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亿中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1):37-37,39
观察针灸治疗网球肘的疗效;应用齐刺温针灸治疗74例和单一使用针刺治疗52例相比较,前者总有效率为75.7%、治愈率为98.7%,后者25%和78.8%,经统计处理(P<0.01)。提示齐刺温针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针灸配合浅针耳穴综合治疗运动员运动性失眠以缓解因失眠导致的精神不振、困倦乏力和反应迟钝等症状,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方法:随机分组分成针灸组和对照组。针灸组,以针刺印堂、神门、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脏腑酌情加取穴位并配以浅针耳穴。药物组,口服安神补心胶囊。结果:针灸组和药物组均为30例,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0.0%,通过假设检验,得出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针灸配合耳穴浅针综合治疗运动员运动性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运动性损伤1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了130例典型运动损伤并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其中急性损伤治愈率达92.3%,疗程7.0±3.1天;慢性劳损治愈率88.80%,疗程为14.2±5.7天。由此可见,针灸对急性损伤的疗效优于慢性损伤。  相似文献   

4.
沈群  颜英 《体育科研》2002,23(3):24-25
目的探讨竞技体育引起的肩关节软组织损伤用推拿结合针灸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共 33例。发病部位以肩袖肌腱 (尤其是冈上肌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的慢性疲劳性损伤为主 ,亦有个别病例同时伴有肌肉的急性损伤。临床上采用推拿结合针灸的方法按病程分期进行治疗。结果治愈 2 0例 ,好转 12例 ,获得总有效率 97%的满意疗效。结论推拿结合针灸的方法治疗运动性肩损伤比单一推拿或针灸的方法治疗具有见效快、疗程短、作用持久等优点 ;对于从事竞技体育不适宜药物治疗的运动员 ,更具有疗效稳定、安全性好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5.
哮喘病患者的运动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萍  周勇 《体育学刊》2003,10(2):58-60
为了探讨健身运动对哮喘病患康复治疗的作用,将22例42-46岁中老年轻、中度哮喘病患按病情等情况分为大体相同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治疗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健康运动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有计划的体育锻炼,结果显示经2年的实验,治疗组的疗效显,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说明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健康运动对轻、中度哮喘病患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6.
对62例膝骨关节病患者,分两组分别采用矿泉浴、超短波等综合物理疗法,并配合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配合运动疗法组总有效率为97.37%,单纯综合物理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3.33%,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104例胫骨骨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中频电、TDP疗法进行中药液治疗。结果:中频电中药透入组64例,有效率92.2%;TDP中药涂抹照射组40例,有效率72.5%。两者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P<0.0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并提出该病的发病机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脂蛋白、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的含量显下降(P<0.01),HDL含量显升高(P<0.01),VLDL无显性改变,TC/HDL及LDL/HDL比率显降低(P<0.01),血浆ET显升高(P<0.01),说明力竭运动是造成脂蛋白代谢失调以及内皮素含量上升和造成机体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体育专业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慧星试验检测体育专业学生吸烟所诱发的DNA损伤。方法:选体育专业15名吸烟学生(平均烟龄10.3支/天,1.4年)和8名不吸烟的对照组学生。用彗星试验检测了两组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迁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吸烟组的平均彗星尾长为2.75μm,明显高于对照组(1.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彗星尾相为3.66,明显高于对照组(2.14),差异有显著性(P<0.01)。吸烟组平均长尾核的百分率为27.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体育专业吸烟学生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用电针配合推拿治疗青少年运动员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28例和单一使用推拿治疗30例相比较,综合治疗组之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推拿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和70.0%(P<0.05).  相似文献   

11.
观察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的临床疗效。4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中医常规疗法;4次为一疗程,疗程内治愈不重复治疗。得出结论,手法复位加针灸理疗对运动中膝关节骨错缝有显著性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特异三针治疗大腿后群肌损伤疗效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医阿是穴和齐刺治疗法的针刺原理,应用特异三针针刺法对136例大腿后群肌损伤病例进行治疗,痊愈和显效率达89%,总有效率100%。治疗中不影响训练,并且伤后即刻就可进行治疗。治疗操作简单,伤员痛苦小,疗程短,有效率高,是治疗大腿后群肌损伤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李克译 《体育科技》2014,35(4):97-97
目的:观察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对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6例,好转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手法点穴配合拔罐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不同运动处方锻炼对单纯性肥胖女大学生减脂及心脏功能的效果。将3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综合锻炼组和简易锻炼组,分别于实验前后测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躯干脂肪质量(TFM)评价减脂效果;测心率(HR)、每搏量(SV)和左心室有效泵力绝对值(VPE)评价心脏功能。结果表明:实验后,综合组与简易组的体重、PBF、TFM、HR均明显低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简易组的SV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SV与实验前和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简易组的VPE明显大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综合组的VPE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未见显著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锻炼与针刺组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针刺组(单纯针刺)和锻炼组(站桩与针刺组合),对其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MBPU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局部温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锻炼与针刺组合可以明显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提高皮肤温度;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6.
9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80.4%,对照组治愈率57.5%,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极显著(P<0.01),薰蒸床辅助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的中药外洗治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针灸足三里穴对人体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强化训练的武术运动员为观察对象 ,检测实验前后全血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A)、红细胞刚性指数 (IR)、红细胞变形指数 (TK )、红细胞电泳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 ,红细胞平均直径 (MCD)及观察红细胞形态等。结果 :1)对照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ηb(低切 )、ηr(低切、高切 )、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升高 (P <0 .0 5 ,P<0 .0 1) ,Hct却降低 (P<0 .0 5 ,P<0 .0 1) ,红细胞畸形增多、MCD变小 ;2 )治疗组实验后比较实验前 RCA、IR(P<0 .0 5 )显著低于实验前、红细胞电泳指数升高 (P<0 .0 1) ,其它指标无显著性变化。红细胞形态正常 ,MCD增大。 3)实验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ηb(低、中、高切 )、ηr(低切、高切 )、Hct、RCA、IR、TK及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有显著性变化 (P<0 .0 5 ,P<0 .0 1)。结论针灸足三里穴具有改善大负荷训练后血液流变学特性和保护红细胞形态及结构完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Using a visual Go/Nogo paradigm and subtraction methods, we examined detailed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cognitive reaction times of 153 healthy children aged 6–12 years. Three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simple reaction, even rate reaction (50% Go), and high rate reaction (80% Go). The subtraction of simple reaction time from even rate reaction time was considered to reflect discrimination time, while the subtraction of simple reaction time from high rate reaction time was considered to reflect the time required for inhibition. We found that simple reaction time, even rate reaction time, and high rate reaction time all declined significantly with months of age (P < 0.01). Furthermore, the times for both discrimination and inhibition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eclines (P < 0.01),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neural mechanisms involved in discrimination and inhibition processes. The time for inhibition showed a weaker correlation (P < 0.01), which could indicate that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al change is larger for the discriminative processes than for the inhibititory processes required for our task in the age range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