拨就失去了最佳功效。因而,教师不仅要有极强的课堂阅读能力,也要在教学前有一定的预见性——思考在课前,收获在课中。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点拨”是指教师用简炼的、精辟的语言 ,形象生动的比喻、严密的逻辑推理方法、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指示或指点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使学生较快理解问题的真谛 ,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而收到“一语破的”的效果。它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是教学中的一种艺术 ,本文就“点拨”时应遵循的原则 ,“点拨”的类型做些探讨。一、“点拨”的原则1 启发性原则“点拨”一定要拨到点子上 ,即通过拨动学生的思维之玄 ,揭示问题的实质 ,启发学生醒悟 ,虽然只有一言半语 ,却…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点拨”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和思路,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力争使学生“自求得之”。下面简介四点教学点拨技巧法,供大家参考:一、幽默点拨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素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江苏如东县岔南小学226403)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幽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种轻松、诙谐、欢乐的情调来表达深刻的内容。在课堂创练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往往一时难以理解,思路为之阻塞,这时,教师不防用幽默的方式巧妙地予以点拨,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在学习排球的过程中,学生能相互交往、合作,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课设计思路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更多的是起到点拨、引导作用,教师设立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明确排球的正面双手动作要领,体会垫球动作,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学达到一定的高度,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在此基础上达到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一、设计理念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初中学生好动、好学、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本着求实、拓宽、探索、创新的思路展开教学。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既强调教师"教"的重要性,又突出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投掷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又是锻炼身体,增强力量的锻炼手段,发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教学中正确把握主导与主体的内涵,充分发挥主导与主体的作用,我们做了一些尝试,把完整的体育教学过程分成了导学、讨论、点拨、练习这四个环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导学、讨论、点拨、训练”过程结构图中心,在教师的启发下,针对教材去讨论、研究、分析,根据认知水平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时针对教师提出的教法去讨论、分析、比较,找出适合各自小团体的学练方法。3. 点拨:点拨是这一模式的构成要素,也是构成要点,它虽然在讨论过程中出现,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通过对学生自学自练情况的检查,及时接受…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针对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及七年级教材为依据,突出《课标》"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渗透式教学层层递进实现本课知识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示范引领、设疑、介绍规则、自  相似文献   

10.
点拨de时机     
点拨,指教师在教学中以精炼的语言,对学生回答问题和练习作“画龙点睛”的点化和指导。它是突破教材重点、难点,促进学生迅速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和发展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手段。而点拨时机的把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应根据教学时的具体情况把握点拨的时机。1.练习前点拨有些动作,练习时因移动的速度快或距离远,不便教师跟随观察和指导,需在练习前由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指点。学生练习时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要求上,使练习合乎要领,富有成效。2.学生在设想有困难时点拨当学生通过创新思  相似文献   

11.
, 《体育教学》2012,(11):80
"实案选登"专栏选题"实案选登"栏目是广大教师的忠实朋友,也是《体育教学》杂志的品牌栏目,栏目的实用性、借鉴性和可操作性很强,因此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2013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广大读者奉献更多、更精致的教学设计和案例片段,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宝贵意见,让实案选登栏目真正成为一线教师心目中的品牌栏目。一、第1期(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中学:耐久跑途中跑)1.教学设计主题:小学:耐力性游戏,民间乡土游戏,以发展耐力为主,主要呈现片段和设计的意图,以及  相似文献   

12.
教师 ,作为作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 ,在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主导作用 ,其角色定位和行为策略将直接影响教学成效 ,对于优化作文教学起着关键作用。一、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应当是每位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它直接反映了教师对教学的整体认识 ,体现其教学理念 ,对其行动有着指导和决定的作用。(一 )引导者 ,帮助者 ,巧妙点拨增兴趣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应明确教师是引导者 ,帮助者 ,而不是指示者 ,指令者。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一、尊重鼓励学生,让不断的成功体验成为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1.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尤其是尊重"差生"。体育教学要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积极态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胆怯和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那些体质弱、基础薄,运动能力相对差而做不好动作或根本没有胆量尝试的学生。教学时,教师最好采用同质分组把这些学生分为一组。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又避免了被  相似文献   

14.
<正>一、指导思想以实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花样跳绳"一带一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改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不仅重视教师教得怎样,也更加重视学生学得怎样,关注学生学习的效果,以此评价教师的教,促进教师教法的改进。学法指导的提出进一步彰显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一、理论辨析《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强调"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6.
潘艳 《体育师友》2014,(5):16-18
该节课力求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采用了"问题、参与、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合作、去探究。学生真正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积极参与学习与练习,对蹲踞式跳远的技术动作进行模拟、实践,进而达到领会要领、掌握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点拨”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和思路,向学生和盘托出,而是启发诱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力争使学生“自求得之”。下面简介四点教学点拨技巧法,供大家参考:一、幽默点拨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素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江苏如东县岔南小学22  相似文献   

18.
<正>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依据,结合水平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对爬行运动的认知,打破传统爬行枯燥乏味的反复练习模式,将情境教学与器材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学练的游戏、比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努力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一、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学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它早已为广大教师所采用。学生的学习成绩,即是教学结果。它除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是固定的因素之外,还汇集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水平(知识与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学习态度等因素。用它来评价教学效果,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通常是以终结期的考试(测验)来付诸实现。因此可知,其关键在于成绩(测验)是否有效、可靠和客观。也就是说,考试成绩是否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相一致。为使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2005,(6):54-56
卷首前行,攀登,永不停步/李鸿江(1.1)体育教学模式的走向(2.1)深挖掘体育资源广促进体育教学(3.1)关于体育课程评价的断想(4.1)学生的运动兴趣重在激发、培养和引导(5.1)为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尽职尽责(6.1)百期活动概览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展望——杨贵仁司长在《体育教学》百期庆典开幕式上的讲话(2.4)廿四载风雨沧桑一百期书写辉煌——李鸿江主编在《体育教学》百期庆典开幕式上的讲话(2.5)做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宋尽贤理事长在《体育教学》百期庆典开幕式上的贺辞(2.6)敬祝《体育教学》越办越好——贺创刊100期纪念(2.6)呼唤体育的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