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任何一种理论,基本概念都必须有确切的定义.教育理论也不例外.但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的教育定义因脱离不了描述性的臼壳,而没有统一的确切的界说.笔者认为:教育的定义是,借助某种媒介,影响人的潜能的发展,使每个自然的人转化为个体化和社会化统合的人,并进而影响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种终身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教育是一种终身持续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它是人所特有的.这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一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其二是一种特有的传递经验的方式.动物只能靠遗传单纯地适应世界,而人可通过特有的"教育遗传"在认识、适应的基础上,去利用和改造世  相似文献   

2.
石钧尹 《考试周刊》2010,(42):44-45
一、舞蹈形象的塑造与音乐歌曲的教育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我们相信,没有一种教育观点、教育原则或教育方法是唯一的或是做好的,对任何一种教育现象都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教育要提升人的地位,即要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实质上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形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教育,是将教育置于一定社会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中,着眼于教育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与作用,造就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教育氛围。这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办学主张和运行机制,也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什么是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使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社会诸因素的影响相结合,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  相似文献   

5.
引言 尽管实际上远距离教育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关于“远距离教育”各种定义的争论却仍在继续着。原因之一是远距离教育实践在不断变化,尤其在新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给远距离教育知识传递方式、教师与学习者交互作用带来很大影响。然而,无论各种定义怎样不同,获得公认的是,远距离教育过程中本质上相当部分教学是由在时空上远离学习者的人控制的。在James Tellor论述的远距离教育功能性定义范畴中,他认为远距离教育系统在世界各地发展方式略有不同,这一不同反映了各地在社会经济环境、教育和政治哲学、通讯技术和特定个体的相关专门知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发展性教育评价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代主题。此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在呼唤着新的评价思想和评价方式的出现。在这一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发展性教育评价应运而生。作为一个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新事物,发展性教育评价具有其独特的涵义。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什么?它是一种评价思想,还是一种评价类型,抑或是一种具体的评价方式方法?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我们认为,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出现体现了现代教育评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特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张延祥  于寒 《教育艺术》2010,(7):11-11,10
教育与美有着本质的联系。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这个定义有两层意思,一是美离不开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须依赖于社会而存在。并随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二是美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育》2008,(3):80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教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从人的发展的不同角度,学者们提出了教育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等.桂建生、胡国强的新著<人的发展教育论>,独辟蹊径,从人的终身发展的宏观背景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树立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给予重新定位,在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刘燕 《中学理科》2007,(12):2-3
什么是学习?怎样进行学习?不同的教育观有不同的看法.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学习的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教育要求的体现.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至信息社会,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背景、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探讨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农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伟大创举,也是一项惠及中国九亿农民的伟大工程.这给教育部门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教育应如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我们充分发挥中学基础教育的作用,紧紧围绕这一重大课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摸索出一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坚持三个面向:面向本校农村学生、面向广大农村、面向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是新时期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我们要在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德育过程和德育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构建新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师范教育与大学:比较分析及其对香港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教育大学可视为一种新型大学 ,能够以崭新的方式同时适应师范教育发展和知识社会的需求。本文首先对大学和师范院校在西方和亚洲社会的发展作一历史回顾。然后 ,探究这两类院校形成的对照的价值取向 ,讨论本文的核心问题 ,即师范教育如何达到与大学比肩的学术水准 ,同时保有师范院校与知识社会有关的价值观。对三个西方社会和三个亚洲社会的比较的历史分析 ,展示了摆脱这一困境的不同方式。本文最后勾勒了师范教育截然不同的四种模式 ,提出教育大学这一模式最为适应香港的现状 ,可能也最为适应亚洲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对处境不利群体利益的关注,同时处境不利儿童的义务教育发展状况也将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义务教育补偿是保障所有公民教育权利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积极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它能使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强制义务相结合,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效益观,是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合理选择,更是教育公正的现实要求和社会文明以及教育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价值取向是终身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导向标,直接决定着终身教育的目的、功能、内容、途径乃至体制、机制等。实质上,终身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就是如何在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使终身教育能够同时满足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社会、教育三者的发展需求。价值取向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需要严密的理论求证和扎实的实践检验,否则很容易产生偏差,给终身教育发展和改革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addressing moral aspects in th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socio‐scientific issu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students' interpretations of climate change from a moral perspective. The students were 14 years old, studying at Green Schools in the Beijing area, China. The study was based on semi‐structured group interviews and the data were analysed from an intentional perspective, which means that both cognitive and situational aspects we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analysis. Previous research has revealed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morality and socio‐scientific issues and also advocated the need for addressing ethical aspects in science education. However, empirical studies exploring the question of what students' moral reasoning might look lik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have not yet generated enough attention. In this study this is the core focus of interest.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students conceptualise the solutions to mitigating climate change in relation to two different stances. That is, they contextualise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by addressing the individual, where the individual is either ‘myself’ or ‘someone else’. The different notions of the individual become crucial as the students' views and considera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as well as society,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ontexts. From a moral point of view, the students seem quite unaware of their varying consideration for others,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The paper ends with a discussion of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及文明水平。继续教育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其更好融人城市并为所在城市做出更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不仅关系着国民素质的基本保证、整体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关系到个体学习与发展权利的实现。为了使教育事业得以良性循环和不断发展,就要求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完善及个人兴趣爱好受到充分的尊重,这不仅是全民素质得以整体发展和提升的基本需要,同时也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的新的社会使命。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课题,如何消融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和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弊端,就必须从政策学的宏观视角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界学者对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新的公平所作的政策探索,并从法学、伦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学科视角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新时期基础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政策和策略的提升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9.
The absence of a central database and use of specialized language hinder nonexperts in becoming familiar with the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literature and using it to inform their work. The challenge of locating articles related to a specific question or problem, coupled with the difficulty of comprehending findings based o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practices, can be prohibitively difficult. As I have transitioned from bench to classroom-based research, I have become familiar with how to locate, decipher, and evaluate the education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is essay, I point out analogies to the literature of scienc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nd I reference some of the literature that I have found useful in becoming an education researcher. I also introduce a new regular feature, "Current Insights: Recent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is designed to point 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 (CBE-LSE) readers to current articles of interest in life sciences education, as well as more general and noteworthy publications in educ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成人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以及能否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数量足、质量高的,面向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应用性人才。因此,成人高校必须找准社会、经济和成人教育的结合点,以及学员对个人发展、择业的要求,认真分析当前成人高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专业设置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