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裕慈 《物理教师》2000,21(8):30-31,37
水的反常膨胀是热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但由于盛水的容器也随温度而变化,故不能用常规方法来演示水的反常膨胀,以致教学中无法进行实验演示,使学生难以信服.我们通过深入研究,采用“容器膨胀补偿法”来达到盛水容器的实际容积不变,从而突破了长期来教学中不能演示的缺憾. 本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有实际使用价值,其特点有: (1)教学直观性强,可直接观察水的反常膨胀的全过程. (2)能定量演示4℃时水的密度最大. (3)采用投影放大及温度数字显示,可见度大.l实验设计 通常用一个带有毛细玻璃管的球形烧瓶,灌满水后改变其温度…  相似文献   

2.
初三物理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有水的反常膨胀内容。学习此内容时,南方气温较高。为了给物理兴趣活动小组演示这一现象,我设计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第二册介绍了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由于没有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对此将信将疑,因而,对“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的时候膨胀,在温度降低的时候收缩”这一结论中的“一般”二字认识不深,学习效果较差。如果用下述方法演示,效果十分明显,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4.
演示实验必须保证给学生最大的可见度,让学生能较清晰地观察到演示实验现象,笔者多年来巧用投影仪,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实像投影在演示实验时,若实验器材为透明体则可采用投影仪进行实像投影,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高一物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中的“水...  相似文献   

5.
学生对水的反常膨胀特性只停留在了解的层次上.该探究设计巧妙地利用温度计的结构特征,将水设法导入温度计液泡。尽可能缩小膨胀管.用以体现温度变化引起的体积变化,使学生真实体验到水反常膨胀的特征.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水的密度、水分子结构、冰的结构、水分子间的氢键及水分子的缔合等入题,分析了对水的反常膨胀;从微冰结构、晶体结构、极性分子及分子缔合几种解释方法,认为用水分子间形成氢键缔合水分子理论解释水的反常膨胀最为科学,与实验事实及晶体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自制一种光学投影仪,利用此投影仪演示几何光学实验,演示效果十分明显,有效解决了演示直观性等难题。同时,文章还分别以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经典光学实验为例,分别利用自制光学投影仪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化教学的蓬勃发展,投影仪已基本普及到班级。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尚无“三基色”光的复合专用演示器,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我制作了以投影仪为基础的“三基色”光的复合演示器。1演示器结构演示器结构见附图。2材料(1)透镜:凸透镜三个,直径为60mm。焦距为70mm,即  相似文献   

9.
借助投影仪可把某些化学实验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高可见度,下面举例说明。1 金属钠跟水和乙醇反应快慢的比较 平时上课做演示实验,学生很难比较这两个实验快慢程度,利用投影仪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方法是用两个培养皿置于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分别装上水和乙醇,然后将钠分别放入培养皿中,合上投影仪开关,学生就可以清晰地比较其反应的快慢,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对于二氧化碳溶于水的教学处理,仍采用例举夏天喝的汽水里溶有二氧化碳来使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由于学生在前面学习的氧气、氢气都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并且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见得多的都是气体从水中冒出的现象,极难看到气体进入水中消失。如果不进行实验演示,教学便没有使学生确信的感知基础。多年来,初中化学教学参考书或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在课堂上不便于演示,其实利用我所设计的图1装置,经多年的实践证明,可以在课堂演示中产生直观明显、新奇的效果。如果利用投影仪配合,演示效果更佳。如果…  相似文献   

11.
实物投影仪进入了中学课堂,老师们往往只是用来投影一些讲义等文字性的内容,笔者在尝试中将其运用于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发现它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对实物投影仪的操作技术及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总结,让实物投影仪成为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一个优秀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正实物投影仪也叫实物展台。教学时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演示操作的过程,形象生动且真实感较强,教学效果好。让学生到展台上演示,学生印象更为深刻,将学生作业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低端实物投影仪投影效果一般,品牌实物投影仪价格较高,学校负担不起,一般只在多功能教室配备。  相似文献   

13.
1 利用投影仪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 在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时,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因手电筒光线较弱,照射范围狭窄,学生不易明显看出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我把手电筒改换成了投影仪,事先我准备一张与投影仪台面大小一样的纸板,中间开一个适当的正方形,让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反光镜后刚好比地球仪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应用热学和晶体学知识,从水和冰的结构出发,在微观和宏观上给出由冰变成水和水在0℃~4℃之间反常膨胀现象的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教学准备 100ml圆底烧瓶、250ml烧杯、大水槽、铁架台、火柴以及水、酒精、酱油、固体膨胀演示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镜投影仪打出教材P_(33)图(1),提问:壶里的水为什么往外溢? (二)实验探究、寻求规律 1.观察实验。讲述:现在我们用100ml圆底烧瓶代表水壶,把烧瓶装满水后用带细玻璃管的胶木塞塞紧瓶口,用笔在玻管的液面处作一标记,然后把这个装置放入  相似文献   

16.
当前普化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设计虽然基本上能满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有的太理想化或直线化,有的又不够严密,甚至有的地方过于考虑教学进度而根本没有安排课堂演示,所以,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对有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来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放大的动态效果随着电化教学的普及,投影仪已落户在每个教室。投影仪的放大功能有时就能把教师手头操作的演示实验动态地反映到投影屏幕上,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了解。例…  相似文献   

17.
投影仪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兰州市三中段好好秀一、在新授课中应用投影仪化抽象为直观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投影仪进行模拟演示,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变静为动,展示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化抽象为直观,降低教学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原子原子...  相似文献   

18.
<正>熟悉高中生物知识的人多会赞同"水是生命之源"这句话,但如何系统地认识"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深刻含义却比较困难。笔者认为,这需要结合生物、物理和化学知识进行综合的理解。一、水的奇特理化特征1.水是热的不良导体及水的反常膨胀一般情况下,水与绝大多数物质一样是热胀冷缩的。但水在0℃4℃之间存在反常膨胀,即4℃的水密度最大。一般物质液态的密度比固态的小,但水的固体形态——冰的密度却比水小。甚至水还存在一种更加  相似文献   

19.
“义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有个海波熔解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按照教材装置去做,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看不清楚温度计的示数;二是学生看不清楚晶体的状态变化情况。教师在台上精心演示,学生在台下无所事事,教学效果差。但是,只要增加一台投影仪,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具体实验方法介绍如下:1实验装置在课本介绍的仪器基础上增加一台投影仪,选用一支内径较粗的红色煤油温度计(我使用的是一支外现象体温计,能放大内部管径的温度计),烧杯选250mL,内装200mL水,为控制水温,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试管中装…  相似文献   

20.
化学投影演示实验能明显、生动地反映某些实验现象,直观而又形象地显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具有可见度大、使用方便,提高演示实验效果的特点.但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很多,哪些使于投影教学?哪些不宜使用投影教学?笔者经综合分析和摸索实践,依据投影演示实验的特征,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种基本类型.一.强光照射型这种类型借助投影仪碘钨灯高亮度的强光,演示一些特殊的实验.如“丁达尔现象实验”.选用一张薄厚适中的纸板,在纸板中心处并排挖两个1×0.5cm大小的长方形小孔,盖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将FeCl3溶液和肉眼看来完全透明的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