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确立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 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就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一般来说,学生只有首先对个人有责任感,想到自己应该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会想到应该按社会要求做点什么,从而逐渐表现出对他人、对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正>说到教育,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可能就是成绩。其实,教育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我想提到的是在教育中被很多人忽视的,却是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责任教育。所谓责任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什么是责任心,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所在集体的负责,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什么是责任感,字典上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责任感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海泳 《中国德育》2005,(10):74-74
素质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育的支点应该落在“人的发展”上。而目前中学生普遍缺乏对自己、对集体、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认清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分清自己应承担什么责任,履行什么义务。  相似文献   

4.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考点提示】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2.由于角色的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感。3.纠正自己的过失和信守承诺都是负责任的表现,但首先是自己对自己负责。4.责任的相互性和社会需要责任感的原因。5.辨证地认识承担责任并作出合理的选择。积极主动承担那些不可推卸的责任,学习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们。  相似文献   

5.
王静 《广西教育》2010,(23):31-33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成功的前提。责任教育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受教育者能够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言行、承诺等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责任感,责任感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知、情、行三方面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个层面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指有胜任能力的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的态度。大学生作为祖国建设的生力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非常广泛,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来看主要有四个层面:1.对自己负责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和前提条件。人只有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启用他的内在动力,发挥创造性,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感。因此大学生要承担社会责任感,必须先对自己负责,逐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  相似文献   

7.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人应该对社会承担的使命、职责、义务。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以每个人出色地完成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起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一是承担着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责任,二是承担着推动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世纪民族复兴的要求,如果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因此,树立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应是大学生不可忽视的问题,培养大学生适应新世纪要求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责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以“责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和品德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负责精神,并外化为忠于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塑造科学的责任观。那么作为教师,在责任教育中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主题点拨什么是责任?字典里说,责任就是一个人份内应该做的事情。梁启超先生说: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丘吉尔说:高尚、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一个中学生说:责任二字并不陌生,只是很少去咀嚼和思考;当我把这两个字放在肩上.放在心间时,我开始感到它的分量——不是任性,不是浮华,而是踏实,是隐忍,是努力。威尔逊说:责任感与机遇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责任在那里? 责任——一看到这个字眼,大家会想到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谋利益而担当责任;大家也会想到每天看到的那些不文明现象,有些人没有为维护社会文明而承担应尽的责任。但是有谁看到“责任”一词,首先会想到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是不是负责?大概这样的同学还不多,大家还都以为“责任”应该由别人来承担。  相似文献   

13.
社会责任感与大学生成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所应履行的各种义务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觉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有利于大学生从道德人格、能力发展、政治修养等方面促进自我完善与成才。本文对高校如何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责任感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起比一般公民更多的责任,包括忧国忧民和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准确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依据,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出自己的思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良好,需要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缺失,需要引导.  相似文献   

15.
从德育角度来看,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是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从具体内容上讲,责任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感。从社会实质上看,人的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核心是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安定与变革、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负的责任,并将自己的存在与活动同人类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调查表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社会变革中的地位、作用和受益程度,关注自身发展与社会未来发展的适应性。但是他们对个人责任,特别是如何实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知行分离特征,即能认识到但往往做不到,产生知行脱节、学而不思、述而不作、知而不行等。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简单地说,就是指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  相似文献   

17.
责任感是个体对自己在人类社会与自我发展中所承担责任的一种意识.当前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感趋于淡化,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紧迫而又重大的课题.实验教学中通过具体详实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对自我、他人和集体及社会的责任感,将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责任行为统一起来,使大学生逐步增强责任感,逐步胜任所期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责任感培养是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于一体。责任感也称责任心,是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承担义务的一种复杂情感的体验。人的责任感一般通常可以分为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社会的责任感三个层面,其中对自我的责任感是基础和根本。对于一个对自身都不负责任的人来讲,就无从谈起对家庭、社会、国家、他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学习目标】 了解什么是责任,责任是怎么产生的;知道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每个人都应有责任感;懂得自己应对自己负责,而且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领会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体会有些责任不是我们志愿选择的,但我们必须无悔地承担;学会勇敢地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相似文献   

20.
责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涵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二是指因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而应承担的过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愿意做自己应该做的,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不做不该做的,做错了敢于承认并愿意承担后果,这就是责任感。而现代学生绝大多数缺乏责任意识、责任感和责任心,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剖析学生缺乏责任感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