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智渊 《师道》2006,(10):50-51
1778年7月的一个黄昏,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缓缓地散步。虽然是夏季,但因为是新雨初歇,依然感觉到一阵阵的凉意。小径两旁,白桦在呼啦啦地翻卷飞舞,追随和撩拨着这正直而孤独的灵魂。这位伟大的老人可能自己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天以后,他就会因为突然发作的  相似文献   

2.
孤独(节选)     
<正>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有一种人宁愿孤独也不愿无聊,因为孤独对他来说只是寂寞。有一种人宁愿无聊也不愿孤  相似文献   

3.
莫里老人说:爱是惟一理性的行为。一个任性的孩子拦住你的去路,要你留下和他作伴,他的请求被微笑地婉拒,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即使不经意地回眸之际,谁还会去在乎他的身边除了他之外再没有别的孩子的那分孤独呢?而“我”在远离这个孩子之后,却会禁不住地再三扪心自问:人真的那么需要别人吗?一个善于自省,且深入到精神领域的人,也许会更接近真理,情感的世界会丰富而更具人性的品质——因为爱是一个永久的诺言。  相似文献   

4.
水边的守护     
孙道荣 《初中生》2014,(5):16-17
正一个佝偻的身影孤独地伫立在河岸。这是一个老人。他静默地凝视着平静的河面,满天绚烂的烟霞也洗不去他一身的沧桑。村里的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因为他每天都会站在这条河边凝视,冬夏不改,风雨无阻。仿佛任何人都走不进他的世界,他却乐于藏匿于自己的茧中。久而久之,人们因理解不了他这种古怪的行为,都说,他疯了!不过老人的沉寂也不是打不破的事。一  相似文献   

5.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20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了战争中和战后老人们的孤寂而富于自尊的灵魂.<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就是这样的一篇作品.作者利用象征在短篇中刻画了一个孤独的老人,我们在发现老人的孤独的同时也能从中发现老人内心的自尊和优雅.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大词典” ,它向我们展现了孤独的种种内涵。在马尔克斯的笔下 ,孤独是一个挣脱不了的怪圈。主人公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自己孤独地走向毁灭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孤独是人生的本质和常态,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在小说《厨房》中,主人公美影和雄一都因为种种变故最终失去自己的亲人,在他们的成长中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并且异于常人地残忍,可是孤独并非人生的唯一状态,雄一和美影虽然无法摆脱孤独,但是他们在心灵的成长中超越了孤独。  相似文献   

8.
校园里显得有些冷清,因为除了我们这群大孩子,再没有别人了。我就坐在靠窗的那个位置上,只要我微微抬起头,就可以看见它——那棵树。它是孤独的。我想,因为我能感觉到它的孤独。在我看来,只有孤独的东西才能读懂孤独,这一点人和植物是没有什么界限的。这是高二的最后一个假期,当我们的上一届带着喜悦与遗憾离开,我们的下一届还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时,我们毫无准备地上路了。我们的日子,就像一位渴望回到童年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单纯了;而我们就像身患绝症的孩子,从长辈的眼睛里看到了迷茫,却依然快乐着,虽然这快乐似乎已经变味了,可谁也不愿再…  相似文献   

9.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个典型的孤独者形象,为了摆脱孤独,他不断地寻求同类。从关学角度讲,甄宝玉则是为了证明同类之不存而被创造出来的人物。贾宝玉是追求理想招致毁灭的悲剧主角,而甄宝玉则是证明悲剧成立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无声电话     
电话,在常人眼中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但对不与子女同住的孤独老人来说,那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对老人来说最最亲切的东西,时常温暖着老人们的心。我奶奶住得离我们家不算远,但也不算近,大概有五六公里的路。因为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分开住了,见面较少,一  相似文献   

11.
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孤独地坐在门前的椅子上晒太阳。一个乞丐模样的少年接近了他,企图在他身上揩点油水。但他却失望至极,因为老人生活艰辛,根本不是他以为的那种目标。少年准备离开时,突然出现了惊险的一幕:快要睡着的老人身体在下滑,眼瞅着老人就要落到地面上,而地面上,尽是一些凌乱的碎石。  相似文献   

12.
正简便计算是生活应用的一个缩影,如果脱离生活实际教简便计算,那么计算将会陷入机械状态,而孩子的学习也成了死记硬背地"套用"。这种学习方式,对孩子来说,是种负担,效率也因为学习状态低迷而低效。为了让简便计算真正地减负增效,教师在简便计算的教学上要精心设计,摆脱低迷、低效的状态,走向高效、高质。一、减负:摆脱低迷、低效(一)趣味开道要想减轻孩子的负担,首先就要摆脱孩子低迷的状态,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趣味开道,不要一味地教计  相似文献   

13.
正微言语最足以显示一个人的性格的,莫过于他所嘲笑的是什么东西了。微言语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要学会忍受孤独,这样才会成熟起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下子不知所措起来,有时连一个可以倾心说话的地方也没有。这时,别浮躁,在孤独中思考,在思考中成熟,在成熟中升华。不要因为寂寞而乱了方寸,而去做无聊无益的事情,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孤独的孩子就像镶嵌在夜空的星星,一个个独立而沉默地存在,闪烁着孤单却美丽的光亮。其实,正确理解孤独,勇敢摆脱孤独,是一个强者的风范;从孤独中,我们得以走进自己的内心深处,重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孤独中,我们得以冷静地对身边发生的事物进行分析和思考,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获得最佳的人生设计,这正是孤独感给予我们的最大裨益。  相似文献   

15.
1778年7月的一个黄昏,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缓缓地散步。夏雨初歇,凉风习习,小径两旁。白桦树轻舞飞扬,似乎在追随和撩拨着老人孤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1778年7月的一个黄昏.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园里,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缓缓地散步。夏雨初歇,凉风习习,小径两旁,白桦树轻舞飞扬,似乎在追随和撩拨着老人孤独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人是孤独的 ,但人又是拒绝孤独的。小说中的女孩是孤独的 ,夹迫在双亲的吵闹中 ,独守“‘战争’间歇的宁静”。于是 ,她“冲出楼 ,跑到郊外” ,躺在淡蓝的花儿们中间 ,随着风贴着草地飞……老人是孤独的 ,活了97岁 ,尤其是在失去唯一的亲人———17岁的儿子之后的 56年里 ,靠的是什么 ,一个人活下去 ?原来 ,她跟阳光说话 ,与花交谈———恍惚中 ,17岁的儿子永远睡着懒觉……女孩 ,老人的心灵 ,让孤独熔炼得澄明、丰灵而平静。然而 ,孤独更多地会到不了这种境地 ,孤独更多的会让孤独吞噬。小说以童话心灵 ,烛照一株城市阳台上的花的生命与心…  相似文献   

18.
单看本文的开头,似乎只是对那篇科幻小说的续写,但看到本文的结局。会发现作者一开始就摆脱了续写的思路。作者想象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孤独生活.用以揭示文中的孤僻孩子在孤独和开朗之间挣扎的心理状态,从而形象地写出了可以感知的心灵模样。插入的没有署名的信件是“他”找回自我的契机,构思巧妙。  相似文献   

19.
1778年7月的一个黄昏,在巴黎郊外的一个庄同里, 一位孤独的老人正在缓缓地散步。夏雨初歇,凉风习习, 小径两旁,白桦树轻舞飞扬,似乎在追随和撩拨着老人孤独的灵魂。这位老人就是卢梭。读过《忏悔录》的人都不会忘记这位钟表匠的后代,自幼父母双亡,仅凭自学成为知识界巨子,名声传遍法国乃至整个世界。他用他全部的才华与赤  相似文献   

20.
不到15岁的夕缘是个丑女孩。尽管她有着花一样的年龄和诗一般的名字,也终究不能摆脱自身的缺陷。面对一些同学的冷嘲热讽,夕缘也只能保持沉默,因为孤独无助的她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