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代文人王士禛一生创作了《池北偶谈》、《皇华记闻》、《香祖笔记》等七部笔记杂录,其中多有小说作品。《池北偶谈·谈异》代表了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其小说创作的精华。王士禛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用词、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崇奇尚异的审美取向,而这与其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吟室霏谈》是南宋周密笔记著述之一种,今仅存清末抄本,藏浙江省图书馆,为海内外孤本。对《吟室霏谈》的版本及内容进行考述,分析与周密其他笔记之关系,并从中探看作者晚年的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3.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申报·自由谈》是中国近现代历时最久、影响最大的文艺副刊。况周颐晚年移居上海,卖文为生,积极挥墨于报刊这种新型媒体,在其生命的最后三年(1924-1926)里,他于《申报.自由谈》上发表词作30余首。这些词作以题画、咏物、酬赠为主,亦庄亦谐,艺术精湛,雅俗共赏,体现出况周颐词的最后辉煌与深远影响。况周颐逝世之后,《申报·自由谈》刊载《况蕙风先生外传》、《况蕙风遗稿》以志纪念,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况周颐及当时的世风人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沈善宝是清代道光、咸丰年间著名女诗人,她幼年遭逢家难,以卖文卖画供养八口之家,有《鸿雪楼诗集》等著作问世,她编写的《名媛诗话》为清代女性诗话的集大成者,她同顾太清等人组织的秋红吟诗社标志着女性诗社的成熟。沈善宝的创作和文学活动对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士祯(1634年—1711年)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举进士,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清初文坛上,王士祯是一个负有盛名,影响很大的诗歌理论家和诗文作家。他的诗论有《渔洋诗话》,以及散见于《居易录》《香祖笔记》、《分甘余话》等杂记中的论述,后由他的门生张宗楠纂集为《带经堂诗话》。 王士祯论诗标举“神韵”。《池北偶谈》云:  相似文献   

7.
《质直谈耳》为乾隆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 要》有著录,然言未见。本文以福建省图书馆所藏道光年间版本为例,对其作者和 版本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考证,并对这部小说集的艺术价值做了分析和评价,将之 公诸于世。  相似文献   

8.
诗人袁子才生在清代中叶(1716—1797),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进士,做过几处县官,后来在南京小仓山建筑了随园,优游其中五十余年,著作有随园三十六种,包括诗集、文集、尺牍、诗话、笔记等等,在诗坛上称为江左三大家之一。江左三大家的其余两个是阳湖赵云松和铅山蒋心余。赵云松有《瓯北诗集》,蒋心余有《忠雅堂集》。他们三个人,都是提倡性灵的诗派。  相似文献   

9.
武进汤用中的《翼駉稗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汤用中约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先二十九年(1849)尚在世。《翼駉稗编》作为蒲松龄《聊斋》之拟流,兼有《阅微草堂笔记》的特点,虽不可与二者比肩,但在道光后期文坛上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影响到《夜雨秋灯录》等小说的创作,因此鲁迅、谭正璧、孙楷第诸先生均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武进汤用中的《翼駉稗编》是清代道光年间的一部文言小说集。汤用中约生于嘉庆六年(1801),道先二十九年(1849)尚在世。《翼駉稗编》作为蒲松龄《聊斋》之拟流,兼有《阅微草堂笔记》的特点,虽不可与二者比肩,但在道光后期文坛上确实是比较突出的,并且影响到《夜雨秋灯录》等小说的创作,因此鲁迅、谭正璧、孙楷第诸先生均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