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探讨了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首先研究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模型及其得到满足所依循的条件,其次运用1960 ~ 2005年206个国家和地区的CO2排放量和国民经济的面板数据,分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验证了EKC,发现EKC的转折点为13,000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出路在于固有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引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运用中国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计量分析软件,分别逐步建立了农业种植业化肥施用密度(含施用总量)与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乡收入差(绝对差距)、城乡收入比(相对差距)之间的三类曲线回归模型;检验了农村水环境的"经济增长效应"、"农民收入效应"和"城乡结构效应"。相关的政策含义在于:国家和城市政府需要转变现行发展方式,加快建立"反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与水环境的补偿机制、政策体系。从而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方式即发展经济学与制度层面检验了EKC假说,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农村农民发展、城乡结构三个不同侧面加深理解了经济发展方式的环境经济学涵义。  相似文献   

3.
以一个动态追赶模型来模拟EC和EKC的倒U形,并进一步确认收入不公平也与环境破坏的正向关系的可能,模拟结果显示收入差距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在追赶初期正向关系更为显著,对CO2、SO2和基尼系数的跨国数据检验证实了作者模型的判断,CO2体现出的EKC是一个先减速增加、后加速增加,然后减速下降的过程,SO2则是一个先减速增加,后加速增加的过程,但这一结果并不妨碍整体简单回归的凹性,这也是常规凹性检验中所忽略的部分;同时在两种污染物对基尼系数的回归中也发现了模型中出现的正向关系,即环境恶化与收入差距扩大并存。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选取中国1991—2012年7类环境污染物数据,建立起环境综合污染程度指标体系,测算环境综合污染得分,然后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综合污染程度得分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值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环境综合污染程度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倒U型的EKC关系,曲线的拐点在1.45万元处;在0.25分位点处为线性关系,在0.5和0.75分位点处为倒U型EKC关系;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不同分位点下的污染程度有着显著影响;ARMA模型预测中国环境质量在2022年后达到稳定状态。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1992~2010年全球106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经济增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当经济增速高于7%时,不存在EKC拐点,增长将必然引起污染;相反,当经济由高速切换至中高速后,会出现EKC拐点.这表明经济增速由高转低对可持续发展是个好消息,"增速红利效应"大于"增长压力效应".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9):113-116
通过参考方法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水平进行测算,发现制造业的碳排放在1991~2012年可以分为三个排放阶段。基于碳排放的测算数据,对EKC于制造业行业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无论采用"人均收入"指标还是采用"人均产值"指标,"倒U型"的EKC均不存在。进一步通过Stirpat模型来进行分析,不仅拒绝了"倒U型"的EKC,而且拒绝了碳排放在制造业行业内部可以分解为人口、技术和财富这三个因素的结论。研究认为,制造业EKC不存在是可以通过既有解释进行说明的,制造业的碳减排需要主动进行,而不能等待经济阶段的发展来自动解决。  相似文献   

7.
我国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谦  高军 《科研管理》2011,32(7):157-164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采用1998-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对我国东部与中西部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检验。结果发现,仅有东部地区的这三项指标与人均收入成倒"U"的关系,而EKC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并不存在,中西部地区不同污染物的收入-污染曲线分别呈现"U"型或线性关系。从回归结果上来看,中西部的污染加剧速度要快于东部。外商投资的流入已经使东部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好转,但在中西部还未看到这个迹象。  相似文献   

8.
丁宝根  周明  温建中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0):207-210,236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后,碳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相继作出了碳减排承诺,设定了具体的碳减排目标。以江西省为例,运用曲线模型和相关统计方法,验证得出碳排放EKC曲线呈现U型+倒U型,且当前碳排放处于下降拐点,其中,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变化是碳排放EKC曲线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此,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加大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清洁能源等成为碳减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炼EKC领域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为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改善“双赢”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利用CiteSpace,通过关键词词频分析、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EKC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时区视图和关键词突现表对EKC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KC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是针对研究对象、研究地区、研究方法和驱动因素4个方面的研究;研究趋势主要包括金融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新模型在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以及能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6)
以扩展的环境库兹涅茨模型(EKC)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为基础,结合中国大陆地区2000~2016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历年各地区的大气污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经济增长、能源强度对中国污染气体排放起促增效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大气污染产生了积极的减排效应,而政府管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甚微。同时运用门限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印证了能源强度与大气污染呈"倒N型"特征。最后结合EKC曲线的特征和结论证明了北京、上海、天津三个城市已率先越过拐点并保持相对稳定,且环境质量改善比较明显。部分东南部省份已经越过EKC曲线的拐点,但大气质量改善压力仍然巨大。多数中部和西部省份处于峰值阶段,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峻。因此建议根据各地区在EKC曲线的不同位置制定差异化政策,以同时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双重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形状的影响,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并给出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从两方面影响我国EKC曲线的形状;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影响我国EKC曲线转折点的峰值,即导致我国EKC曲线顶点被拔高;另一方面绿色贸易壁垒将可能影响我国EKC曲线转折点峰值出现的时间,延长我国处于污染增加阶段的时间;最后就如何减轻或消除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延伸的EKC模型检验碳排放总量与能源消耗强度、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EKC效应,预测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碳排放强度目标及其碳排放量控制目标的可能性。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降低煤炭消耗强度可以有效地降低碳排放强度,减慢碳排放总量上涨速度。在节能减排约束性政策下,碳排放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倒U型EKC效应,与能源消耗强度的关系呈现显著的U型EKC效应,与碳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曹大宇  李谷成 《软科学》2011,25(7):76-80
使用一个包括污染方程和产出方程的联立方程模型,并且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我国农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进行了检验。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人均化肥投入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不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而在人均农药施用和人均农业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的EKC关系。产出方程的估计结果表明,人均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人均农业产出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化肥和农药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确实存在相互作用。政策含义在于要达到农业产出增长与环境相互协调的目的,必须同时从农业污染和农业要素投入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杨林  高宏霞 《软科学》2012,26(11):74-79
利用2000~2010年11年的数据构建了综合污染指数这一综合考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指标,验证了中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并通过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认为存在一种内在机制使EKC呈现出倒U型的形态。从正反两个方面研究了经济规模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变化对环境—经济关系的影响。在肯定了EKC形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模式会被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地拉入到循环经济的轨道中来,只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就可以使传统的EKC出现跳跃,创造一种新的"无峰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从而完全规避掉触及"环境承载能力阀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18个国家及地区为研究样本,提取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建水准、信息透明度及法律规制五个指标,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揭示导致同等收入层次国家创新差异的条件组态和作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收入层次的国家产生高创新与非高创新表现的路径展开探索性研究,得出三个结论:高收入国家不一定能产生高创新表现,产生高创新表现的高收入国家存在一条组态路径,即自由市场型;中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均存在两条组态路径,分别是机制引导型和政府管控型、市场环境型和人力资本型。无论高收入、中收入还是低收入国家,均需要努力优化其市场环境以期获得较高的创新表现。造成高、中、低收入层次国家创新表现差异的原因具有非对称性,引起非高创新表现的路径并不是高创新表现路径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6.
郑永年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2,37(12):1671-1674
<正>1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要素根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统计,二战以后近150个国家/地区中,能够逃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地区只有十几个,其中大部分是中东一些产油国。除了这些资源类型的国家/地区之外,只有早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逃避了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很多,  相似文献   

17.
采用EKC理论,用统计学方法对2005年~2011年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阐释不同形式的EKC,并为促进呼和浩特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EKC理论,采取1953--201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N型的EKC曲线,EKC曲线微弱且不存在拐点,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人均GDP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原因。LMDI因素分解法表明:无论从贡献值还是从贡献率来看,人均GDP增加都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抑制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基于EKC理论,采取1953—2010年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数据,研究中国人均碳排放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存在N型的EKC曲线,EKC曲线微弱且不存在拐点,随着人均GDP的增加,人均碳排放持续增加。Granger因果关系表明:人均GDP增加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原因。LMDI因素分解法表明:无论从贡献值还是从贡献率来看,人均GDP增加都是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单位GDP能耗降低是抑制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将生态税收这一变量引入EKC模型中,分别从全国、东中西部以及南北方地区研究生态税收对EKC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生态税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的地区对EKC有调节效应,并且在一定的经济水平下其调节作用可以降低环境污染。全国及各大地区对EKC曲线的拟合良好,并且拐点存在地区异质性。生态税对EKC曲线的调节效应在全国和东部地区表现一致,使倒U型曲线拐点向右上方移动并且变得平缓;对南方的调节效应显示一定经济水平下生态税的调节效应使曲线下移。此外,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以及对外贸易等控制变量也对环境污染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需要在各地区经济发展、生态税体系建立、环境保护投资、对外贸易以及环境治理技术升级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使生态税更好地发挥良好的调节效应,实现环境污染治理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