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语言、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等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分析鉴赏能力。2.学习本文把无形的秋声写得形色宛然、具体可感的表现手法,感受作品的魅力。3.体味作者由秋声引发的人生感叹,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核心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表现手法。2.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难以言尽的人生感叹。  相似文献   

2.
<正>【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2.过程与方法 :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探究总任务】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品味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精妙,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2.领悟对比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探寻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小女孩在黑暗与残酷的世界里对美好和光明的追求之心,并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和刘老师学做人:做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2.和苏叔阳学作文:领悟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重难点】1.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2.学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第28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3.领悟作者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4.积累优美语言。【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7.
闫超 《语文天地》2014,(9):23-24
【教学目标】 1.领悟“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2.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词义和虚词用法。 3.学习作者劝谏技巧,培养说理能力。 4.因声求气,以读带言,选择合适的诵读方式带动理解,加速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8.
张圣春 《现代语文》2011,(3):117-118
【教学目标】1.能说出小说的三要素;2.初学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3.感受作者悲悯的情怀,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用彩色的词语描绘了彩色的非洲,并尝试运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品味重点语句。2.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困境。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属古诗文单元,选有四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曲。题材多样,有信札,有传记,有杂说,有赠言,有绝句、律诗、词、曲: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这些作品无不浸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无不表达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学习本单元,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大林 《新作文》2004,(3):38-41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作立意创新的两条途径。【教学教点】1.立足多元观察、转换角度角色。2.跨越人云亦云、合理联想想像。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6课。 【教学目标】 1.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想象,体会作者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 2.学习通过动作和表情表达内心感受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第1课。A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表现"窃渎"滋味的语句。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渎书的热爱以及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激发读书兴趣。3.学习并运用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窃读时心理、动作的语句,体味窃读的滋味,领悟并运用动作及心理描写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烨 《语文天地》2017,(2):14-15
【教学目标】1.赏析并概括说书人的人物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分析和把握说书人的人物形象;难点在于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学创意】紧扣专题教学目标,围绕小说三要素即人物、环境、情节展开,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结合文本分析并归纳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探究作者的...  相似文献   

16.
韦宏梅 《现代语文》2010,(9):102-10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分析,感受屈原的人生追求。 2.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了解渔父的隐士形象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 (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 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  第…  相似文献   

18.
桑文波 《现代语文》2010,(10):91-92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2.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忍辱负重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理解"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对试验现象的推测、试验结果的探究,感受说明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并能积累运用。  相似文献   

20.
郁虹 《小学语文》2011,(4):33-36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注意用词优美、生动。2.细读课文,体会词人亲近自然、寄情山水、追求自由人生的美好心境。3.引导学生感受意象叠加与借代手法的运用,初步了解《渔歌子》在中国词史上的开宗意义及对后世词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