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安市不同职业妇女体育认知、动机和体育消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总结了有关心理学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安市5种职业妇女的体育认知、体育动机和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市职业妇女的体育认知水平不高,体育动机主要来源于生理方面的需要,各职业之间存在显差异;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各职业之间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2.
职业妇女健身观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社会学角度,对影响职业妇女参与健身的因素进行分析,制约职业妇女健身观念的形成和参与健身运动的因素主要是传统文化的影响、角色冲突的困扰、特定的生活方式;促进因素主要是职业妇女校之一般妇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而易树立伙身观念。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西安市不同年龄妇女体育健身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不同年龄妇女体育健身情况进行了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西安市妇女的体育认识呈多元化趋势 ,体育健身动机主要来源于生理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西安市体育健身休闲业的数量、规模、经营方式及居民体育休闲项目、动机、体育消费态度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体育健身休闲业已出具规模,居民体育消费观念不强,政府相关体育健身休闲业发展的政策较少,价格过高、管理不完善、缺乏指导是阻碍居民去体育场馆进行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体育锻炼群体及"全民健身路径"利用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西安市各个晨晚练点锻炼群体体育活动的特征、体育人口的构成、利用"全民健身路径"锻炼状况等进行分析.认为目前西安市体育锻炼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体育活动缺乏组织者和管理者,场地设施不足,居民的健身意识不高等.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引导居民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带动其他全民健身示范点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西安市7个区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进行了现状调查,以全面了解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和管理现状。在现状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西安市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对策,即加强全民健身工程宣传的力度,提高人们锻炼的科学性;有关部门应该制订全民健身工程建设和布局长远规划;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措施及法规;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契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现状,分析了目前西安市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契机,对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现状调查结果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针对西安市体育健身娱乐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对策与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应制订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策略和长期发展规划,不断完善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职业妇女健身观念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社会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对我国职业妇女的健身观念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制约其健身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角色冲突”,受益的主要因素是职业妇女比一般妇女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的程度,进而形成了对休闲与消费方式的丰富形式与内涵的追求。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中,应有意识吸引、引导该部分人口群,充分发挥职业妇女对家庭、社会全民健身活动的潜能及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社会学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九区四县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的供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市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规模呈几何数发展,投资格局呈多元化,体育服务商品体系向大众化、多样化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已成为西安市的主导产业。西安市居民的体育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而不断提高,但是,整个体育消费市场规模不大,仍处于低级阶段。整个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市场的供求脱节。政府主管部门应推行梯度推移战略,严格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市场的准入制度,调控体育消费带动产业的导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9所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体育态度、体育锻炼的时间、场所、频度、形式和项目进行了现状调查。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为科学地制定高职高专学校的体育发展规划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沈豪杰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76-176,178
近年来,国家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各中职学校也想出各种办法,出台各种措施,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此来督促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的学校更是推出了跑步打卡等软件。而体育课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增强体质的主阵地。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着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才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围绕信息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出了相应的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黄雅男 《精武》2012,(22):53-54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围绕健康教育的主线,建立适用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课程目标体系,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适应的特色体育的知识和内容,使学生树立职业性体育意识,培养学生适应就业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体现高职院校体育的特色和本质功能,本文结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在职业院校体育课中开设拓展训练的意义,并提出拓展训练的具体方式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了解当前体育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状况,结果表明:在读硕士研究生体育锻炼认知准确;男女生部分体育锻炼动机有显著性差异性;男生偏爱对抗性强的运动,女生则偏爱对抗弱、运动量小的项目,锻炼上都具有专业趋同性;体育锻炼的场所和时间具有集中性,出现"锻炼拥堵"现象;周锻炼次数具有分散性;参与体育锻炼具有盲目性。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缺乏兴趣;不懂锻炼方法。阻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体育教学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体育课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甚至受到轻视;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等。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对江苏省苏北地区高职院在校非体育专业高职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全面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频度低、时间短和人数少。分析了这一现状,提出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视角为切入点转变高职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问题,构建体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合的一体化模式,营造体育氛围,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体育游戏是结合体育和游戏的一项综合运动,既包含了游戏成分,又融合了体育的理念,因此,其本质上是更加倾向于游戏对人体的促进作用,从而激发出人体自身的运动欲念,进而让人体达到一种高度开放的状态,提升对外界的刺激和免疫力,最终实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标。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健康水平直接与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有关,因此社会和学校应该积极为青少年提供锻炼身体的机会,增强他们的体质,改善我国人口体质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南阳市四所大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各项指标,如体育项目、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观念正确、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高立庆  李丹 《福建体育科技》2011,30(6):44-45,48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南京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学生体育锻炼强度偏小,锻炼频率偏低,锻炼持续时间较短;锻炼项目以球类项目为主;锻炼目的方面,四成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强身健体";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没有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学生希望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和同学自由地锻炼"。这些都表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部分原因,为行政决策和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北京市高职院校学生校内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健康的生活方式淡漠,有很好掌握运动技术技能,校体育场地(包括体育设施)不充足,体育健身的意义认识肤浅,校体育教学方法简单化,外体育活动表面化及体育教师本身的素质等方面,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