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优化整合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建构合理高效的课程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院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听、说、读、写、译五种基本技能的综合提高和全面发展,亟需进行改革。只有通过对课程的优化整合,发挥群体优势,建设科学、合理、高效的课程群,并进行同步的配套改革,才能更好地实现基础阶段教学的根本宗旨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上海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根据上海普及12年中小学教育的总体要求,对普通中小学阶段进行了12年一贯的整体课程设计,建立了以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高中阶段)为主干,体现基础性、整体陛和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其中研究型课程分为两类:单独设置的研究型课程Ⅰ一般以课题(问题)或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改变中的卫生服务需要,2001年美国旧金山加州大学医学院开发了一种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的新课程。这一课程将四年的医学院教育区分成三个阶段:基础核心课程、临床核心课程和高级学习。本文扼要介绍了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在基础核心课程阶段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各学段中的作用。对基本的专题领域、内容例证、医学文化和过程均作了介绍,对新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局限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略谈课程创新的一般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创新。必须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课程创新,并构建科学的课程创新模式。课程创新的一般过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课程基础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的“基础”一词在西方课程理论中通常被输入、决定因素、来源等名词取代 ,在我国 ,有的理解为影响课程的因素 ,有的理解为课程的基础学科。我们认为 ,课程基础应为“课程理论的基础” ,指那些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力量 ,影响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领域。  一、研究历程概述   (一 )课程基础研究的兴起 (1978年~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视野中进行课程基础的研究 ,研究呈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课程研究的崛起赋予了课程基础研究生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们开始思考教育的中…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课程评价的特点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第二期中小学课程教材的改革已经启动,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在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学力观指导下,通过学校教育的三类课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为三种学力的培养提供保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开设研究型课程被看做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①在上海,研究型课程已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在高中阶段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探索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必须紧密结合高职的特点而不能单纯地就课程论课程。为此,本拟从高职的“出口”、“入口”和“过程”三个阶段,探索有着高职课程开发的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寻京莲 《现代教育》2003,(17):56-56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指出,为了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需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和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并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38个国家改革实验区进行实验,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明确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构建“3个层次、2个阶段”的课程结构体系,并提出教学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22):24-25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重要构成要素,它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观念。了解课程的发展脉络,掌握不同历史阶段和场景下课程的发展过程是学习课程理论的基础。本文将从中国和西方切入,沿着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轴线,整理并浅析课程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整合课程的发展历史从教育历史视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自然原始的整合课程阶段、近代理性与极端的整合课程阶段、当代走向成熟的整合课程阶段。整合课程现状主要表现为形成共识、不可替代、多元发展、相互融合、注重过程、拓展手段等方面。整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整合课程的概念和界定需要明晰、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操作模式杂乱等。整合课程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教育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口译系列课程是在巩固和加强语言能力的同时,对口译入门技能进行训练,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能胜任中、低难度的口译活动。系列课程分为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在基础阶段开设《基础口译》和《联络口译》;在提高阶段开设《交替传译》和《专题口译》。四门课程相互关联,体现了阶段性和层次性,确保学生能承担一般应用型口译,并为学生日后的职业口译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教师课程能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的课程能力是指教师对课程这一特定领域的动作、驾驭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它由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评鉴与选择能力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构成;分为适应课程阶段、适度改造阶段和生成与创新课程三个阶段;在构成要素与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可以建构出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和与外界互动的教师课程能力模型。  相似文献   

14.
依据集群式模块课程理论及专业培养目标.将职技高师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宽基础"阶段和"活模块"阶段."宽基础"阶段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教育类基础3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课."活模块"阶段分为专业类和教师教育类两大模块.在具体安排课程时,一、二年级以"宽基础"为主,三、四年级以"活模块"为主,缩减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与目标。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一般认为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计算机课程”(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这一阶段大致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以后(即从90年代中期至今),才改称之为“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16.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这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指导思想都应当围绕这个阶段的目标来设计,而不能违反语言习得规律,孤立地训练某项技能。为了解决基础阶段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语言教师需要认真审视此阶段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和课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课程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设想是: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根据现有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情况,设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并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从小学三年级起至高中三年级,在各年级设置“综合实践课”。这种课程设置,旨在从总体上改变单一“学科课程”编制,克服分科课程的缺陷,适当减少学科门类,增加课程的综合和学生实践的机会。这里拟就初中阶段“以综合为主的课程”发表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语教学实际和师范教育职前培训的性质出发,小教大专的专科阶段中国现当代学课程应该是主要的、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如何通过小教大专现当代学课程的教学,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笔进行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高职的“出口”、“入口”和过程三个阶段,探索了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即目标定向论、生源定位论、课程定性论。  相似文献   

20.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入门课程,也是掌握各专科护理所必需的基础课程。文章阐述了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计和实践的基础上,依照"教、化、成"三阶段特点,实施"一柱三阶五情景"思政育人路径,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呼应与强化,以期对其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