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法治化的运行目标由三个指数所构成:一是法治与德治双管齐下;二是包括舆论监督在内的各监督形式联动互补;三是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监督权的良性互动.实现以上目标,舆论监督才能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健康有序地运行.  相似文献   

2.
从舆论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权利监督与权力监督等多重关系来看,微博、博客等自媒体监督应该纳入舆论监督范畴;强调自下而上对权力的监督,这是舆论监督与一般性批评报道最关键的区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的统一,就是在确保正面题材宣传在质量和数量占主导性优势的前提下,凸显负面题材报道正面效应的框架内,给舆论监督更多的政策空间和内容空间;健康的舆论监督离不开正确的监督舆论,这是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的最佳耦合点;推进舆论监督与权力监督的合作,也是权力监督自身发展的需要,舆论监督应该顺势与权力监督合拍。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的作用是通过整个社会舆论监督意识的梳理和监督机制的建设与健全得以最终实现民主与法制.为此,应该保护舆论监督,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提高监督层次,改进监督水平,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保障社会健康运行.对此,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也要接受监督,这是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思想的重要内容。经历了自我批评为主、党委监督为主、全面监督这三个时期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监督受监督思想已日趋成熟,形成了党委监督、法律法规监督、监督对象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等他律式监督与行业协会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自律式监督共同构架的监督体系,确保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政府行为的权力性监督向来都受到重视,然而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独立于政府机关与权力之外的第三方监督显得愈加重要。舆论监督以其独到的优势不断吸引大众眼球,在社会监督中大放异彩。舆论监督机制以公权力为其核心对象,以新闻媒体的充分自由为运行条件,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其作为真相的喉舌的角色地位,同时,需要一个信息公开的环境,才能使得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众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最终保证,也反映了社会的明与开放。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如舆论对司法权监督参与力度不够,同时论监督上不规范,对个案监督上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等缺陷。为此提出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几方面思考:一是坚持新闻监督自由的原则;二是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界限;三是关键要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抑或司法自治。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社会运行状态的一种监测机制,对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促进改革、保持稳定与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舆论监督开展的难度大,要取得好的监督效果就必须寻求社会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8.
《监察法》执法检查作为人大监督体系中的新的监督方式,其"法律巡视"作用还未得到全面显现。监察机关既是《监察法》执法检查的监督对象,同时又对本级人大的公职人员进行监察,需要合理解决监督交叉问题。《监察法》执法检查的内容包括三个层面,即从实然性效力、应然性效力与道德性效力检查《监察法》的全面实施;从改革目标任务落实、监察权法治化运行、监察机关工作机制完善等方面检查监察体制改革的推进落实;适用合法性标准、合理性标准与效率性标准监督监察机关及监察人员的依法履职。各级党委对本级人大组织开展《监察法》执法检查负有政治领导与工作支持责任。上一级监察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研究处理《监察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其审议意见。  相似文献   

9.
严格监督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实践证明,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对监督者的监督和加强制度建设及教育是实现监督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研究生教育法治化,应落实回应性的基本要求,关照研究生教育领域现实与突出问题;坚持权力法定、权利保障、程序正当与信赖保护原则;以良法善治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制度供给、制度实施、制度监督与制度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舆论监督思想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我国资产阶级报人舆论监督思想的双重影响,而且这两大理论来源的部分观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这种现实意义表现在:新闻出版自由是舆论监督的前提和保障;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党和政府的需要;舆论监督监督党与接受党领导的统一;舆论监督只有讲究艺术和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的新闻舆论监督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新闻为谁监督、监督什么和如何监督的问题。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监督的对象是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是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监督要遵循本质真实、时机恰当、分寸适度、受群众欢迎等规律;必须建立健全新闻舆论监督体系,在各种监督形式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制衡中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浅谈企业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媒体的舆论监督有自己的特点,要走一条自己的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论述说明了作为整个社会舆论监督一部分的企业媒体舆论监督的重要性,成功的舆论监督证实了企业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可行的;没有领导的支持,企业媒体的舆论监督是搞不下去的;监督要重视选题、要和有关部门联动,要有利于安全生产,有利于稳定和谐,要实事求是,要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深化改革 完善公务员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主体 ,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要保证国家行政权力的廉洁运行 ,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权力监督机制。完善我国公务员的监督机制要做到 :1.法制完备 ;2 .民主健全 ;3 .充分发挥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干部监督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监督观念淡薄,不敢监督,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二是监督重点不突出,妨碍了监督的落实;三是监督的信息渠道不畅通;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广大干部进行监督与制约,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机制,作为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内、党外监督;作为监督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真监督、动真格;此外要健全监督机制,大众监督要克服监督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组织监督要清除盲点,舆论监督的力度要加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的权力监督在叠床架屋般的机构设置下效果仍不如意,根本的问题即为陈旧且固化的"人治"或"德治"的权力思维方式,要把权力真正放到制度的笼子里,就有必要去另辟蹊径探寻高效的权力监督路径,而法治化恰是权力监督的最佳契合点,它可彰显民主性、理性、高效性和科学性。法治化首先要求的就是制定规范、严密、理性的"法",其次就是对权力的分立、权力的运行、监督主体、监督程序、追责体系的法治化构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透视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廉政建设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特别是民主政治的改革,建立反腐败的制度,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制。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行政监督的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是很重要的,舆论监督可以广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既规范人们的行为,又可以宣传反腐倡廉的典型,教育人民,尤其是可以及时将腐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震慑腐败分子,净化社会环境。因此,笔者认为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理顺新闻舆论监督与各方面的关系若要使舆论监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要解除思想障碍,扫除传统的思维定势,理顺五个方面的关系:第一,理顺舆论监督与坚持马列主义的关系。实施人民监督制是马列主义的根本原则,毛泽东、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马列主义关于实施人民监督制的理论,针对党内出现的腐败现象提出了相关的理论。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不受监督,不注意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就一定要脱离群众,犯大错误”。这表明,坚持马列主义与实行舆论监督是不相悖的,实行舆论监督就是对马列主义的坚持。第二,理顺舆论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新闻舆论监督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搞好新闻监督是党利用新闻工具开展反腐败的有力武器,是党为完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企业违规碳排放网络舆论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推动中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基于前景理论,构建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针对违规碳排放网络舆论监督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Vensim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心理效应会对主体在违规碳排放事件发生后的行为策略选择产生较大影响;增大对企业瞒报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有利于企业如实公布违规碳排放信息;增加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感知收益与降低公众选择造谣歪曲事实的概率有利于促进公众参与舆论监督,而公众参与网络舆论监督又有利于促进政府积极回应社会的关注,促使企业如实公布违规碳排放信息。建议提升对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激励,同时需重点关注谣言的管控,增大对企业瞒报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且关注其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