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论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心理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因此,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心理训练,这是发展和完善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手段,也是现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采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天颐 《学子》2012,(11):15-16
一、青少年心理现状及开展心理训练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有关心理机构研究调查显示,心理疾患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个突出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青少年中约有35%左右的人存在着障碍性心理表现。因此,应当普遍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训练,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其心理平衡和人...  相似文献   

3.
季丽芳 《考试周刊》2011,(59):56-57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说:“凡是美都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也必须经过青少年学生自我的“心灵创造”。  相似文献   

4.
论青少年心理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要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的训练方式,引导青少年心理素质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楠 《黑河教育》2014,(12):7-7
正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最近对我校进行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应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一、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规律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性、闭锁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获得较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北师大心理发展研究所王极盛教授经过调查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一个人能否成功,知识和智力方面的因素占30%,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占70%。人所进行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完成的。当代青少年虽然健康、向上的良性心理占主流,但不良心理仍然在许多方面影响和困扰着学生,这不仅有可能扭曲学生纯洁的心灵,阻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而且也会影响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素质。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必须研究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理疾患是当前危害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突出问题,所以应当广泛开展心理训练,以解决青少年心理成长、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及挖掘心理潜力等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综合选择具有先进性、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多数青少年存在着学习考试、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自我调解和成人的指导,就难免回出现心理异常或心理疾患,长此以往就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甚至犯罪,所以作为学校,在重视知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当下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大的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必须得到提高才能适应这样的生存状态。高中学生即将面对高考,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灵,则很难在高考重压中突破自我,正常发挥也会成为奢望。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迫在眉睫,心理素质的训练不仅是班主任的事,学校政教处的事,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尽到一己之力,为学生的高考添一把柴,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摔跤运动员囡心理素质训练水平低,在比赛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常发挥训练水平,所以比赛前必须进行心理训练,提高他们自信心,促进运动机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13.
牛香梅  徐现良 《教师》2008,(16):56-56
青少年时期是入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正常心理状态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当务之急的工作。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成功极大程度上取决定于他善于个别对待每个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个性。笔者认为:青少年学钢琴要走出单纯音符灌输和机械的技巧训练的误区,应当加强音乐心理素质的培训力度。其主要作用如下: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孤僻、自我、不易控制,学习状态更是焦虑而压抑,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让音乐欣赏课真正成为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心灵鸡汤"。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因此.我国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有其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但是,就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突出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另外,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公、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的“以我为中心”的特殊心理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信仰与追求,使他们形成了任性、脆弱的心理品质,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在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应以“培育什么样的人”为根本。因此,必须把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列为教育教学的重点。 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要加强以育人为根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基本点在于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心理素质决定着各种素质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甚至决定青少年能否成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仅有良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教给下一代基本的情感和社会能力,教给他们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引导他们能控制情绪低潮、增强自觉意识、保持乐观心态、树立自尊与自信、不断自我激励,最终受教育成为“心”和“智”都健全的人,即真正的“身心智”和谐发展,以适应纷繁多变的社会乃至创造缤纷多彩的世界。这样的教育需求和教学实践,就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即如何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心理误区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 ,以促进主体性发展为根本目标。创造教育模式 :心理自助疏导法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和个性的自我健全与完善。故在学校实施心理自助疏导法的基本宗旨与目标 ,是给学生自主的机会 ,使其在自主需要的实践中认识自我 ,给自己一个目标 ,为自己增强信心 ,达到提高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实现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调节、自我转化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的青少年学生承受着心理重压,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已刻不容缓。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学生克服挫折的自信心;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提高其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20.
王坤  于静 《吉林教育》2005,(12):40-41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曾断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冲突—样,带给人们持久而深刻的痛苦。”面对当今社会日益加剧的竞争和压力,青少年心理健康也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且有上升趋势,心理素质已成为构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