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假朋友"一词源自法语"Faux Amis",在英汉翻译中,主要用来描述英汉两种语言表面意义相同,但实际意义却截然不同的翻译现象。搜集了大量英汉翻译中出现的"假朋友"的例子,从构词,短语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假朋友"现象,并从译者语言能力的缺失,英汉思维方式和地域环境的差异等方面探讨了造成"假朋友"这一现象的原因,旨在找出有效避免英汉翻译中出现"假朋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词、词组、成语及表达方式等,是翻译和理解中的一大陷阱,常造成翻译和理解上的困难和混淆。英语学习者需特别留意隐藏在词汇及习语、比喻和否定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假朋友,翻译时多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切忌望文生义,否则很容易造成翻译上的笑话。  相似文献   

3.
姚围围 《海外英语》2013,(5X):166-167
"假朋友",作为词汇学上的一个术语,指的是两种语言中字面意思相同而实际上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词或表达方式。它们貌合神离,似是而非,不但是翻译中的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盲区,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该文主要探讨了"假朋友"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这些原因,提出了英汉翻译中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汉互译中主要存在语音、词汇与句子结构三个层面的“假朋友”。从认知识解角度看,造成“假朋友”的因素主要是汉语与英语在详略度、聚焦点、突显性与视角四个方面的差异。译者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原文,跳出形式和意义的束缚,将原文和译文的概念要素抽象出来,进而找到认知上的对等,最终从认知层面消解“假朋友”。  相似文献   

5.
谨防英语中的“假朋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红兵 《考试周刊》2011,(20):113-115
"假朋友"是指源语和目标语在形式上看似相同或相似,但在意义上却迥然不同的词汇和表达。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了解和辨别英语构词、词组短语及句型结构中的"假朋友"对于英语学习者学好英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假朋友"现象存在于词汇、句子和非语言交际三个层面.分析"假朋友"产生的原因,探讨避免或减少外语学习中"假朋友"的方法策略,对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警惕翻译中的“假朋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假朋友”的含义并从语用学,思维差异,文化差异三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假朋友”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翻译中的"假朋友"现象是指在字面意义、语义结构上相似或相同,但含义却截然不同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错译的根本原因之一即来自于"假朋友"。在分析"too...to..."这一句型结构以及其不同语法解释的基础上分析"假朋友"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译者如何在对"too...to..."这一句型结构的翻译中避免此类现象出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杨 《海外英语》2012,(23):167-168
英语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假朋友",初学者在翻译的时候很容易对原文进行肤浅的理解,做出错误的翻译。加强对英语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中英文水平、自身语言和文化修养和严谨的态度,翻译中对"假朋友"的错误翻译就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10.
《莎乐美》是奥斯卡.王尔德的杰出作品之一,王尔德首先用法语写成这部一幕剧,然后又亲自把它译成了他的母语——英文,在这部作品的两种语言版本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很多语言学中的"真朋友"和"假朋友",因此,这部作品中的语言具有很大的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语境中存在各种形形色色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假朋友",它们不仅妨碍人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表达思想,而且在文化交流和英汉互译等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闹出笑话甚至产生隔阂,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学会正确解读文化语境下的"假朋友"对于促进英语学习和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魔力神椅     
一天下午,爷爷想要和我打赌——一大袋爆米花,赌我的朋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多.我愉快地接受了这门赌约,但是我不确信,怎样才能测试出,我的同学是真朋友还是假朋友.  相似文献   

13.
“假朋友”     
《海外英语》2011,(12):60-60
英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借鉴了德语、法语和拉丁语等多种语言的表达。因此,这些语言中有很多表达是相似的。在学习过程中,相似的单词有时能给你帮助。这时它们是你的“真朋友”.但有时它们又会帮倒忙,成为你的“假朋友”。  相似文献   

14.
齐援朝 《长治学院学报》2007,24(1):46-46,57
文章用例证阐释了“假”、“伪”二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假”的本义是“借”,引伸为“凭借”,再引伸为“非真(包括非正式、非血缘、非原生)”;“伪”的本义是“非原生”,引伸为“虚假”,再引伸为“非法”。  相似文献   

15.
那天和朋友说起“女神”这个词.朋友也是写文章的,她说她不用这词,这词被用得太多了,像个玩笑.我说,但有些人只能用这词冠之,换了别的词不行,不信你试试.用“偶像”吧,在高大上的正能量之余显得常规化,再者,偶像是力的,而女神是美的;“偶像”倾向钦佩,“女神”则满舍爱意.用“榜样”就更不合适了,又不是雷锋.  相似文献   

16.
毒友     
咖喱鸡 《初中生》2011,(1):19-19
毒友,即“有毒朋友”,指那些因语言或行为给别人带来困扰,让人感到精疲力尽、灰心丧气,最终破坏别人心情和生活的朋友。这个词现已得到美国心理学会的认可,并且变得很流行,甚至成了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的主题,相关书籍也登上了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有毒朋友”主要分为五种类型:暗中破坏型、滔滔不绝型、自私自利型、惯于毁约型和多愁善感型。  相似文献   

17.
判断话语或言语的“真”与“假”有两条标准:一是依据客观事实;二是说写者意欲表达的信息。以此为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英语语法中的主谓一致、否定和时态所展示的不一致。主谓的不一致表现在谓语动词的数与结构的不一致和与意义的不一致;否定的“真”与“假”包含了否定的转移、形式的否定与意义的肯定以及结构的肯定与意义的否定;时态的讨论含盖了一般现在时表过去和将来时间,一般过去时表现在和将来时间以及SINCE从句、“假”主动态和“假”被动态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心理一词来源于灵魂又被视同心灵或心智或精神的心理学术语混同现象,依据本土化的“心性层级结构观”(心理与心灵均属心内世界而精神则居其外),说明袭用西方心理学习惯的连等式“心理=心灵=精神”之不妥。此外,本文还给出如下两个建议:(1)在医学中常说的精神病可以另称之为“心神病”;(2)借鉴相近学科的“首席”术语定名法,心理学中的心理可以与学科名采用同一外语词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印欧语系中形态发达的斯拉夫语,现代俄语常被认为缺乏兼类词,但前人主要从转类构词角度对语法多功能现象进行思辨研究,缺乏大数据的实证调查。本文基于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自建“《俄语详解词典》(第四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俄语概括词的兼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发现:(1)现代俄语中兼类词的数量很少,共311个,占0.49%;(2)兼类词的类型较多,共43种,其中33种为首次发现;(3)概括词最大兼类数达到五类;(4)作为词类叠加的兼类现象是人类语言的共性,但在现代俄语中名形兼类词最为凸显。本文一方面证实或证伪了前人相关假设,另一方面也深化并细化了语言类型学视野的词类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界中常常存在一些表面相似,但实际有差别的器官(或结构),为了加以区别,人们常在某些器官名称的前面冠以"假"字,比如假根、假果等.这些所谓的"假"器官(或结构)来源、发育过程、构造及功能上与"真实"的器官(或结构)相比有一定的差别,下面是几种器官(或结构)真与假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