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建荣 《中国农村教育》2009,(1):117-117,115
如何使课堂教学变活,让冷场变热场?笔者认为教师在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要努力营造师生互动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在激情中有所感悟,达到“不吐不快”、“不说不畅”境界,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  相似文献   

2.
“互动”教学方法,能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教学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动”?又从哪些方面进行“互动”呢?  相似文献   

3.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能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兴致盎然地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能让课堂真正“活”起来才算是成功的语文课。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真正活起来呢?或是说怎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呢?笔者认为,活的课堂关键在教师,且必须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应注重一个“活”字,做到“活”中有情,“活”中有乐,“活”中有疑,“活”中有美。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校长作为学校的核心人物就是要引领教师实施和谐教育,使学生“变”,继而“变活”,最后“变好”。不同类型的教育有不同的“变活”“变好”的标准。普通高中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考上高等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则要使学生有高尚的职业修养和过硬的操作技能,进入社会会做人,能做事,以此来创建和谐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灾情统计     
某年大灾,县官天天在县衙里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一天有人前来报告灾情。官问:“麦收多少?”“三分。”又问:“棉收多少?”“二分。”再问:“稻收多少?”“二分。”官怒斥报告灾情的人说:“七分收成不少,分明是谎报灾情!”来者苦着脸说:“青天大老爷,我活了一百几十年,从未见过这等大灾啊!”官好奇地质问:“你哪有一百几十岁?”那人说:“我70岁,我儿子50岁,我孙子30岁,合起来不是活了一百几十年吗?”灾情统计@王凤康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怎样才算“活”呢?笔者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即学习方式的“活”、教学过程的“活”以及学习内容的“活”。  相似文献   

10.
宋奇奇 《河北教育》2007,(10):25-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活”,“活”的课堂生机无限,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率高质量也高。那么应怎样才能构建真正“活”的小学英语课堂呢?教师不妨好好把握教学中的“收”与“放”。“放”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改变或拓展,从而维持学生高昂的学习热情,防止教学气氛沉闷。“收”指学习方式或学习内容的回归,从而使学生始终围绕既定的学习目标开展学习活动。有“放”必有“收”,  相似文献   

11.
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时,提出“教师要活”。所谓“活”,就是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要具备活的教育思想、活的教学手段、寻找活的教材、培养活幼儿。我们在师幼儿互动过程中,重视的大多是常规、形式,结果,“活教师”的内涵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在工作中,我就曾遇到这两件事:  相似文献   

12.
“活”是艺术的生命,语文课堂艺术也需要“活”。纵观当前一些语文课堂,学生似听非听、似答非答、似练非练的情况普遍存在。教师有目标,但落实不够;有训练,但力度不够;有提问,但设计不够:有导读,但指导不够。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累。如果有人听课那就更累,原因何在?我想跟我们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有余而“活”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猫有九命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奶奶和她的朋友们说“猫有九命”,我觉得很奇怪,老师不是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吗?猫怎么会有九条命呢?难道它可以死九次活九次?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决定用邻居张阿姨家的猫做实验。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采用以教师为主体、“我讲你听”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方法,是一种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当前英语课堂教学。根据许多专家的验证和自己的实践,主要应体现在“动”字上。“动则活、则灵、则成,”如何体现在“动”字上呢?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要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所谓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是手段,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默契教学相长是途径.学生主动即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指出,人的感情是在“互动”中深化或淡化的。什么叫“互动”呢?举个“笑”的例子就明白了。独自一人,固然有黯然失笑的时候,但要放声大笑恐怕很难;相反,两个人相对之时,你讲了一句好笑的话,不但自己忍俊不禁,对方也很可能被你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这就是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科技以人为本”这则诺基亚手机的广告语已深入人心。同样教育也应该以人为本。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是活的教育”,我们教的是活的人,同时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是活的人。为什么教育工作者“育德”的付出与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甚至零效应,负效应?学生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在当下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现象减少了,师生互动增多了,学生活动也增多了,课堂甚至由以前的“万马齐喑”变为“喧腾热闹”。但在长期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许多热闹只是一种表象。虽然学生嘴动得多了,甚至身、手动得也多了,但是,学生只是“身活”而非“心活”、“脑活”。“心之官则思。”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动起“心”,真正地激活语...  相似文献   

18.
“活”中育风格成都市实验小学苏文钰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风格和格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校的风格是什么?概言之,就是一个“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校已形成“管得活、教得活、学得活”的办学风格。一、以“活管理”实现办学机制高水准的运转学校工作与管...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如何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让我们的历史“活”起来,“动”起来?实施体验教学应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寻找快乐     
李国文 《新读写》2008,(2):17-18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快乐的时候多呢?还是不那么快活的时候多呢?没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是我想,“人生识字忧患始”,如果不是那么十分浑浑噩噩的话,稍稍有一点头脑,“不如意事常八九”,大概是一种比较准确的状态描写。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碰上的,不快活则是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