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动产抵押和质押都是担保物权重要的部分,动产抵押权与质权的竞合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而对于此类现象在我国的法律中规定还存在着漏洞和不完善的地方,笔者就这些不完善和漏洞做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论扩张概念的问题表现为逻辑有效性、适用前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瑕疵,而可能的辩护未能全面深入地展开。以卡纳里斯的法律漏洞理论为起点,可以发现目的论扩张的适用对象为禁止拒绝裁判漏洞中的规范漏洞,这表明了适用目的论扩张的必要性和类推适用的局限性。在分析规范漏洞特征的基础上,发现适用目的论扩张的关键在于规范缺乏相应的构成要件要素,或者是法律后果不够清晰准确,并非简单的法律文义狭隘。这也是目的论扩张应有的恰当理解,也表明目的论扩张不是类推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11-115
与西方法律发展历史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法律与宗教之间存在着一种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关系。其中神判是与古代法律实践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尽管在规定的法律程序上不见神判法,官吏审案之时常借助鬼神观念也是神判法的遗迹。古代司法审判经历了从神判到谲术的演化历程,夏、商、西周三代后地方官员审案时所运用的谲术与初民社会时期的神判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其产生有着特殊的社会情境,反映着古代司法实践中的工具主义倾向和对待宗教的功利心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我国保险法关于受益人的有关规定和相关法律规则进行分析,指出保险法在受益人的指定的相关规定存在的法律漏洞,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对该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见解,以期保险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举证责任主要有三种含义 :第一种是客观上的举证责任 ,即当某种事实存在与否不能确定时 ,应当规定由哪一方当事人承担其不利法律后果的一种责任 ;第二种是当事人在具体诉讼中为了避免败诉而向法院指出证据 ,证明其主张的一种行为责任 ;第三种是指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构成要件处于真伪不明状态时 ,当事人因法院不适用于以该事实存在为构成要件的法律而产生的不利于自己的法律后果的负担。民事诉讼法设置举证责任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院拒绝裁判 ,因为在司法最终解决的原则下 ,无论是辩论主义还是职权调查主义 ,民事诉讼中均难免不出…  相似文献   

6.
对于什么是本质主义,西方哲学界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见解。蒯因、维特根斯坦和波普等人为代表的主张反本质主义观点。作者阐述了本质主义对模态逻辑的影响以及和逻辑必然性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对一些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
请求权是指当事人依据某种法律规范,向对方当事人得以主张的权利。请求权基础是指可供一方当事人得以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请求权得以主张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同一法律事实在同一当事人之间依据不同法律规范可以产生两个以上请求权,但当事人只能选择其中之一,这就产生请求权的竟合问题。不当得利作为一种能够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可以产生不当得利请求权,这种请求权可以与其他请求权产生竞合,如所有权返还请求权、合同履行请求权等。本文试图从一实例出发,探讨不当得利和违约请求权能否产生竞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竞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法律漏洞存在的原因、类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漏洞指法律中的缺漏和矛盾。其存在有两个原因:法律自身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方面的原因和立法者方面的原因。法律漏洞可分为形式漏洞与实质漏洞。可从两方面消除或减少它:立法角度防止其产生和司法角度弥补。法律中存在漏洞虽影响法律的效度和信度,但对法制的完备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GATS对"教育服务"的规定来看,其立意是促使各成员国改革限制性的法律、法规,以实现GATS的基本原则及各国承诺。该问题在我国显得十分突出。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体制、调整范围划分、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上都有诸多与GATS不一致之处。对于一些新兴的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更是存在大量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0.
从GATS对"教育服务"的规定来看,其立意是促使各成员国改革限制性的法律、法规,以实现GATS的基本原则及各国承诺.该问题在我国显得十分突出.中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体制、调整范围划分、可操作性和透明度上都有诸多与GATS不一致之处.对于一些新兴的教育服务提供方式更是存在大量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1.
从《唐律疏议》的局限性看中华法系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律疏议》的制颁主要是袭用隋《开皇律》,以及存在着内容停滞僵化、颇多具文等局限性,反映了中华法系发展的一个特点:即制颁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出于“标榜自身政权合法性权威性的政治考虑”,胜过“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法律考虑”。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具体落实到高等教育领域和高校工作就是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大学生。依法治校首在依法治管,辅导员作为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线工作者,实现辅导员队伍法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位思想巨匠,而二者对人性观却作出了截然不同的价值判断,这促使中西方文化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而促使中西方法治发展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以孔子与亚氏的不同人性观为起点,进一步分析两位先哲不同的法治观及由此对中西方法治价值选择产生的不同影响,可明晰中西方法治发展之异的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14.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是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基本法》在香港的适用,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普通法的传统受到破坏。本文从在香港适用的法律以及《基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入手,阐述普通法是在《基本法》的统领下,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什么是法”这个自古无定论的话题作引子,对西方一些法学流派有关“法的概念”的观点做了简要叙述和评析,最后阐明了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倾向,即利益是“法的概念”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澳门回归后其居民国籍冲突的状况及成困,阐述了国际私法及国际惯例解决国籍冲突的原则,从而证明我国政府的立场是实事求是的,符合国际私法和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权力文化观决定着各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也使得法治在各国兴衰程度迥然不同。由于社会经济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西方形成了“君主专制”与“人民主权”这样两种迥异的权力文化观。在我国权力文化观的现代转型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转型所需的发达商品经济与浓厚民主意识的社会基础,同时传统权力观仍然发挥着强大的影响,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法治建设的困境大都缘于此。这种影响与障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权利文化的缺失、私法缺位与公法“变态”、虚伪的民主、法律权威的沦丧。因此,加快传统的现代化改造,实现由“人治”向“法治”、“专制”向“民主”、权力私有向权力公有理念的转变,是我国法治建设能否成功的基础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法规调整范围的局限性,职业教育与其他的类型教育存在利益冲突,加之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法制观念的淡薄,是依法治教存在着障碍的原因,应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由于教育法规调整范围的局限性,职业教育与其他的类型教育存在利益冲突,加之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职业教育法制观念的淡薄,是依法治教存在着障碍的原因,应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道德与法律存在着不和谐之处,故此,人们在道德的评价问题上各持己见,本文力求在崇尚道德法律的基础上,追求一种更趋于合理、科学、和谐的法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