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复杂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如何认识、感受和评价现代社会?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遇到了什么样的选择?“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如何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这些问题需要当代中国人对社会发展进行积极的人文反思。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加快推进和谐新疆建设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目前,“和谐社会”便成了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  相似文献   

4.
记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这一论断包含哪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5.
汤池——一个仅有4.8万人位于安徽省庐江县西部8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古镇.如今名声大振,闻名中外。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小镇快速地名扬四方呢,是什么特别的原因使古镇到处都弥漫着祥和之气息、和谐之风尚,让令人羡慕的理想“和谐社会”成为汤池小镇每一天的生活常态?汤池作为全国“和谐社会示范镇”得益于传统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与新的教育方式的尝试,得益于一批有识之士的社会实验.得益于伦理道德在汤池在全国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决定》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昊 《吉林教育》2006,(11):19-22
当今,“学校文化”是教育界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那么,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与文化是什么关系?如何传承文化和构筑学校文化?对此,从理论和社会实践层面加以厘定,对于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微型社会     
“谈那个方案?不用,通过了!”宣耀会长一声定夺,真是有魄力、有主见的好领导。“需要我细致讲解一下原理吗?”金炜一脸标准的皮笑肉不笑。宣耀会长郑重地接过方案,翻看了几页,露出思索的眼神。“方案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做一名『和谐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奎英 《教育艺术》2005,(12):26-26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对社会具有引导的功能。当人们呼吁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作为教育使命具体承担人的教师应当审视自己:我是一名“和谐教师”吗?我应该怎样担当起与周围的教育环境、教育要素相和谐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我主张将“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所谓“内史”的研究,它注重学理层面的探究,注重问题自身的逻辑性,注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部分是所谓“外史”的研究,它注重理论与现实社会的横向关联,注重理论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效应。就“现代性”的研究而言,内史要澄清的是,现代性概念本身在理论上出了什么问题?后现代性概念是如何从现代性概念中发展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反思与批评毫无疑问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一个思想路径,借鉴加尔布雷思“好社会”的分析,可以引进另一种对和谐社会的致思方式,即:(一)十分具体地探讨并界定一下什么是对的;(二)区分开什么是完美无缺和什么是切实可行的,并在两者之间划一道线。这种探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在思考方法、和谐社会的内涵和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定位方面都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企业是我国量大面广、实力雄厚的社会基层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重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该怎样更好地开展和谐建设的活动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考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发展脚步并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学,自身也在不断地演变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南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大学就像魔咒,令人喜悦令人忧愁!2005年4月1日,愚人节。我在网上搜索了“大学是什么?”映入眼帘的网民说法林林总总。在此,我截取有代表性的转载率较高的“大学是什么?”作以简要评介.以反映中国网民对“大学是什么?”的现在进行时理解、深思和关照。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解读。若站在国家的角度,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国泰民安”、“民康物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若站在民众的角度,和谐社会就是一个“民主法制”、“诚信友爱”、“安居乐业”的社会。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中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事人才工作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如何更好地推展,才能和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相适应?本文试从学术层面,就研究“和谐社会中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全民共创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教师应时而生的工作主题该是什么呢?对此,笔者思考了许久,最终觉得“为道德而教”是一个比较确切的建设主题。在这里.“道德”一词实指关注并致力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明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在,和谐社会已成为热门话题。那么,什么是和谐?什么是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对诸如此类的问题,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都可从不同的层面写出生花美文。下面,我们从万花丛中遴选几缕芬芳,供朋友们先品为快。[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学科作为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及其与教育内部创新的综合性学科,与和谐社会建构有着内在联系,应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在教育研究的视野中,如何从教育角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教育的实现条件和运行机制是什么?本期刊发一组教育学者撰写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把讨论引向深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校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追其根、探其本,什么是“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领”,什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发”?也就是说,学校的“本”是什么?校长如何去“务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调查目的 学生识字始终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家长、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从一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老师在开学后总是把所有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从“一、二、三”开始教。这样做符合实际情况吗?是高效的吗?究竟什么该教,什么不用教?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的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