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一直是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却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怎么才能减少或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解题错误呢?这是一个令广大一线教师和学者所关注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渴望从老师那里得到明确答案的问题.本文分析错解的剖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错解教学法的提出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会解的题却总是做不对。究其原因,仅仅用粗心大意来解释显然是片面的。实际上,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公式、法则在理解、运用上的不正确造成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如果在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错解教学法,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错解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现错解或口误,在学生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先于学生出错,做前车之辙,以达到后车之鉴的目的。错解教学法的几种常用形式及其分析明示式:即教师在错解例题之后,明确告诉学…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教师可以预见或无法预见的“错误”.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数学教师却在教学过程中过度地防错、避错,尤其是在许多公开课上,出现不符合教师预设的答案或观点常常被教师漠视。当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错误时,要么以一个“错”字了之,要么一带而过,用优生的学习成果掩盖其他学生的错。还有些经验不够丰富的老师被意外的错误搞得乱了方寸.赶紧提示或暗示.甚至将正确答案写出。  相似文献   

5.
<正>一、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每上完一堂数学课,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常常出现的错解,往往使学生害怕学习数学,使教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一定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错误的认知,而这些错误是十分有意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加关注学生的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进行训斥和嘲笑,要分析错误原因,使学生通过这些错误问题了解正确的答案和原因,让学生学习反思和理解知识。教师需要实施正确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引导,关注学生的错误问题,使错误资源有效利用,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每一个提问都应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在示错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效追问是很好的处理办法。"示错"是指展示错误,即教师通过适当的形式,暴露学生的错误,并挖掘错因,通过寻找、分析、弥补、修正等,帮助学生理解并逐步改正错误,并以此为载体,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数学基本方法的掌握。  相似文献   

8.
郑素琴 《中学教研》2007,(11):29-31
对待错误,许多教师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情况于不顾,阻断了学生迈向成功的道路.其实,"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教育心理学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故意出错或设置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并及时把  相似文献   

9.
刘勇 《宁夏教育》2000,(10):44-44
课堂提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的层次不同,在回答提问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学生在答问时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对错误的答问教师千万不要草率处理。(1)不能打断学生的回答,应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暴露无遗。(2)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急于给出正确答案,由于学生没有经过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21,(27):65-66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与应用,在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提高。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当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知识误解,这样一来,在进行解题的时候就会出现相应的错误。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解,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去应对,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错误的根源,从而找出正确的矫正的方法,提高解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错误的时候,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呢?  相似文献   

12.
雨果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二连三提问学生,直至得出正确答案;或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置学生的实际于不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题目的典型错解,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学生加深理解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本文仅就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常出现的错误解法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正1.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上完一堂数学课,我们教师都会布置适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尽管我们在让学生练习前,对一些常见错解作了一些预防,但在批阅中还会经常碰到错解.如学生看错题目,画错图形,抄错数据,遗漏单位,失落答案等,数学作业总是错误百出.教师一般是让其他学生进行更正,或者让做错的同学把答案说一遍或者做一遍,草率收场.学习过程中错误是一种发生学生身边,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宝  相似文献   

15.
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差错,教师是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巴,亲自把正确答案奉上,还是合理利用这些差错,发挥错误的价值,使教学平添一份精彩呢?笔者以为,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种理智的方式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反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倡导有意义学习,即立足理解知识的学习,而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理解知识、保持知识和运用知识三个环节.在高中不等式学习中,学生出现解题错误便是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漏洞.把学生作业、练习、试卷中出现的不等式典型的错解、错误作为教学的素材,通过对学生错解、错误的辨析,就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弄清出错的根本原因,从而深刻理解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属性,循序渐进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面对日常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解,教师不宜采取简单否定,一棍子打死的态度,而要将错解剖析与正解示范视为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把错解的辨别、修正作为思维训练的极佳材料,来体现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数学问题的教育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 ,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了解教学效果的最常用手段。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达成。对于教师提问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自然也有正确、部分正确、不正确甚至不能回答等几种结果。对于做出不同回答的学生 ,教师应做出什么样的评价 ,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 ,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应当认真考虑的。在听课中不难发现 ,这一环节处理不当的教师决非偶然。笔者就常见的错误类型及改进方法谈一点体会。一、宜褒扬鼓励 ,忌平板冷漠教师提出问题 ,多数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对于做出正确回答的学生 ,…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在习题中除了追求正确的答案以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纳和总结,从中找出问题的根源。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是教师教学的宝贵资源,教师应该加强利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相似文献   

20.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